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晖
地攤經濟一出,各種學習材料與緻富秘籍蜂擁而至。五菱宏光甚至推出了神車,白天貨拉拉,晚上擺地攤,兩副面孔不要太實用。
網紅、自媒體們當然也要勇追潮流。傳統的擺地攤如何能适應互聯網時代?光是線下練攤,如何觸達更廣泛用戶、如何沉澱自己的私域流量、如何建立地攤生态閉環?必須擺地攤 地攤直播 地攤vlog齊頭并進;模拟經營 美食教學 吃播類型雜糅;流量起來後打賞、直播帶貨通通走起,才能建立打通實體經濟與虛拟經濟的地攤商業帝國!
而對于經常被诟病缺少創新的綜藝人,地攤顯然也是個全新機會窗口。地攤綜藝,一定要就地取材,火線上馬。
比如《新手駕到》,本來是明星學車的節目,現在順應潮流:可以讓他們通過考試之後,開着五菱宏光去擺攤經營嘛。費霞賣泡菜,宋妍霏賣手機殼,白敬亭賣球鞋,每天承包三個熱搜。
不去定義女團的各種團綜,也可以就地改版。就看誰一周的營業額高,中間穿插節目組任務和遊戲。主題曲考核,換成地攤口播:“淡黃的長裙,蓬松的假發,牽着我的手,掃前面的付款碼。”
作為城市生活的萬花筒,地攤折射的是人間煙火,一句“來了老弟”最是撫慰人心;而作為當下最熱的網絡概念,熱切玩梗的背後則是實踐維度的在場缺席。段子讓人快樂,真擺過攤兒的又有幾個?
道光帝曾經詢問軍機大臣曹振镛:“你這補丁花了幾個錢?”老曹被問懵了,回答三錢。道光憤然:“我這裡内務府打個補丁居然要五兩銀子!”責備内務府官員,别人卻叫苦不叠:“禦褲補丁要運回蘇州去打,來回郵費也是不少。”
過去拉不下面子的活計,一下子時尚時尚最時尚。如今“葉公好攤”的我們,或許就像突然愛上補丁的道光。所謂的《擺攤秘籍》,在真正的生活重擔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地攤綜藝,快還是慢?詹仁雄說:“綜藝節目很像夜市,夜市人最多,但如果賣極高檔的東西,那太冒險。”按照這個觀點,地攤與綜藝調性最符合。即便是放在青春無敵的養成系綜藝,也沒有違和感。
比如公演PK直接是兩組面對面擺攤,C位負責吸引顧客流量,Vocal當叫賣喇叭使,Rapper實時比價Diss對方的單品質量。哭包人設的台詞可以改成:“從小擺攤的我,沒想到會輸給第一天擺攤的她們。”
導師還可以加以訓斥:“地攤不是拿給你們哭的,想想自己對不起得起面前的一畝三分攤兒!”(你們懂我在模仿誰)最終的九個出道位,則是CBD的黃金攤位,限期使用兩年後解散收回。
地攤的包羅萬象,足以成為快綜藝和慢綜藝對壘的交集。慢綜藝白天擺攤,夜裡記賬,從進貨到售賣由MC自負盈虧,飛行嘉賓就是短期幫工,營業額不行就隻能待兩期走人。
明星光環可能直接吸引路人,但現在可以戴口罩上崗,也算省去些麻煩。如果被認出,單筆銷售額以0計算。《中餐廳》和《向往的生活》,可分别改版成《中餐廳之走街串巷》和《向往的地攤》。
《中餐廳之走街串巷》,趙薇攤主,黃曉明副攤主,秦海璐任财務,張亮和蘇有朋當主廚,國宴廚師做輔助,王俊凱和楊紫沿街服務。因為買一送一導緻利潤很低,小燕子對蕭劍一頓胖揍。國宴廚師食材要求過高,秦海璐嫌棄:“差不多得了。”
《向往的地攤》,何老師重操舊業賣起了“超幸福鞋墊”,黃磊支起小竈現炒現賣。彭昱暢和張子楓帶領嘉賓,拔蘿蔔挖芋頭撿螺蛳,直銷鄉土特産。柴犬H和他老婆,在攤前賣萌吸引顧客。
快綜藝則可以像韓綜《鬼怪夜市》一樣,開啟“遊戲 美食攤排隊打卡”的新玩法。《跑男》和《極限挑戰》,可分别改版成《跑攤》和《極限挑攤》。《跑攤》先用遊戲找出地攤位置,再拼速度成為第一個排隊吃到美食的人。卧底仍然可以反間,撕掉名牌後終止跑攤。
《極限挑攤》可以走角色扮演售賣路線,提供嶽雲鵬扮演的葫蘆娃送礦泉水服務,賈乃亮扮演的楊過的雕的沙雕表演,鄧倫扮演的楊過的生日定制大禮包(郭襄級别的)。鑒于雷佳音和嶽雲鵬的存在,地攤相聲大有可為!
觀察類綜藝也可強勢入局,戀愛類讓男女自由組隊,家庭類讓婆媳擺攤PK,觀察室的嘉賓适時點評:“她目前的這個肢體是下意識的抗拒,也就是說還沒有和男嘉賓敞開心扉。親密關系的經營就像擺攤……”
地攤美食往事擺攤賣水晶的話,應該沒人可以超越小S。“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交友運,非常的差呢?總是交不到男朋友,都已經過了35歲了,我可不想當老處女啊。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不管賣什麼貨,先賣焦慮絕對沒錯。看《康熙來了》那些年,最好奇的時刻,就是小S吃到心儀食物,邊喊着“太好吃了吧”,邊和來賓一起轉圈圈。
神秘的台灣夜市,是便宜又美味食物的黑洞。香菜麻薯冰淇淋,小S直接驚呼:“是小時候的味道”,這也證明它幾十年前就已經存在了;還有老外炸士力架和奧利奧,嘉賓說炸過反而沒那麼甜了,也不知是不是綜藝效果?
