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求
掌握: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基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及其内容;
熟悉:會計基本職能、會計目标、内部控制的要素;
了解:會計概念、會計擴展職能、會計職業風險、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會計職能
(二)會計目标
(三)會計基本假設
(四)會計基礎
會計基礎是指會計确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基礎,具體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五)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1.可靠性
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确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确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内容完整。
2.相關性
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财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
3.可理解性
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投資者等财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1)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縱向可比)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橫向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
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确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例如:企業租入的資産(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産租賃除外),應當将其視為本企業的資産,在資産負債表中填列使用權資産。
6.重要性
注意:在實務中,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從項目的功能、性質和金額大小多方面加以判斷。
例如:低值易耗品可以采用一次推銷法或分次攤銷法攤銷,尚未攤銷的部分作為周轉材料合并列入資産負債表存貨項目,而不作為單獨項目列報。
7.謹慎性
不應高估資産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常考案例:
(1)對可能發生減值的資産計提減值準備。
(2)固定資産加速折舊。
(3)符合條件的或有應付金額确認為負債:如企業對售出商品很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确認預計負債、對很可能承擔的環保責任确認預計負債等。
8.及時性
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确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六)會計職業道德
1.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聯系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制度保障。
2.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區别
(七)會計職業道徳的内容(共8項)
愛崗敬業
誠實守信
廉潔自律
客觀公正
堅持準則
提高技能
參與管理
強化服務
(八)内部控制基礎
1.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标的過程。
内部控制的實施主體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所構成。
2.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是指對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措施方法的系統的、合理的、簡明的劃分。
3.内部控制要素間的關系
(1)内部環境作為五要素之首,是整個内部控制體系的基礎和環境條件;
(2)風險評估是實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環節,是實施控制的對象内容;
(3)控制活動是實施内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方法和手段;
(4)信息與溝通是實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條件,貫穿于風險評估、控制活動和内部監督各要素之間;
(5)内部監督是實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