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脾虛濕熱下注腹脹

脾虛濕熱下注腹脹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15 17:22:49

脾虛濕熱下注腹脹?最近,廈門氣候炎熱且多夾濕,此時身體素質不夠好,濕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脾虛再來湊熱鬧,身體内積累的濕濁之氣,就特别容易堆積在腸胃等髒腑和關節經絡裡,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脾虛濕熱下注腹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脾虛濕熱下注腹脹(關節腫脹麻濕熱侵脾胃)1

脾虛濕熱下注腹脹

最近,廈門氣候炎熱且多夾濕,此時身體素質不夠好,濕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脾虛再來湊熱鬧,身體内積累的濕濁之氣,就特别容易堆積在腸胃等髒腑和關節經絡裡。

近日,廈門華醫館中醫機構邀請2016海峽兩岸中醫藥部分專家座談,記者借此采訪福建知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廈門華醫館專家組成員塗福音教授,請他為廈門市民祛濕調理支招。

文/記者 張婧玮 何崇梅 漫畫/小牛

【症狀】

眼睑腫脹長痘長濕疹

為濕熱糾結體内所緻

病例:最近一段時間,生活很有規律的張小姐沒有胃口,而且手臂和腰上長滿了濕疹,不僅癢,還感覺全身無力。到社區藥店買了适用濕疹的激素類藥膏,塗抹了3天也未見好轉。她改為看中醫調理脾胃和祛濕,隻喝了三副中藥就改善了。

塗福音分析認為,當濕與熱糾結在體内,就會表現出很多濕熱方面的問題,比如因為熱,容易長痘;因為濕,痘痘不易好。他說:“中醫對濕熱和脾胃的認識是,脾胃運化水濕;脾是土,土怕濕,廈門這個季節雨水太多、濕氣太重,水濕通過皮膚進入到脾胃來,會造成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受到損傷,所以你會感覺沒有胃口。”

病例:魏女士這幾天早上起來老感覺眼睛和臉有點腫,小便也不多,有時大便也是稀稀的不成形,還黏在馬桶上,不容易被沖走。

塗福音分析說:“脾還主肌肉、四肢。全身肌肉均需脾所運化的水谷來營養,如果脾受損沒有動力,水就會停留在體内,形成水腫、小便少、小便排出不利等情況,就會導緻肌肉酸痛,下肢腫脹,臉部浮腫等症狀。”

他提醒說:“最近一段時間,因肌肉酸痛脹,手指麻來就診的患者特别多,尤其是已過不惑之年的中老年群體,濕熱的天氣狀況下,關節常會感覺腫脹麻,其實是脾胃問題。”

“脾主運化、主四肢,牽一發而動全身。”塗福音說。

【調理】

黃芪黨參薏米赤小豆

再加三片老姜煮水喝

塗福音說:“臨床上消化科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皮膚病、泌尿生殖、肝膽系統等一類的疾病也與濕熱有些關系。最近一段時間,小便發黃,腹脹或腹瀉、食欲下降等患者也增多了。”

他說:“《黃帝内經》中‘正氣存内,邪不可幹’,以及‘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個邪就是濕氣的濕。我們在平時就要補氣健脾,才會不受外來邪氣侵襲,照顧好脾胃,特别是在這個暑熱與濕邪同時出現的季節,預防濕熱侵襲身體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關節酸脹、皮膚長痘、早上起床眼睑腫脹,塗福音結合自己幾十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開出了補氣健脾利濕的調理方。“黃芪15克,黨參15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一起煮水喝,另外,同時可加三片老姜,用于溫化脾胃,有助于脾的運化。”他說。

脾氣不足時,内髒也會出問題,表現在食欲不振、不愛吃飯、胃脹、打嗝嗳氣、排便不暢、排洩物過軟,或者一天排便兩三次等,都是脾氣不足,脾陽虛弱的表現。他建議:“可将黃芪30克,淮山20克,茯苓30克,白術10-15克,陳皮9克煮水當茶喝。黃芪可以補氣,白術促進大便成形,陳皮則理氣。

塗福音說:“這些簡單的日常調養,幫助增強脾胃和消化功能,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人的氣色就會好起來。”

【鍊接】

鴨梨皮冬瓜皮

煮水祛濕效果好

國家一級營養師許少雄

清理體内的濕氣,可用赤小豆、茯苓、瘦肉一起炖湯喝,還可用赤小豆、茯苓炖白鲫魚。

植物的皮是水分交換最為頻繁的部分,當然,也就具有非凡的祛濕作用。鴨梨皮、冬瓜皮經常會被當做廢物而棄之,實在可惜。将梨皮、冬瓜皮和茯苓皮一起煮水喝,也同樣有非常好的祛濕效果。

魚腥草可清除肺熱,是民間的常用食療方法,将魚腥草與白鲫魚同蒸湯,更是客家人用來除濕熱的好方法。

鯉魚也是祛濕利水的能手,鯉魚薏仁湯經常作為一道名菜呈現在許多人的餐桌上。

辣椒有升陽祛濕的作用,生活在盆地的人們都擅長吃辣,所以,當濕氣特别重濁的時候,适當吃些辣菜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如果内熱偏重,就不建議吃辣椒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