熊掌包、豬血糕、大腸包小腸,比美食還獵奇的是小S的花式形容。說起司烤肉夢幻又剛強,好像是芭比要去當兵的感覺;吃生牛肉,說如果本身是嗜血如命的人會愛不釋手;雞肉好吃,說感覺生前是一隻“正妹”雞;面包回味,說吃完嘴巴會有抽屜的味道。
面對現在的美食測評,動不動就是Q彈軟糯和外酥裡嫩,小S的滿分比喻才是對夜市應有的尊重。如果把這些個性化的形容打成标語擺在攤前,相信比什麼“網紅XX”都吸引人。
如果說小S是靠新奇比喻著稱,那麼汪涵就是以深厚學識見長。《天天向上》撸串特輯,汪涵說:“人類聞到的第一縷食物的香味,就是燒烤。”蒸菜特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來烹饪食物的國家,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夜市特輯,“人生最早的這種感知,最直接的這種幸福,就是唇齒之間的那一點香甜。”
“吃了嗎您?”“沒吃啊,沒吃回家吃去吧!”吃包子那期,汪涵開玩笑說第一排的女孩咬一口往後傳,結果她還真傳了,後面的女孩接過又咬了一口。汪涵調戲燈光師要不要吃包子,燈光師憤怒到滅了全場的燈。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胃,看看不斷膨脹的錢楓就知道了。内地綜藝裡,《天天向上》做美食最具系統性,或以地理為脈走南闖北,或以單品為題彙集天下宗派。小龍蝦特輯邀了四大門派,燒烤江湖又是七路争霸,蒸炸煮炖一期一會。
人物的介紹,又非常有代際傳遞感。母子檔,父子檔,夫妻檔,都是從小攤成長為地方美食霸主。“我是XX蝦城的老闆單波,專業做蝦十七年。”“我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泌尿科博士黃亮醫生,我是XX蝦城老闆的姐夫。”這位小舅子,你的科室和小龍蝦太不搭啦!
目标是:地攤頂流曾經的抖音五絕,東北腰子姐、麗江石榴哥、泰國冰冰姐三位都有自己的小攤。改行唱歌的面筋哥,以前也賣過燒烤。他的主打歌形同廣告:“烤面筋,烤面筋,真正的烤面筋!”
要想成為小攤頂流,要麼口播洗腦,要麼脾氣古怪。腰子姐走紅于那一句“來了,老弟”。盡管燒烤攤主都是這種熱情套路,但大家覺得腰子姐就是最親切的。
很多人沒吃過遠在黑河的腰子姐燒烤,但大抵在其巅峰期每天刷到一遍:“來了,老弟!”洪亮且略帶魔性的聲音,喚醒的是短視頻用戶對人際關系的焦慮。如果下班路上也有這麼一位大姐打招呼,或許就沒那麼孤獨。
冰冰姐則是搞笑的獵奇。每當有人買她的椰子,她就會一邊砍椰子一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念:“甜甜甜,冰冰冰,要要要,二十二十!”最火的時候,去泰國找冰冰姐打卡成了一波流行。
為了維持名攤主的人設,有時明顯能感覺到他們的疲憊。賣月亮馍火了的阿姨,會邊做邊問:“孩子,夠不夠?”這本是極平常的客套話,但很多因為抖音去探店的人啊,專門說不夠不夠,就為了多讓人問幾遍夠不夠,這行為也真的夠了。
物極必反,在撫慰派爆紅的同時,臭屁派應運而生。她們主要以服務态度差著稱,甚至會怼催單的顧客。南京的漢堡皇後規矩非常多,天氣太熱不賣,太冷也不賣,和老公吵架了心情不好更不賣。
從1991年到2010年,漢堡皇後從1塊五漲到4塊五。2015年在公衆号爆紅,漲到了7塊。2018年憑借老顧客要買一百個,漢堡皇後發飙的視頻,成功漲到了9塊。如今漢堡皇後漲到12塊,對于“雞蛋 肉餡 澱粉漿”的雞蛋漢堡來說,溢價相當高了。
腰子姐火了,開了自己的燒烤店。漢堡皇後火了,可以毫不顧忌地漲價。月亮馍阿姨,也開了馍店。似乎在短視頻中爆紅的小攤,最後都會因為流量的過分寵溺而失去本真的意味。
當然,也有不按套路的妖豔攤主。成都的蛋烘糕爺爺就因為淨說大實話而走紅。問賣了多少年蛋烘糕,答才開始賣;問原料是不是秘制的,答都是外面買的;問蛋烘糕有何奧妙,答沒什麼好學的,又不是造航天飛機。老老實實,引起極度舒适。
小攤作為一種最具活力的經濟形态,被媒介呈現時往往是具有大衆親切濾鏡的。但由于流量的助推和鏡頭的反作用,他們最終又将失去本來的純粹。不要說綜藝擺攤淪為作秀了,就是真的小攤也會被聲名所累。
而所謂直播擺攤、網紅下場、建立地攤生态閉環,這個想法出現的那一刻,或許就注定要走向失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