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糧食主産區秋糧生産陸續進入中後期,也是産量形成的重要階段。各地多措并舉,穩産保豐收。
為提高全年水稻産量,今年,我國在鞏固發展雙季稻的基礎上,統籌“兩季不足、一季有餘”的南方稻區大力推廣種植再生稻。
在安徽肥西,再生稻頭茬已經收獲,為了應對近期高溫帶來的影響,當地農業部門專門成立了再生稻生産技術指導組,分片包幹,入村組、下田頭,指導農戶進行田管,促進再生稻第二茬盡快抽穗生長。
安徽省肥西縣種糧大戶 鄭玉财:頭茬已經收割完畢,畝産達到600公斤。目前進行了一次水肥管理,為二次收獲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對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支持力度,啟動實施專項補貼。在政策扶持帶動下,今年年初确定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1510萬畝的任務超額完成。
遼甯省今年建設了18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區,開展多種技術模式的攻關試驗和示範推廣。
遼甯省沈陽市漁樵社區黨支部書記 曹福茂:統一品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技術指導,預計這種模式綜合效益要比普通模式每畝收益高出300到400元。
今年,我國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增加到了8000萬畝。吉林省公主嶺市投入1200多萬元,試點推廣玉米稭稈粉碎還田技術,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化肥用量減少了15%。眼下這裡的玉米長勢良好。
吉林省公主嶺市朝陽坡鎮種糧大戶 李振軍:玉米棒也挺大,上面的粒非常飽滿,現在看每畝一千七八百斤不成問題。
在全國粳稻生産第一大省黑龍江,水稻已進入成熟期。在綏濱縣種植戶周厚超的家庭農場裡,巡回指導的農技人員正在查看水稻生長情況,把好秋收前的最後一關。
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種植戶 周厚超:看水稻現在的長勢、成熟度,今年畝增産30公斤左右還是沒問題的。
眼下距離秋糧陸續收獲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南方地區中稻、東北地區玉米、中稻以及黃淮海地區夏玉米都正陸續灌漿。黃淮海多地近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要注重防澇和防倒伏。東北地區要預防早霜。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總農藝師 王積軍:南方地區要積極應對高溫幹旱,同時要預防旱澇急轉。近期我們組織了抗高溫幹旱保秋糧豐收線上培訓班,動員各級農技推廣部門,深入一線分類指導,确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千方百計奪取秋糧豐收。(記者 梁麗娟 陳博 喬一茗 熊偉 馮雪松 毛更偉)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