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陳藥師按】《傷寒論》中關于陽明病本證中的實證三個承氣湯的異同及相關内容的論述有(189)條、(194)條、(203)條、(204)條、(205)條、(206)條、(207)條、(212)條、(213)條、(214)條、(215)條、(217)條、(220)條、(233)條、(238)條、(239)條、(241)條、(242)條、(247)條、(248)條、(249)條、(250)條、(252)條、(253)條、(254)條、(255)條、(256)條。
(189)陽明中風,口苦咽幹,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194)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哕。(203)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幹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①。【注釋】①攻之:此處是指瀉下而言。(205)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206)陽明病,面合色赤①,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注釋】①面合色赤:即滿面通紅。
(207)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212)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①,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谵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注釋】①循衣摸床:與撚衣摸床同義,即為病者昏迷時,兩手不自覺地循衣被床帳反複摸弄,屬于熱病的危重症狀。(213)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谵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谵語止者,更莫複服。
【小承氣湯】大黃(四兩)、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214)陽明病,谵語發潮熱①,脈滑而疾②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③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④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注釋】①潮熱:形容發熱有定時增高現象,如大海的潮水定時而至。又因潮熱多見于傍晚之時,故又有稱“日晡潮熱者”。②脈滑而疾:脈象圓滑流利而快速。③轉氣:即轉矢氣,俗稱放屁。④脈反微澀:脈象微而無力,往來蹇澀。是與滑脈相對而言,故稱“反”。
(215)陽明病,谵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217)汗出谵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①,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②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注釋】①胃中:胃以概腸,這裡應當指腸中。②過經:此處指由太陽病轉變為陽明病。(220)二陽并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谵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233)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内竭,雖鞕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①。【蜜煎導方】食蜜②(七合) 上一味,于銅器内,微火煎,當須凝如饴狀,攪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撚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鞕。以内谷道③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土瓜根方】已佚【豬膽汁方】又大豬膽一枚,瀉汁,和少許法醋④,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頃⑤,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注釋】①導:有因勢利導之意,如津傷便秘者,用滑潤類藥物納入肛門,引起排便,叫做導法。②食蜜:就是蜂蜜。③谷道:就是肛門。④法醋:食用醋。⑤一食頃:約吃一頓飯的時間。
(238)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41)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①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注釋】①喘冒:即氣喘而頭昏目眩。【大承氣湯】大黃四兩(酒洗)、厚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消(三合)上四味,以水一鬥,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247)趺陽脈①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博,大便則鞕,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丸】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枳實半斤(炙)、大黃一斤(去皮)、厚樸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248)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①者,屬胃②也,調胃承氣湯主之。【調胃承氣湯】甘草二兩(炙)、芒消(半升)、大黃四兩(清酒洗)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溫頓服之,以調胃氣。【注釋】①蒸蒸發熱:形容發熱如熱氣蒸騰,自内透達于外。②屬胃:即轉屬陽明的意思。(249)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250)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252)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①,睛不和②,無表裡證③,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釋】①目中不了了:即視物不清。②晴不和:指眼球轉動不靈活。③無表裡證:指外無發熱惡寒頭痛等表證,内無潮熱谵語等裡證。
(253)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4)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5)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256)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①。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注釋】①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這是據五行生克學說,綜合脈證來辨疾病的順逆,如陽明少陽合病下利,純見少陽脈弦,為木克土,病情為逆,即“負者失也”。如脈來實大滑數,是木不克土,其脈與陽明實熱證相合,即“為順也”。
【學習要點】(189)條、(194)條、(203)條、(204)條、(205)條、(206)條這六條均說明下法的禁例:第(189)條講的是陽明病表邪未解,裡未成實禁用下法。第(194)條講的是胃中虛冷者禁下及誤下後之變證。第(203)條講的是根據小便多少推測大便硬的程度。第(204)條講的是傷寒嘔多,病機是指向上,不可攻下。第(205)條講的是陽明病心下硬滿者,誤用攻下後的變證與預後。第(206)條講的是陽明病面合色赤者禁下及誤下後的變證。第(207)條講的是陽明内實熱郁心煩的證治。
陽明内實熱郁心煩的證治
第(208)條講的是辨陽明病可攻與不可攻及大小承氣湯的證治。第(209)條講的是辨大小承氣湯的證治及誤用攻下後之變證。
第(212)條講的是陽明腑實重證的辯證治療和預後。
第(213)條講的是陽明病汗多津傷便硬谵語的證治。
第(214)條講的是辨陽明腑實輕證的治法及禁例。
214條:辨陽明腑實輕證的治法及禁例。
第(215)條講的是以能食與否辨陽明腑實燥結之程度與治法。
第(217)條講的是辨表虛裡實是否當下的證治。
第(220)條講的是二陽并病,轉屬陽明内實的證治。第(233)條講的是
第(238)條講的是辨陽明病可攻與不可攻的證治。
238條:辨陽明病可攻與不可攻的證治。
第(239)條講的是辨陽明腑實燥屎内結證。
239條:辨陽明腑實燥屎内結證。
第(241)條講的是下後燥屎複結的證治。
241條:下後燥屎複結的證治
第(242)條講的是因燥屎内結而喘冒不能卧者可用攻下。
242條:因燥屎内結而喘冒不能卧者可用攻下。
第(247)條講的是辨脾約脈證和治法。
辨脾約脈證和治法。
第(248)條講的是太陽病汗後轉屬陽明燥熱結實的證治。
248條:太陽病汗後轉屬陽明燥熱結實的證治。
第(249)條講的是陽明燥實腹滿的證治。
249條:陽明燥實腹滿的證治。
第(250)條講的是辨太陽病誤治後傷津熱結的證治。
250條:辨太陽病誤治後傷津熱結的證治。
第(251)條講的是辨大小承氣湯的使用方法。
第(252)條講的是傷寒目中不了了,晴不和,治宜急下存陰。
傷寒目中不了了,晴不和,治宜急下存陰。
第(253)條講的是陽明病發熱汗多,治宜急下存陰。
第(254)條講的是發汗不解,津傷燥結者,宜急下存陰。
第(255)條講的是辨腹滿當下的證治。
255條:辨腹滿當下的證治。
第(256)條講的是辨陽明少陽合病宜下的脈證和治法。
256條:辨陽明少陽合病宜下的脈證和治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