作者 | 市界 可楊
編輯 | 朗明
3月13日,國美宣布入駐京東,這也是國美繼2018年入駐拼多多後又一次牽手電商平台。
先後牽手兩大電商巨頭,不難看出國美加速線上布局的野心,事實上,這家曾經的零售巨頭并非沒有嘗試過向線上轉型,但彼時剛失去黃光裕的國美,正深陷内鬥泥潭,錯失了搶占市場的機會。
事實上,自創始人黃光裕2008年被捕以來,這家曾經的零售巨頭似乎就被按下了暫停鍵,盡管彼時其妻杜鵑曾喊話稱,等黃光裕出獄,将還他一個更好的國美,但從這些年國美的業績來看,杜鵑似乎沒能如願。
2008年,國美零售額是京東的120倍,十年過去,2019年上半年京東營收2713.62億,國美已不到京東一成。
國美痛失電商市場,銷售額被蘇甯反超
國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公認的零售巨頭,2008年國美達到1200億的銷售額巅峰時,京東的業績才剛剛突破10億。
如今十多年過去,曾經的零售巨頭卻要入駐京東,才能避免更加艱難的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許多人把原因歸于黃光裕入獄。
沒了黃光裕的國美首先迎來了一場激烈内鬥。
彼時,因永樂電器被國美收購而進入國美擔任國美電器總裁、第二大股東的陳曉,在黃光裕被捕後臨危受命,開始掌舵國美。而後,陳曉聯合貝恩資本在國美内部開始了一場“去黃化”鬥争,險些讓國美“改朝換代”。在杜鵑等黃家人的力挽狂瀾下,才成功避免了黃光裕股份被稀釋。這場内鬥的最終也以陳曉辭去相關職務,出走國美告終。
也正是這場内鬥,使得國美錯過了布局線上的最好時機。
2009年,老對手蘇甯搶先上線電商平台,彼時,國美身陷内鬥旋渦。差距很快産生,2010年時,蘇甯營收達755.05億元,國美僅為509.10億元,不及蘇甯八成。
這一年同樣是國美内鬥最終爆發的一年,國美同時也開拓了線上業務,推出國美線上商城網站,但彼時正困于内鬥風波的國美似乎分身乏術,導緻此次轉型效果不佳,而後國美收購了庫巴網意圖再度發力,卻陷入了左右手互搏的尴尬。
到2012年,對布局線上猶豫了兩年的國美才終于确定了布局路線,将二者整合後推出國美在線。那一年的财務數據顯示,國美的線上銷售規模為44.1億元,而老對手蘇甯線上的銷售規模達183.36億元,領先四倍有餘。
據《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京東商城、蘇甯易購、天貓分别以22.39%、18.09%、11.72%的占比位列前三,國美雖然排在第四名,但是占比僅為4.88%。
電商時代來臨時,這家昔日的零售巨頭并非不想推門入場,隻是創始人入獄與企業内鬥的内憂外患着實讓國美丢掉了一張入場券。
“風雨飄搖”十餘年,市值不及蘇甯兩成
沒能及時轉型,國美的疲态已可以預見。
從财務數據看,自2017年以來,國美零售始終處于虧損狀态,2018年更是巨虧48億,淨利潤同比減少986%,截至2019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的營業額343.3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擁有者虧損3.8億元。而老對手蘇甯則在2019年上半年盈利21.39億。
事實上,國美在線下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據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國美零售1381間可比較門店的總銷售收入約532.02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617.02億元下降13.78%。
巅峰時期,國美的總市值曾高達375億港元,而按照今日收盤價0.73港元/股計算,則僅為157.37億港元,約合142.18億人民币,市值近乎腰斬。相比之下,蘇甯市值851.87億元,如今,國美的市值已不及蘇甯兩成。如張近東所言,蘇甯與國美早已不在一張牌桌上了,他要面對的新對手是阿裡、騰訊和京東。
除了零售日子不好過,《第一财經》曾報道,此前黃光裕認為家電零售行業利潤微薄,從而轉戰了地産和金融。而在黃光裕入獄後,其在房地産領域布局的鵬潤地産、國美地産未見有新發展。另一家國美系,國美通訊更是在2019年巨虧7.5億元,深陷退市危機。
曾經供應商入場還需交入場費的零售巨頭國美,如今疲态盡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