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裡的兩個熱點話題?出于一個職業編輯的工作習慣,我對熒屏上出現的字幕往往比較敏感,對字幕中标示的演員署名,也有一種特别的關注2019年央視春晚發布的演員署名,有一個小細節引起我一份特别的好感:在歌舞《我們都是追夢人》的演唱者中,在王源、王俊凱、易烊千玺的後面,特意加注了“加油男孩”這幾個中文字,而沒有采用TFBOYS這個英文組合名字另外在标注歌舞《雪花賦》的演唱者時,用的是“楊穎(中國香港)”這幾個漢字,而不是“Angelababy”這一英文名字我認為央視此舉值得點贊,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春晚裡的兩個熱點話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出于一個職業編輯的工作習慣,我對熒屏上出現的字幕往往比較敏感,對字幕中标示的演員署名,也有一種特别的關注。2019年央視春晚發布的演員署名,有一個小細節引起我一份特别的好感:在歌舞《我們都是追夢人》的演唱者中,在王源、王俊凱、易烊千玺的後面,特意加注了“加油男孩”這幾個中文字,而沒有采用TFBOYS這個英文組合名字。另外在标注歌舞《雪花賦》的演唱者時,用的是“楊穎(中國香港)”這幾個漢字,而不是“Angelababy”這一英文名字。我認為央視此舉值得點贊。
王源、王俊凱、易烊千玺都是北京、重慶成長起來的孩子,為什麼要取一個既不好記又有歧義的别别扭扭的英文名字呢?楊穎是在上海出生的,十幾歲之後才移居香港,她本來就有中文名字,為什麼偏要用英文名字來參加内地的文藝節目呢?TFBOYS的名字,有時候會被人曲解為“掏糞男孩”,這洋氣嗎?“Angelababy”有時候被人音譯為“俺哥倆卑鄙”,這好聽嗎?我看未必吧。與楊穎一樣來自中國香港的成龍、謝霆鋒、鐘漢良等人,都是用漢語名字出現在内地觀衆面前,而本來就曾經長期在内地生活并早就有着漢語名字的某些演員,卻選擇用外語名字參加内地的文化活動,這其實不是什麼特立獨行,而是弄巧成拙、舍本逐末,是在自降身價啊。
過去年代的内地,由于人們比較崇尚大衆化的名字,也不大重視名字的獨特個性,所以一些人名的文化含量不高,現在内地的家庭給孩子取名,則更加注重其中的文化内涵。據資料統計,男生多取浩、宇、睿、昊、博字,女生則多采用悅、欣、怡、蕊、梓、涵、研、萱等字,心儀、浩宇、子涵、梓軒、文博、雨涵、夢琪、嘉怡等瓊瑤風格的名字頗為流行。伴随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新世紀以來新起的各種名字更多元更豐富,也更别緻更響亮,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更美麗清新的文化聯想。這些美麗的漢語名字不僅降低了重名率,而且體現了家中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期許,帶有鮮明的年代特征和個性色彩,無論讀着、聽着還是呼喚着,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心裡很暖。
僅以演藝圈而論,演員韓雪、江疏影、周一圍、費玉清等富有古典韻味的名字,不是都很高雅大氣嗎?演員閻妮、王二妮、金不換等富有鄉土氣息的名字,不是也都很質樸親切、受到觀衆歡迎嗎?就文藝工作者而言,還是要靠人氣、台緣和作品來“行走江湖”為好。日益成熟的文化市場,相信也并不會因為誰用了個洋名字就立刻令人刮目相看,而對于某些以洋為美甚至崇洋慕洋的起名風氣,我們倒确實應該進行一番慎重的思考和辨别了。
中文是世界上很美麗、表現力很強大的語言。據資料記載,上世紀20年代,Coco Cola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所取的中文譯名是“蝌蚪啃蠟”。後來接受一位中國教授的建議,将拗口的“蝌蚪啃蠟”換為“可口可樂”,傳播效果果然大有起色。德國車Mercedes-Benz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音譯為“笨死”,後來按照漢語諧音更名為“奔馳”,取得的銷售業績自然也大不相同。由此二例可知,外來商業品牌融入中國市場,要認真考慮中國人的接受美學和語言習慣,而進入我們文體市場的公衆人物的名字,也同樣要考慮怎樣做到讓公衆順口順耳的問題,要尊重公衆的發音特點,适應公衆的語言習慣。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米羅、裡皮、黑澤明、宮崎駿、安在旭、莎拉布萊曼等等外國人的漢語名字,就都好讀好記,具有良好的傳播效應。
記得詩人流沙河在長詩《太陽》中,曾經憂心忡忡地擔心某一天中國男孩取名将叫湯姆,女孩取名将叫瑪麗……流沙河先生表達的是對民族尊嚴的看重以及對殖民文化的警惕。今天重提流沙河先生的憂慮,當然不好用來簡單類比演藝圈中的某些流行的外文名字,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一些警示和啟迪。流沙河先生呼籲“我們要養成對我們漢字的熱愛”,喚起很多國人的共鳴。漢語和漢字曆史悠久,文化内涵豐富,值得我們格外珍惜和愛護。我們的漢字表形表義,圓轉溫潤,搖曳多姿;我們的漢語抑揚頓挫,音韻優美,和諧響亮。用漢語發音、用漢字書寫的一個個人名,符合漢語自身的語言特點和規律,而且含蘊着我們中華民族代代承傳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價值取向和文化品位。央視在2019年春晚字幕中所采取的舉措,除了尊重漢語、尊重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本土情結,另外應該還有一份文化自信的特别導向,以及一份傳播學上的入鄉随俗的特别意味。
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标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是公共傳媒的一份責任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文規定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并在第十四條關于“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的規定情形中,首先列出“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可是,春節期間,我注意到還有一些地方電視台,尤其是某些衛視頻道似乎并不在乎這種演員署名的語言文字問題,甚至似乎對用外語字母标示演員名号的方式還特别熱衷。
希望2019年央視春晚字幕的演員署名方式,能夠給某些“我行我素”的電視台和演員帶來一些思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