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三街(gai)是成都最魔性的地方之一。
三街的一天,從早高峰的第一趟地鐵到站,三街er從A口湧出的瞬間開始。
早上的A站口,兩種人生意最好,一是摩的師傅,二是賣花大媽。前者用速度與激情,帶你挑戰50-200元的遲到罰款;後者為你療早起的傷,喚醒做人的希望。
同一段路,同一個摩的師傅,價格波動從5元到8元,高低全看師傅心情和臨遲到的時間。
一大早跟摩的讨價還價,是三街er和命運的第一場博弈。
在三街,時間就是金錢,
交易無處不在,比如摩的師傅背上。
by:車厘子
高階的三街er,在地鐵上晃眼一瞟,就能知道哪些人會和你一起在三街下車,這是同處一個命運共同體内,對彼此氣質的相互感應。
如果非要把這種氣質,言簡意赅地概括出來,那可能就是,喪。
三街有一個獨特的現象,推電三輪賣花的人,比賣水果的多,生意也不錯。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三街特有的浪漫,也可能是因為常年在地鐵來回,在格子間戰鬥的三街er,更需要色彩和花香,滋潤幹燥的靈魂。
by:三分甜
前往三街的車廂裡,混雜着似醒非醒的瞌睡、起床氣、寸步難移的社恐感,一站又一站加入的人,像洶湧波濤,把你推往車廂深處,如燎原野火,燃燒在情緒崩潰的臨界點。
每個人的身體,變得像泥鳅一樣柔軟和順滑,情緒卻變得緊繃和僵硬。
限流栅欄的山路十八彎,
讓你像鑽迷宮的小白鼠一樣原地打轉。
by:車厘子
早高峰的火車南站,是三街er的修羅煉獄,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彙聚在這裡,再一路南下,聲勢浩大如泥石流。
有人雞賊地發現,往北反坐兩個站更容易上車——不過,越來越多的人掌握這個技巧後,反坐的站點也随之增加,以後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從火車南站去三街,需要到升仙湖上車。
三街er們的内卷,從火車南站開始。
多數時候,車廂裡是安靜的,90%的人戴着耳機,盯着手機,通過音樂、小說、短視頻、開心消消樂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以面對即将在三街展開的今日份磨煉。
偶爾也有幾聲争吵打破這份安靜,原因大同小異,要麼擠了不該擠的人,要麼碰了不該碰的部位,吵歸吵,極少能真打起來,因為場地的确施展不開。
很少有人去勸架,因為大家都知道,在三街的出站口,他們終會相逢一笑,盡釋前嫌。這種大度和諒解,源自對共同身份的理解,三街er。
by:車厘子
在前往三街的地鐵上,你常被迫旁聽一些電話會議:新産品上線、研發進度、測bug、改需求、海報Logo……
接電話的人,表情焦躁愁苦,語氣卻平靜友好,兩者無縫銜接,不動如山。
如果奧運會有情緒管理的比賽,三街er們都能拿金牌。
最近有個新詞,叫“乙裡乙氣”,指當乙方久了,氣質也不自覺變得卑微起來。三街er對情緒的管理技巧,源自從乙多年的修煉。
三街的500強企業不少,每次拍城市宣傳片,都有無人機在上空懸停,專拍那幾個大Logo。頂着“科技”頭銜的大大小小公司,在這裡也是如過江之鲫。
by:三分甜
但是,大多數三街er幹的活,跟科技都不大沾邊,無非是修代碼、改文檔、畫圖、切海報、填表格、做銷售……
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三街的未來,全靠我們乙方自己。
在三街待久了,随着“含乙量”增加,你會從一名普通的乙方,修煉成太乙真人。
TIPS:如何測試你的“含乙量”?
打開微信,在聊天記錄搜索:“嗯嗯,好的”,出現頻次越高越乙。
其它關鍵詞還有,“收到,謝謝”、“老師您稍等”、“随時聯系我”……
一個“好的”不夠,兩個才算标準
三街er使用頻次最高的表情:
、
、
、
、
三街er使用頻次最高的标點:~
一套三聯:嗯嗯~好的
收到~謝謝
老師辛苦了~
資深的三街er,都有随手消滅未讀小紅點的強迫症,尤其是當它來自工作群和客戶。
一旦小紅點存在超過3分鐘,就會自動激活“不好意思剛剛”模式,在誠惶誠恐中盡顯乙方本色。
對接群裡來了張新面孔,寥寥幾句話,三街er就能敏銳地判斷出他是真甲方,還是剛剛翻身上岸的乙方。
甲方:
“你們隻做了一稿啊?”
“文件啥時候給到?”
“财務最近忙”
“好”
剛剛翻身上岸的乙方:
“需求發您郵箱了,請注意查收”
“辛苦了”
“好的”
一位三街er說,她最怕甲方突如其來的客氣,一次項目黃了,一次尾款沒收回來,“甲方态度好一點,我就懷疑他要跑路”。
乙裡乙氣,是三街Style的外在氣質,也是精神内核,網上買衣服,店家發錯貨,本來是找店家扯皮,對話一展開,就成了這個樣子:
自覺排隊,也是三街Style的一種。
坐車排隊、乘電梯排隊、訂會議室排隊,吃飯排隊,耍朋友結婚也排隊。
願意為吃飯排隊的成都人,大多因為口味;而願意為吃飯排隊的三街er,大多是因為不排隊就沒飯吃。
三街方圓1公裡内:有8家全家、8家紅旗、8家711,2家麥當勞,2家肯德基,10家鄉村基,若幹家豬腳飯、冒菜、雲南米線、蘭州拉面、重慶雞公煲、黃焖雞米粉……即便如此,也難以抵擋午餐時間,饑餓的、浩浩蕩蕩的三街er大軍。
三街的小店看似種類繁多,口味都出奇一緻:不好吃,也不特别難吃。
如果你在自媒體上看到一篇《天府三街美食攻略》、《天府三街必吃的x家店》什麼的,不用懷疑,作者肯定收了錢。
三街er午餐的港灣。
by:三分甜
有人奇怪,三街有些店,開了兩三年了,味道沒一點長進,甚至越做越難吃——其實這很好理解,換了你開店,不管做成啥樣,每天中午都能排滿,你也不會有改進的動力。
輕松掙錢,快樂做人,不好嗎?
換個角度,能冒着30多度高溫和太陽暴曬、高空墜物的危險,在露天壩的塑料凳上吃得談笑風生的三街er,連中暑都不怕,難道還怕食物中毒?
三街er的求職标準裡,公司有沒有食堂,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一句“不好意思我去食堂了,再晚點菜就少了”,就是三街最大的凡爾賽。
by:三分甜
在三街,常有這樣的都市傳說:
信了“生活節奏慢、活少不加班結婚早”的邪,從深圳來到成都,在三街上班的程序員,幹了半年,回深圳養老去了;
某人因喜歡大熊貓來到成都,在三街工作,一年過去了,沒見過大熊貓,自己成了熊貓……
by:三分甜
之所以三街是成都最魔性的地方,因為從外在、氣質、内核,它都不像是成都,更像是北京的後廠村,或是深圳的南山區。
從街上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從徹夜亮燈的辦公樓,從晚上10點打車排隊50 的歎息裡,你可以看出它們如此相似。
晚上十一二點,成都夜生活已過半,在三街上,你會見到許多剛結束工作的年輕人,離開辦公室,走在回家路上。
他們的身上攢着勁,眼裡閃着光,因為他知道,不管多晚,總有一個人在街的盡頭等他回家。
沒錯,那個人就是摩的師傅,或賣花大媽。
來源 | 天府最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