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省市區的上面,曾經有六大行政區,後面六大行政區被撤銷,同時又根據地理方位,劃分了七大地理分區。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随着改革開放的推進,行政功能進一步弱化,于是摒棄了七大地理分區的說法,而是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将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等4大經濟分區。而在由七大地理分區改為四大經濟區時,有5個省、區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低于原來的地理分區,因此被劃入其他地區。下面我們來看看這5個被原來所在大區退群的省、區。
山西省,位于黃河中遊地區,煤炭資源非常豐富,因此有“煤海”的稱号。而山西曾經憑借着煤炭和鋼鐵等重工業,曾經一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而山西的“煤老闆”,也因此名揚天下。山西在我國曾經的六大行政分區和七大地理分區時,和北京、河北等省市都屬于華北地區(山西和河北毗鄰,都是以重工業為主的省份)。
但是随着煤炭資源的無限制開采,于是出現了産能過剩。再加上随着科學技術的進步,電能逐漸得到了普及,新的風能、光伏等清潔能源也開始出現,并且開始逐步取代原有的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于是,在這種背景下,能源大省山西的經濟開始滑坡。所以在劃分四大經濟區的,華北地區的北京、天津等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劃入了華東地區,而山西則被劃入了中部地區。
内蒙古位于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域處于黃河以北地區,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曆史上,内蒙古居住的主要是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因此畜牧業曆史上一直都是内蒙古的支柱産業。但是到了近代,内蒙古豐富的礦産資源開始得到了開發,煤炭、鋼鐵等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并且因此湧現出了包頭和鄂爾多斯等重要的工業城市。而有“煤海”之稱的鄂爾多斯,因為富裕而出名,一度成為我國的明星城市。
在六大行政分區和七大地理分區的時候,内蒙古和山西一樣,都屬于曾經的華北地區。但是,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以礦産資源為支柱産業的地區都逃脫不了經濟下滑的命運,因此内蒙古也走了山西省一樣的道路,經濟開始下行。因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劃分四大經濟區時,内蒙古被劃入了西部地區,并沒有随着北京、天津、河北進入東部地區。
在上世紀我國劃分四大經濟區時,不僅北方的山西、内蒙古出現了重大區域變化,其實南方省市區的變化比北方更大。比如廣西,在上世紀曾經是省,後來因為對少數民族政策的傾斜,于是改成了自治區。但是,廣西的産業基礎非常薄弱,即使在國家改自治區後受到了國家諸多的照顧(比如将上海衆多企業搬遷至南甯),但是經濟依舊并不是很好。
廣西位于我國南方,瀕臨南海,和我國第一大經濟省份廣東毗鄰,因此兩省被稱為“兩廣”。在我國六大行政分區時代,廣西、廣東均屬于中南地區;後來改為七大地理分區時,則屬于華南地區。而在我國劃分四大經濟區的時候,鑒于廣西經濟水平和廣東等地差異太大,因此被劃入了西部地區,以便于獲取更多國家的政策紅利,從而幫忙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
江西,位于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因唐朝時期屬于江南西道而得名。(江浙滬地區為江南東道)江西作為我國江南地區,曾經經濟非常繁榮,人民富足;明清時期的江西,工商業非常發達,為我國南方的經濟大省。但是後來随着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向沿海地區轉移,江西經濟開始持續下滑。(同時,江西的衰落,和最近一百多年來的持續戰亂有着很大的關系)
在過去的六大行政分區和七大地理分區時代,江西省都屬于華東地區。但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江西經濟發展水平和江浙滬等沿海地區的差異非常大,而且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因此,在劃分四大經濟區的時候,江西被劃入了中部地區,和湖北、湖南搭夥過日子了,從此徹底告别了華東地區。
安徽省,某些方面和江西非常相似,但無疑它要比江西幸運得多!曆史上,安徽很長一段時間内和江蘇同求一家,兩者均屬于江南省;但是到了清朝,江南省被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從此安徽開始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類似的還有湖南和湖北)安徽作為我國最富庶的江南地區,曾經也有着一段非常燦爛的曆史,清朝中前期徽商和徽文化享譽全國。
安徽作為曾經和江蘇一起過日子的省份,在六大行政分區和七大地理分區時,都是屬于華東地區。但是,在清朝後期開始,安徽經濟發展逐漸走下坡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還不如江西,因此毫不意外的被劃入了中部地區,和江西可謂是難兄難弟。但,安徽要比江西幸運得多,在本世紀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安徽雖然是中部省份,卻被納入東部地區的長三角城市群,在國家政策紅利的支持下,經濟社會獲得了快速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