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界上就“風、寒、暑、濕”四種病。什麼頭疼、肚子疼、各種亂七八糟的病,皆源于這4字,它們之間相生相克。
另外,身體所有的問題都跟寒有關。
如果你特别去調查一些長壽老人,其實避寒就暖才是他們最大的優勢,才不是什麼長壽粥、紅燒肉之類的。
寒主收斂,仔細想想,當下的飲食結構,空調、冷飲,都在增加寒斂的這種力量。
有寒就有濕。濕可以和寒、熱、暑、風等任何一個結黨營私,狼狽為奸。其中,寒和濕更是好兄弟。
寒濕藏在哪兒?積寒、濕氣都有特定的部位,這個部位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才能很好的把它給牽出來。
濕氣藏在“大象腿”裡
好多人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腿還是比較修長的,到了中年後,“大象腿”就出來了,以為是發福了,其實是寒濕都積聚在了腿上。
腿是一個儲藏的器官。年輕時儲藏血液,歲數大了,腿沒有充足的血液儲藏,就隻能儲藏寒濕這些廢物了。
濕為重濁有質之邪,在身體裡往往向下走,類水屬陰,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濕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水腫、濕疹等病多以下肢較為多見。
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緻水腫,但脾虛導緻的水腫尤其體現在腿。因為脾運化寒濕,小腿是脾經的主要陣地。
如果你小腿肚發酸發脹、雙腿乏力、下肢水腫,那多是寒濕聚集在這裡的表現。
寒氣藏在贅肉裡
積寒有特定的部位,首先是在後背,其次從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腘窩。
我們說“背薄一寸,命長十年”,背僅有一層薄薄的肌肉禦寒,大椎穴更是寒氣的重要入口,後背侵入寒氣後會自動累積脂肪禦寒。看似是脂肪,其實盡是寒濕。
臀部如果不結實,那它聚的也是寒氣,因為臀部處在人體軀幹部最低位置,又臨近盆腔,是很容易出現寒濕停聚的。
大腿很粗的也多是寒氣。上肢有了寒氣,寒凝血滞,把腿上的能量阻隔住了,大腿上的能量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
長潰瘍、長痘痘,高血壓,但是兩腳冰涼,這就是身體寒氣重但發生阻隔的現象,積熱憋在裡面,沒有出路,隻能往上走,因為往上比較順暢,所以熱都在臉上發了。
艾灸,最擅長祛寒濕
祛除寒濕,非一日之功,重點在于驅動體内的氣血,驅散寒濕。中醫認為,艾灸就是補充和驅動陽氣,祛除寒濕非常好的方法。
體内寒濕重的人,用艾灸這個方法非常對口,灸後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臉色和皮膚,都開始一點點變得幹淨、通透,其實就是寒濕的顔色下去了。
還會出現排氣、打嗝變多,大小便增加,原來舌苔膩,舌邊有齒痕,也會慢慢消褪了。
1、艾灸祛寒,更調節機體自愈力
實際上,我們後背的每個腧穴都跟五髒相通。
“腧”就是通道,直接通到髒腑,在後背這一灸,冰遇到火,“有理也說不清”,能把五髒因為受寒處于麻木狀态的機能給激活了,各個髒腑協作、運作起來,身體裡積的寒、熱,自己就順了。
所以說艾灸這種溫暖的力量能讓身體各個組織、細胞重新“破冰建交”。
艾灸驅散寒氣,溫通經脈,但其本質在于為身體補陽氣,養髒腑,提高人體自愈力、免疫力。
艾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督脈(百會、命門尤其要灸)
背部腧穴:膈俞、肝腧、脾腧、胃腧
百會是足三陽經與督脈陽氣交彙之處,是諸陽之會。
頸椎、胸椎心俞部位、腰椎這三個部位也是背部最容易淤堵的地方,一個部位艾灸60分鐘,如果臀部也是常年涼涼的,也可以艾灸,祛除臀部寒冰。
2、艾灸祛寒濕
艾灸祛寒濕主要穴位:水分穴、足三裡、豐隆穴、解溪穴、太白穴。
如果記不住穴位,那就順着小腿内側脾經從上往下灸,濕氣重的人,剛開始灸可能會有刺痛感,堅持灸下去,你會發現,連腿都會變美。
另外要少吃鹽去水腫,因為經常吃多鹽的食物,容易令體内積存過多水分,形成水腫。
艾灸後寒濕都去哪裡了?艾灸這麼神奇嗎?可能大家夥兒就好奇了,艾灸完,這個寒濕去哪兒了呢?下面為大家揭秘:
一個就是通過排汗排出去了。所以說,艾灸後出汗排濁氣是一個好現象,尤其是夏天更要把握機會。出現這種現象,你要做的就是繼續灸!
還有一個就是變廢為寶了。因為體内積液本不是廢物,隻是由于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沒辦法參與完成身體循環才會變成濕邪。艾灸可以調節機體功能,使體内積液轉化進而順利參與身體循環,最終讓身體各部分機能暢通無阻。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這個春天,一定要記得艾灸,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