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攝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大家都預習了嗎?”劉丹一邊打着手語,一邊提問。
正在給學生上語文課的劉丹是北京市健翔學校牡丹園校區9年級的語文老師,34歲的她也是學校手語中心的負責人。
與普通課堂需要戴口罩的要求不同,聽障學生的課堂老師不戴口罩,以便學生看到老師的口型,“但是我們上課都要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符合國家防疫要求。”劉丹指着貼在講台前地面的黃色警戒線說。
用手語為世界架起溝通的橋梁
目前,在健翔學校牡丹園校區手語中心,一共有5位手語翻譯老師。今年3月,他們全程承擔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開閉幕式,及體育新聞和活動的手語翻譯工作。在冬殘奧會舉辦的10天時間裡,他們用準确流暢的手語和溫暖的笑容,為全世界的聽障人士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除劉丹外,北京市健翔學校牡丹園校區手語中心的杜秋娴、王茜娜、席學友和張暢,也是北京冬殘奧會手語翻譯團隊的成員,他們均多次承擔過大型活動、重要會議的手語翻譯工作,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受聽障人士的認可。
據劉丹回憶,整個冬殘奧會開幕式的直播,她并不在鳥巢現場,而是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演播室中進行手語翻譯。冬殘奧會主火炬點燃的時刻,是她記憶中最為深刻的瞬間。“我在打‘守護’這個手勢時,就往胸口輕輕貼了一下,其實原本的手勢是沒有方向改變的,但我想殘奧的聖火代表着希望,那我們就應該把它守護在心中。”劉丹回憶道。
在北京冬殘奧會的特别節目中,還播出了健翔學校殘疾人教育方面的短片,由杜秋娴擔任手語翻譯,并在演播室現場和主持人進行了訪談。她今年43歲,是學校的高中計算機老師,最讓她高興的是,自己的學生闫卓為祖國奪得了金牌。闫卓是北京冬殘奧會輪椅冰壺隊裡唯一的女運動員,2008年到2011年,她曾在健翔學校就讀,杜秋娴就是她的老師。
學習是永遠的主題
35歲的張暢是學校高中計算機老師,33歲的王茜娜是初中英語老師,36歲的席學友是高中數學老師,也是手語中心的唯一的男老師。從2018年學校“手語中心”成立後,他們就一直在為聾人朋友服務。除了冬殘奧會之外,5位老師還在北京廣播電視台、海澱融媒以及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布會上擔任手語翻譯。
據張暢介紹,手語翻譯是一項高強度的腦力活動,要求翻譯人員要實時配合說話者的速度,把有聲語言轉化為手勢動作,往往一個短語或句子需要幾個手勢連接而成,同時要求手勢的精準和到位,直播中如果稍有走神,就可能會出現偏差甚至錯誤。另外還有很多新出現的詞語、短語和專有詞彙等,也同樣考驗着手語翻譯的專業和應變能力。
例如“德爾塔、奧密克戎、健康寶”這些詞語,原本是沒有的,《國家通用手語》詞典裡還沒有收錄,“我們會上網找一些資深的手語翻譯老師,看他們是怎麼來打這個詞彙的,看一些聽障朋友在網上分享的打法視頻,再和團隊的老師們讨論,覺得哪個打法可能更形象,聽障朋友更容易接受。”王茜娜說。
席學友介紹,手語也有“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别,《國家通用手語》的地位相當于漢語“普通話”,然而一些大家熟知或者認可的手語表達,就屬于“方言”,因為不符合“普通話”的标準。“對于我們手語老師們來說,學習是永遠的主題。”席學友說。
搭建起手語溝通的橋梁
據介紹,除了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中央電視台直播手語翻譯,他們還參與了2020年東京殘奧會開閉幕式中央電視台直播手語翻譯,2019、2021年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中央電視台直播手語翻譯,并在以上重大賽事期間負責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體育新聞》《全景冬殘奧》等節目的手語翻譯工作。他們經常會一起研究讨論,學習冰雪賽事中的各個項目、運動員姓名、比賽口号、理念等等的标準打法,反複練習确定,以求達到最完美的翻譯效果。
據介紹,從2018年9月開始,健翔學校與海澱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北京醫科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聯合開設了手語選修課,由健翔學校的手語老師和聽障人士共同組成授課團隊,為學生們搭建起手語溝通的橋梁。
據牡丹園校區教學處主任薛曉俠介紹,成立手語中心的初衷就是為了研究手語、普及手語、推廣手語,也是為了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聽障這個群體,了解手語作為一種語言的魅力,“我們還要跟聾人協會等一些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共同推進手語的發展和研究,并在聽障人士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能夠第一時間為他們提供溝通上的服務。”(記者 王潔 丁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