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全媒體記者 周字藝 陳琦 實習記者 管錦華 文/圖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七夕佳節臨近,對于很多年輕戀人來說,又是一個甜蜜約會的日子。但“花式秀恩愛”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要說恩愛的最高境界,莫過于經曆了從相許到相守,從青絲到白頭。8月2日,海都記者采訪了福州三對金婚夫婦,經過歲月磨砺和生活沉澱,他們有哪些浪漫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保鮮秘訣”又是什麼?
王樂天和曾秋航夫婦
一句“親愛的”,可抵過艱苦歲月
在鼓樓區溫泉街道瓊河社區有一對結婚67年的金婚夫婦,同時也是兩位老黨員。丈夫王樂天今年93歲,妻子曾秋航今年85歲,歲月在二人臉上刻下了皺紋的痕迹,但也将他們的感情磨砺得更加堅固。
“我第一眼看到她就喜歡上她了,算得上是現在年輕人說的‘一見鐘情’。”王樂天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年輕時,二人曾因工作上的交集相識,僅僅是一眼之緣,就讓他決定主動追求曾秋航,開始了一段自由戀愛。“我喜歡上他,是因為他的耿直和廉潔。”曾秋航說,偶爾會有人為求”方便“拿着禮物拜訪王樂天,但王樂天每次都是果斷拒絕,隻按照規定的步驟辦事;在日常的工作中,王樂天也兢兢業業,把每一份工作做細緻。這些,曾秋航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後來,在父母的支持下,兩人于1955年正式成為夫妻。“結婚2年後,我就被調至泉州永春化肥廠,也不知道何時能回來。”王樂天說,當時的永春縣是一個很貧窮的地方,生活條件不如福州。面對這樣的選擇,曾秋航沒有猶豫,毅然決然地跟着丈夫去了永春,一待就是大半輩子,直到退休才回到福州。“一開始,雖然生活很艱苦,住着小小的出租屋,每天早出晚歸,但我覺得隻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已經很滿足了。”曾秋航的臉上露出了如小女孩般害羞的笑容。
“以前他經常出差,一出遠門他就給我寫信,每封信的開頭都有一句‘親愛的’。”曾秋航回憶起車馬很慢的年代,寫信成了她和王樂天之間唯一的通信方式,迄今為止,他們往來的信件已有上百封。而信件開頭的那句“親愛的”,是屬于她和丈夫之間的小默契,讓她每次看到都備感溫暖。
“年輕時,是他照顧我多一點,現在老了,換我來照顧他。”曾秋航告訴記者,因為兩人的年齡相差8歲,年輕時王樂天在生活上的經驗更為豐富,家中大事都是他來決斷,偶爾吵架拌嘴的時候,也經常是王樂天主動哄着她。“現在他的年紀大了,生活中有不方便的時候,我比他年輕,就能幫着他、理解他。”在他們夫妻二人眼中,互相尊重和理解是他們感情得以保鮮的“秘訣”。
陶景堂和林美英夫婦
相互尊重,結婚六十載未吵過架
在溫泉街道湯門社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來到陶景堂、林美英夫婦家裡,二人的年紀分别為88歲、83歲。一走進二老的家中,妻子林美英便對記者小心翼翼地交代:“我丈夫前段時間摔了一跤,身體不太好,請你們多多包涵。”
61年前,林美英經父親介紹,結識了當時與她父親一起上班的同事,也就是現在的丈夫陶景堂。“老實”是林美英對陶景堂的第一印象,也是林美英對陶景堂“最喜歡的一點”。
1963年,相愛的兩人一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在丈夫當時工作的地方結了婚。林美英回憶道,當初結婚時,婚房隻是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間,而在這間小房間裡,隻有一張睡覺用的床鋪,别無他物。婚後,陶景堂被調派到龍岩公路局交通管理站工作,林美英便主動向當時工作單位的領導申請,跟随丈夫一起到龍岩工作。
困難年代,物資稀缺并沒有阻礙兩個人的感情。林美英告訴記者,結婚時,陶景堂經常把自己的糧票拿出來,分給家中姐妹,自己再去花錢買糧食吃。日常生活中,丈夫不但十分支持自己的工作,回到家裡,還經常幫忙做家務、做飯。
“以前是我比較依賴他,現在反倒是他變得很依賴我。”因為去年的不慎摔跤,如今的陶景堂行動不便,常常需要借助拐杖行走。現在,林美英便與丈夫相伴,跟保姆一起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
在采訪的過程中,每每說到動情之處,林美英都會将手摟在陶景堂的肩膀上,含情脈脈看着他。對于自己的感情生活,林美英告訴記者,最大的秘訣就是“相互尊重”四個字。“我們夫妻結婚60年,從未吵過一次架,相互尊重、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就是我們的相處之道!”
郭後幌和黃錦榕夫婦
共同理想和愛好,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今年84歲的郭後幌與80歲的黃錦榕是安泰街道烏山社區的一對金婚夫婦。年輕時,他們因共同好友的介紹走在了一起,攜手至今已55年。“我喜歡上他,是他身上有股踏實肯幹的勁。”黃錦榕笑着告訴記者,年輕時郭後幌的家境比較貧窮,但他一直很上進,是個妥妥的“潛力股”。而郭後幌則表示,初見黃錦榕時,她溫柔善良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自己,兩人很快就陷入了熱戀期。
“那個時候,我們興趣相投,無話不談,一有時間我就會約她出來見面。”郭後幌回憶起熱戀期中的兩人,一臉幸福地說,每次出來約會,兩人經常要聊天到很遲,直到單位宿舍的大門快關了,才依依不舍地分别,急匆匆地趕回去。就這樣,他們的感情愈發濃烈,戀愛不到一年,二人就決定結為夫妻,共度一生。
退休後,兩人的生活并沒有因此按下“暫停鍵”,而是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充實。自退休後,郭後幌和黃錦榕就紮根社區,在烏山社區創辦了白馬藝術團,組織一批離退休幹部進行歌舞表演,豐富退休居民們的文娛生活。“我們兩人分工合作,我比較擅長寫作,所以一些主持人台詞等文字類的工作,都是我來負責;她負責把控演出流程,把人員管理安排得井井有條。”郭後幌說。
就這樣,郭後幌和黃錦榕不僅是烏山社區白馬藝術團的指導者,同樣也是藝術團的表演者,與同齡人在一起“載歌載舞”讓他們感覺十分開心,也在他們的晚年生活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們能一路走到現在,是因為我們一直都有共同的理想和愛好。”郭後幌夫婦表示,隻要找到了一件彼此都喜歡做的事情,兩人在一起就永遠不會無聊。同時,在七夕來臨之際,他們都表示希望彼此身體健康,能攜手去看更多的風景。
編輯:江荷
實習生:賴姝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