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1:46:0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一、 儒家思想大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這句話的原話并非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而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一字之差,人生境界與格局就蕩開了。那麼孟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亞聖孟子想跟大家溝通的是: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明白的是,當你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修養和道德;而當你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全天下所有人都能從你的通途暢達中得到好處。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一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十分深遠。

作為人生哲學的一種,它從處世态度和行事方法上,持續不斷影響着中國社會,讓人們不僅從集體處世中獲得外在的順暢,也調節内裡,使之收獲内在平衡與潤澤。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人生處世哲學獨善其身)1

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人,現代中國社會集體,當代知識群體的一部心靈聖經。

作為一種處世和人生哲學,儒家思想寬廣恢宏大氣,尤其講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此同時,儒家在要求天下士子為天下出的同時,更為注重個人的道德修為。

這通常表現在儒家對士人的思想約束跟行為約束上。

當社會發展和現實狀況有違儒家期許時,它傾向于呼籲世人保持自身素養與境界,要求文人們“邦有道則現,無道則隐。”

意思是,如果有幸遇到的世道昌盛,那麼身為讀書人就應該出來積極的為盛世和百姓做些實際的事情,讓理想和未來的憧憬、規劃,昌達在朗朗乾坤之下。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人生處世哲學獨善其身)2

而設若世道混沌黑白不分,作為讀書人既無法改變現實污濁,也要力求避免自己立于污泥之中、危牆之下,君子就應盡早抽身泥潭,保住讀書人的純粹與堅持,免受污穢的沾染。

如此一來,在左有“有道無道”的處世原則,右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驅動之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常常在“現”與“隐”、“獨善”與“兼濟”之間左右搖擺不定,陷入人生兩難。

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兼濟天

文人墨客們首選的兼濟天下,似乎也是當今社會每一個人的夢想。

以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解釋的話,對應的就是最高等級——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一個普通人從青年到中年的過程裡,逐漸開始為社會考慮更多,在為社會與國家或集體分擔責任的同時,滿足于被社會和他人需要的榮耀感,收獲一種自我被肯定之後的成就感。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人生處世哲學獨善其身)3

在這種情感情緒的刺激和驅使之下,一個人的人格才會逐漸豐滿起來,邊界才會清晰有力起來。

而道德修為也将逐日得到提升——最簡單的例子就不再簡單陷入個人的一己得失中,人生進入大境界。

三、 窮則獨善其身的自我修煉

獨善其身是指,如果做不上官,那麼就好好修養自身,同時保持住個人的節操。

這個成語的寓意在于:哪怕處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不被幹擾,并始終堅持自身的美好品德。同時還比喻隻顧自身而不管他人的私人主義處世哲學。


獨善其身,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道德上的自我修為。正如孟子所說的“人人皆可堯舜”一樣,人人都可能具備聖人的境界。

但不同的就是,強調的是一種個個性化的存在,同時也是一種内在性的人格成就過程。

如果不放棄儒家兼濟天下的志向,那麼吸收了佛教心性覺悟、道家無為無我的人生态度之後,這份“獨”,就變得有了故事性。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人生處世哲學獨善其身)4

如果兼濟天下始終是一個人的目标和終極追求,那麼獨善則是兼濟天下的志向受挫之後的一種自我修煉,以求得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可以說,獨善其身這種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多半都是建立在外向受挫、功名未達之後的一種自我調整和完善,且更多的是追求個人道德上的完善。

它既是對現實的某種妥協,又是基于對殘酷現實的冷靜思考後,理智上的暫時退讓。

四、人生真正的哲學智慧,在于獨善其身

就實現人生價值而言,兼濟天下中的“兼濟”是一種理想尺度,而獨善則是現實尺度、個人尺度和工具尺度。

當個體修為想要顯現為具體建功立業,那麼主體内在潛在的品格就成就為一種非常現實的工具和彰顯手段。

正如孔子所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隻有包括着“達人”、“立己”、“達己”的内核,兼濟天下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人生處世哲學獨善其身)5

獨善其身也才具有了真正深厚的底蘊和内涵,而不僅僅是受挫之後的退回反省,更不是沽名釣譽者宣之于口,以此作為終南捷徑的渠道路徑。

縱觀儒家思想的出發點,曆來都是通過調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來尋求整個社會的穩定,并且在此調整過程中還倡導人的内省,強調從中去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說,獨善其身的過程,其實就是重現精神追求的過程。儒家思想中,非常看重君子對社會的影響與改造作用,在價值觀上服從于社會本位主義。

儒家倡導的是,個人服從社會是天經地義的,君子文人等階層對于解決現實困惑和社會困頓有着推脫不掉的責任。

正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盛世開太平。”

一個人最好處世态度(人生處世哲學獨善其身)6

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得儒家哲學始終蘊含着平治天下的勃勃硬氣和生機,始終充滿着積極進取的精神。

一方面人格的尊嚴規定了君子不能降志辱身,另一方面,兼濟天下的雄性壯志又要求君子必須有一股源自内在的魄力。

因此自古文人境遇不外乎兩種,上接廟堂之高輔政,下遁江湖隐居,無一不體現出人生态度,處世哲學。而這其中,獨善其身,一直都是中國文人們最青睐的處世智慧。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llins, N. L., &Miller, L. C.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

Madrid, H. P. (2020). Leader Affective Presence and Feedback in Tea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第一心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