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開篇曲/節選
圖片來自網絡——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
格言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魯訊
隻有民間民俗的,才是最受歡迎的。——大蕭
隻有雅的更俗,才能俗的更雅,隻有俗的更雅,才能雅的更俗。——郭*鋼
穿衣戴帽各好一套,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東北諺語
1999-5雲南-麗江
初心介紹東北民間民俗傳統文化,以文會友、自娛自樂。
2001-9-黑龍江-齊齊哈爾-紮龍國家自然保護區
東北方言——「飛禽走獸篇」飛禽走獸一詞說的是天上飛的各種鳥類和地上跑的各種動物。在東北有一句俗語叫做“甯吃飛禽二兩,不吃走獸半斤”。那麼,在東北這一廣茂的大地上都有哪些飛禽和走獸呢?今天,大蕭就把東北名氣最大的幾種飛禽和走獸以及和它們有關的東北方言詞彙,解讀分享給喜歡東北方言的各位朋友。
紮龍自然保護區冬季——丹頂鶴
二、東北飛禽——大雁【名詞解釋】
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大型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雁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大雁屬鳥綱,鴨科,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
我國常見的有鴻雁、灰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成6隻,或以6隻的倍數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群的聚合體。
黑龍江地區常見的是白額雁。
分類——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鳥綱;科:鴨科;亞科:雁亞科。
圖片來自網絡——大雁
【諺語俗語】
1、雁長脖子跐遛腿,不是受窮,就是短命鬼。
2、打了一輩子獵,最後還是被雁鵮了眼睛。
圖片來自網絡——大雁
【鍊接】
1、鴻雁傳書:
《史記》載,漢武帝派蘇武使匈奴,匈奴扣武并押北海多年。
漢朝後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武已死。時有人暗告漢使真相,并出主意讓其對單于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雁足系有武的帛書,證明武未死,隻是受困。這樣,單于再也無法謊稱武已死,隻得把他放回。
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圖片來自網絡——大雁
三、東北飛禽——野雞【名詞解釋】
野雞:是動物學上雉雞類動物的俗稱,别名:七彩錦雞、七彩山雞、山雞、雉雞。
民間傳說漢代呂太後名雉,為了避諱,漢高祖下令将雉雞改為野雞稱呼。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
雄雉重1~1.5千克,羽毛色彩鮮豔,尾羽40~50厘米,有黑褐相間的橫紋,兩頰绯紅,頸部紫綠色。雌雉重1千克左右,夾雜着黑栗及沙褐色,尾羽較短,一般不超過30厘米,無綠頸和白環。
分類——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鳥綱;目:雞形目;科:雉科;屬:雉屬;種:雉雞。
圖片來自網絡——野雞
【諺語俗語】
1、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
2、野雞上炕,家敗人亡。
圖片來自網絡——野雞
四、東北飛禽——飛龍【名詞解釋】
飛龍:學名花尾榛雞,飛龍是它的别名,是滿語樹雞音譯而來。東北四大山珍之一(熊掌、哈什蟆、飛龍、猴頭)。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全世界共有3種,即花尾榛雞、斑尾榛雞和披肩雞。産于東北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分類——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鳥綱;亞綱:今鳥亞綱;目:雞形目;科:松雞科;屬:榛雞屬;種:花尾榛雞、斑尾榛雞;分布區域:古北界。
【諺語俗語】
1、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圖片來自網絡——飛龍
五、東北飛禽——沙半雞【名詞解釋】
沙半雞:别名須山鹑、斑翅、沙半雞。為留鳥,冬季不南飛。分布于中亞至西伯利亞、蒙古、我國的東北地區。
分類——屬鳥綱、雞形目、雉科、山鹑屬。
圖片來自網絡——沙半雞
【諺語俗語】
顧頭不顧定。
注:沙半雞系傻半雞另音,遇到危險時一頭紮進雪地裡,尾巴漏在外邊。
【鍊接】
飛龍和沙半雞的區别:
飛龍:實際是松雞一種,個體要比沙半雞大,飛龍花色比較雜,有明顯的黑褐色條紋勾勒出片狀羽毛,總體顔色介于山雞和麻雀之間的顔色,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嘴巴下面有一撮類似胡須的黑毛。
沙半雞:貌似鹌鹑,但身形比鹌鹑圓潤。脖子及背部呈青灰色,下胸處有一團黑毛。
二者最大區别:飛龍腿上長有羽毛;沙半雞腿上沒有羽毛。
圖片來自網絡——沙半雞
六、東北飛禽——啄木鳥【名詞解釋】
啄木鳥:東北方言俗稱叨木冠子。全世界共有217種,我國有29種,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品種為大斑啄木鳥東北亞種。啄木鳥因以樹木上害蟲為主要食物,故有森林衛士之稱。
分類——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鳥綱;亞綱:今鳥亞綱;目:䴕形目;科:啄木鳥科;屬:啄木鳥屬;種:大斑啄木鳥;亞種:大斑啄木鳥東北亞種;分布區域:内蒙古。
【歇後語】
1、叨木冠子卡前失——全靠嘴支着。
2、啄木鳥翻跟頭——愣顯花屁股。
圖片來自網絡——啄木鳥
結束語最後,還是以鶴城大蕭入駐頭條的初心:“介紹東北民間民俗傳統文化,以文會友、自娛自樂”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喜歡東北民間民俗傳統文化的頭條朋友批評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