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3:22:59

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轼所寫的《三槐堂銘》。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意思

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淺談忠厚傳家久)1

作者是蘇轼,蘇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同時在繪畫上影響也很大。蘇轼于嘉_二年()舉進士,進入仕途。曾任過杭州等地的地方官,也任過翰林學士等京官。到中年被捕入獄,之後被貶黃洲,晚年被流放到惠州等地,直到_死的前半年才獲得赦免,回到常州不久就去世了。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意思是為人應當忠厚,飽讀詩書、不斷學習,這樣的家族定會繁榮興旺,長久不衰。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轼所寫的《三槐堂銘》。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意思是為人應當忠厚,飽讀詩書、不斷學習,這樣的家族定會繁榮興旺,長久不衰。忠厚傳家久:将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世世代代傳下去。或具有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的家庭,能夠長久地綿延下去。詩書繼世長:認真讀書,學習前人優秀品質,可以使家族長久地發展下去。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轼所寫的《三槐堂銘》。來源:藝術大觀

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淺談忠厚傳家久)2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什麼意思

[釋義]

擁有忠實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經久不衰,就象詩和書能夠在世間流傳如此長久.。

[出處]

《三槐堂銘》蘇轼[宋]文章是宋神宗元豐二年(年)蘇轼在湖州上任時為學生王鞏家中的“三槐堂”題寫的銘詞。蘇轼在徐州期間,王鞏曾與其一起郊遊吟詩。蘇轼來湖州上任,王鞏也趕來相會,并請其為自家“三槐堂”題銘,蘇轼便應邀作《三槐堂銘》。

《三槐堂銘》賞析:

文章進入正題并不直接就事論事,而是先虛後實,先總括一句,籠蓋下文。“國之将興”,暗指當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報”指天未定之時的晉國公王祜,“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時子孫得報。下文就具體說王祜“厚施”于太祖太宗兩代皇帝,卻因說話過于直率而不為當時所容,并交代了三槐堂的由來。

接着就說王祜的厚施在他兒子魏國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報的事實。文章至此,來了一個跌宕曲折,批評現實社會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積德,明天就想從别人身上得到回報,當然有的人能得到回報,有的人就得不到。

這種眼光短淺的行為同晉國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債券給天一樣,數十年以後才取還,一手交債券,一手得行善積德的回報。這種批評、對照,目的仍在贊頌王祜、王旦父子。這段的最後一句話是小結,十分明确地指出:天道一定是存在的。

前面說“其可必也審”,這裡說“天之果可必也”,它們之間的層遞關系和最後語句的肯定十分明顯。

第三段從“吾不及見魏公”到“吾是以錄之”,講晉國公的“厚施”回報到他的孫子懿敏公王素,贊頌王氏之福方興未艾。由于王祜、王旦、王素祖孫三代都非常顯貴,有人就把他們和唐朝的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孫三代相比。

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淺談忠厚傳家久)3

蘇轼認為李栖筠的雄才大略、剛直正氣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貴也差不多,但從忠恕仁厚上講,李栖筠父子卻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顯王氏三代,極贊王氏忠厚傳家,恩澤子孫。

最後一句既交代了寫銘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兒子王鞏一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繼其家世,以呼應上文的“天将複興王氏也欤,何其子孫之多賢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銘文,用四言韻語來贊頌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銘文不僅僅是對王氏歌功頌德,而且對現世的小人進行了針砭:像我輩一類的小人,一天到晚隻知道去攫取利益,并無時間擔憂過自己的德行。隻企求能夠僥幸不種而獲,不勞而取;

沒有真正賢德的君子,那麼國将不國。蘇轼憂國憂民之心,在為人寫的銘文中也赫然可見。與叙文相比,銘文則寫得直率而動情。

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種而獲”沐浴國恩,歸之于“不有君子,其何能國”,說明王氏父子的功業不僅澤及子孫,且澤及世人。這又提高了叙文的思想境界。文章叙議兼行,揮灑如意,文字簡潔,自然流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