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今天這首詞不僅十分應景,内容更是有趣:不到30個字就将江南春景描繪的淋漓盡緻,令人神往,功力不可謂不深厚!
憶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要用幾十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做到了。他沒有從慣常的“花”、“鳥”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從“江”下筆,又通過“紅”和“藍”兩色相襯,展現奪目的江南春景,使詩意明麗如畫。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注釋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遊的江浙一帶。
谙(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顔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形成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首句一個“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尾,寄托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蕩漾的境界。
,參考資料:
1、龔克昌 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0
2、謝克先.白居易《憶江南》三首賞析[J].科教文彙(中旬刊),2008,0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