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鹽則是烹饪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調料。
很多人去買鹽的時候,往往在比較之後,會選便宜的低價鹽。
但日前,網絡上一則“假冒食鹽”的新聞着實把大家吓了一跳。視頻介紹,我們買到的低價鹽很可能是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類緻癌物。
那我們是不是真的買到了假鹽?怎樣才能分辨真鹽假鹽呢?今天我們就來逐一分析分析。
首先,這種食鹽中的“李鬼”,多半是由“工業鹽”冒充食鹽勾兌而成的。那麼, 問題來了——
“工業鹽”和“食用鹽”有何不同?
無論是食用鹽還是工業用鹽,其最主要成分皆為“氯化鈉”,但是兩種鹽的生産環境、用途、适用标準以及管理制度卻存在較大區别。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它們的使用對象根本不同:
食用鹽一般是指家庭用鹽以及調味品行業(醋、醬油以及各類腌制品等物質)所使用的食品加工用鹽。
而工業鹽主要是作為氯堿工業和純堿工業的原料物質,部分還會用于印染、皮革加工以及水處理等行業。
“工業鹽”對身體有危害嗎?
一般情況下,隻要是正規大型的生産企業生産出來的鹽類物質,無論是食用鹽還是工業鹽,不會出現“中毒”的問題,網絡上的很多言論過于“聳人聽聞”。
食用鹽和工業鹽當中重金屬砷鉛汞镉以及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其實是比較少的。除非被外界污染,否則一般食用鹽和工業用鹽都不會超過食品安全國家标準中的規定(工業副産品鹽除外)。
相對而言,從理論上來看,食用鹽由于對有害元素進行了重點的關注和檢驗,相對而言流入市場的食鹽一定是安全的;但是工業鹽的質量和安全性并不能被大家信賴。
亞硝酸鹽和“工業鹽”是一碼事嗎?
實際上很多媒體報道的“造假食鹽”和“工業鹽中毒事件”都指的是“亞硝酸鹽類的假鹽”。
亞硝酸鹽從成分上來看,與工業鹽是完全不同的物質,将亞硝酸鹽歸結到工業鹽本身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鹽”在化學上本身就是一個通用的概念,像亞硝酸鈉、亞硝酸鉀等一類具有亞硝酸根的化合物,其實都被稱為“亞硝酸鹽”,而這些物質的确是有毒物質。
亞硝酸鹽和食鹽一樣有着鹹的味道,而且外觀也非常相像,它主要是用于建築工業的防凍劑、水處理劑,另外它也作為食品添加劑在肉制品加工中限量使用。
如果誤食了“亞硝酸鹽”,對于身體會有比較嚴重的後果。
亞硝酸鹽是一種強氧化劑,當它進入身體之後會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将氧合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就會失去攜氧能力,導緻身體組織出現缺氧問題,人體也會因此出現青紫狀況類的中毒反應,同時亞硝酸鹽對于周圍血管也存在擴張作用。
另外,過量攝入亞硝酸鹽之後還會出現各種急性中毒反應(潛伏期一般為1—3個小時),比如全身無力、頭暈、惡心、腹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昏迷甚至死亡等情況。
怎樣防止買到假鹽?
1、選購食鹽要到正規的售賣場所
購買食鹽,要到正規超市或者靠譜的農貿市場進行購買,也不要貪圖小便宜購買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同等産品。
2、購買食鹽要關注各類标簽信息
購買時注意食用鹽的感官質量和包裝上的标識,包裝上信息标識應清晰完整,好的鹽應是外觀質白且為細砂狀。
另外購買時要注意索要購貨的相關憑證,如果出現包裝破損、印刷問題,最好拒絕購買。
3、提高自己的“防毒認知”
生活中應該多看相關科普類信息,提高對于有毒物質的防範意識,嚴禁将工業鹽代替食用鹽使用,堅決不能将兩者進行混放。
所以買鹽一定要到正規場所
事關健康千萬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