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字的五種形态

漢字的五種形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1 05:24:59

漢字的五種形态(歲與年)1

紅紅火火過大年,若被人問一句:

歲歲平安,年年平安,有何分别

歲歲年年,年年歲歲,有何區别

一年一,一歲一,有何差别

如果就是歲,就是年

為啥隻喊萬歲,不喊萬年

你會不會懵?會不會覺得好像沒啥區别

别急,待我們一起搞清楚了這兩個字的來龍去脈,也許你就不會懵了

歲:收割莊稼

歲,現在看到的是簡體字,簡化之前寫成:歲。這個“歲”,也是經過長期演變的結果,已經看不出它的意思了,我們再往前去尋找它的出處,看看甲骨文裡的“歲”長得啥模樣

漢字的五種形态(歲與年)2

這個字表示一把工具在兩個“草”之間,不就是“收割”的意思嗎

那把收割的工具有個名稱叫“戉”,是一種原始工具,那些示意的“草”,就是莊稼。歲,就是收割莊稼

有必要交代一下的是那個“戉”,早期的戉是石器,後來或木或骨,再成為金屬,加了個金屬旁成了“钺”

“钺”就不是用來收割莊稼了,改為去戰場收割人頭,成為了兵器,後來再從兵器演變成兵權的象征,是中國最早的“帥印”、“虎符”,持钺者持有兵權,是王者重器

說完“歲”,我們再來看看“年”這個字的甲骨文是怎樣的

漢字的五種形态(歲與年)3

年:人背着谷穗

上面這個“年”字的甲骨文裡,很明顯看到下面的“人”,上面部分有筆畫不同,但都是在畫一穗谷物。這上下兩部分結合起來,就是“人負谷之狀”,就是人背着稻谷,年,就是收獲稻谷,就是豐收

這是“年”字的原始意義,至于說到“年是一隻怪獸”,那是後來的事,是老百姓們編出來哄孩子的故事,與此字的本意無關

關于“年”是“收獲”,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就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年,谷熟也”

年,是收獲,我們在前面還說過:“歲”也是收獲。這就是在說,從文字起源來看,這兩個字是在說一件事,這也是我們今天經常把“年”與“歲”相互置換運用的原因所在

但是,畢竟年是年,歲是歲,這兩個字的區别還是存在的

漢字的五種形态(歲與年)4

(圖為2015年發掘的陝西靖邊縣楊橋畔鎮渠樹壕漢墓星圖徐剛摹本局部)

歲,與木星的關系

要想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有一個東西非常重要,那就是木星,中國農耕社會,非常重視時令節氣,非常重視曆法

全世界各地的早期人類,在早期與大自然相處時,都會很自然地會擡頭仰望星空,通過星宿的轉換來尋找天人之契合

當古人之漫漫長夜擡頭看天的時候,空中亮度僅次于月球和金星的木星,無不例外地成為他們觀測的重點,古羅馬人就以主神朱庇特命名這顆行星

中國人則在更早的夏朝就認識了這顆星,那時的中國人,已經非常準确地發現了這顆星12年繞行一周天的規律,于是他們把天空劃分十二個區域,地上收割一次,木星則每年運行一個區域,因此夏朝把這顆星叫歲星

“歲”這個字就與木星聯系到了一起,成為木星的名稱。直到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才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但是,“歲星”這一稱喂仍然存在于中國人的語言體系裡面

漢字的五種形态(歲與年)5

(圖為河北宣化張氏墓(1116年)中的二十八宿及黃道十二宮星圖)

歲是天事,年是人事

正是因為“歲”從“收獲”轉入了“星宿”,由此就與“年”産生了諸多表達意義上的區别

《爾雅·釋天》中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更有注解說:歲取星行一次,年取禾一熟

這裡面有兩個相關信息

1,夏朝用“歲”字,周朝後用“年”字

意思是說夏朝用“歲”表達春夏秋冬的一個循環,估計那時候的“歲”還是“收獲”的意思,周朝,“歲”字被木星占有,于是開始用“年”來填補夏朝“歲”的空缺

2,“歲”記于星行,年記于谷熟

意思是說歲說的是天上的星走完一格,年是地上的谷子熟了一次。清代學者顧炎武也有說過:“天之行謂之歲”、“人之行謂之年”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年與歲這兩個字的不同,也就知道了他們的正确用法

現在,我們再回頭到開篇我們問的那個問題“為啥隻喊萬歲不喊萬年”?我們的回答是:皇帝是天子,天子的事是天界的事,應該歸屬于“歲”的範疇,喊萬歲,是把他當天神來看,如果喊萬年,就是把他當稻田裡一歲一枯榮的稻草來看,哪怕是個萬年的稻草,也是一個草包皇帝

漢字的五種形态(歲與年)6

說到這裡,想到那句老話:“天增歲月人增壽”,才知道咱中國人留下的每一句話裡都是有講究的。“歲月”是“天”的壽,人的壽命,嚴格來說以“年”為單位

當然,這是“歲”與“年”這兩個字的原始意義,幾千年演化下來,這兩個字原始意義已經漸漸模糊,我們在日常表達中,這兩個字已經沒有什麼區别,已經把它們當做可以置換的同義詞在使用。今天跟大家聊這兩個字,隻想在在春節這個傳統節日裡感受一下中華文化的深邃底蘊,絕不是要将這兩個業已融合在一起的漢字再給他掰開

文字的運用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其過程中的分分合合是常有之事。同出于甲骨文的“歲”與“年”,經過幾千年的分分合合走到今天,我們順應其發展脈絡自然而然地該怎麼運用就怎麼運用,怎麼方便怎麼運用,絕不可教條和守舊,那叫“食古不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