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從決定到啟程共一中午的時間。
這是一次充滿歡樂的旅行,全程美景不斷,歡樂不斷。
這是一次全程自助的旅行,我們像蝸牛一樣背着重重的殼穿行在太行山深處。
蝸行太行,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
,時長01:12
從保德到涞源480公裡,一路小雨濛濛,車子過河曲,穿神池,跨繁峙便出了山西,到了河北。
涞源是涞水之源,境内白石山有“小黃山”之稱,在太行山的最北端,是世界地質公園。
到山腳下後,雨還在下,景區大門外遊人不太多,有幾個當地居民兜售雨衣雨傘,很多人都在觀望等候,我們也想等雨停後上山。
眼瞅着快到中午了,雨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四面的山色黑青黑青,山頭被雲霧籠罩着,我們決定冒雨上山。
白石山的山門是用石頭搭起來的,看似随意,實則别具匠心,世界地質公園大概是山體山形與衆不同吧。
在祥雲門索道坐纜車,高高的白石山像謎一樣,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和我們的飛龍山一樣。纜車外的霧氣籠罩着山澗,山澗裡的樹在這深秋展現出不同的風采,除了松樹常青,灌木也好,高樹也好,葉子黃黃綠綠,紅紅紫紫,深深淺淺的色彩在雨中渲染了雲霧,氤氲了山坡,如臨仙境。
山上的霧更濃,穿過濕漉漉的棧道,拾級而上有太行老祖背着寶葫蘆的石像攀坐在巨大的石塊上,一條腿側垂下來,下面有一隻蟾蜍伸頸、擡頭長大嘴,伸出長長的舌頭,好像在給太行老祖貢什麼寶貝一樣。太行老祖身下的石頭上有一首詩:
巍巍太行,千裡蒼茫。
萬古白石,地老天荒。
仙山畫境,日月靈光。
太行老祖,撫佑一方。
上繼盤古,下承娲皇。
西協五台,北領恒疆。
掐草為丹,芸芸安康。
點石成金,盛世泱泱!
我不知道太行老祖到底是哪一位神人,不知道他是佛家還是道家,不管怎樣,來了白石山就要拜一拜山神。
從太行老祖石像外的平台向四周望去,如夢似幻的雲霧在眼前翻湧,所有山都被雲霧籠罩,宣傳單上介紹的奇峰在霧中隐約,不見真迹,也不知山有多高,澗有多深,峰巒有多少重。心裡想着來的不是時候,可惜世界地質公園就被這一山的雲霧雪藏了。
門票裡顯示有三條路線,我們選擇了中間的一條。
雨霧裡我們循着步道前行,灰色的磚石路面略帶些粗糙,原木色的栅欄在雨中更顯顔色深沉,栅欄外一片蒼茫,路越走越窄,裡面就是高大的石頭山體,高不見頂,石壁上有一叢一叢的灌木橫斜出來,在雨霧中更顯蒼翠,有些葉子已經變成深褐色,落在棧道上,被雨水粘住。秋色便在一場秋雨中展現出它的色彩,灰蒙蒙的大霧,濕漉漉的石頭,多彩的灌木叢,深褐色的落葉,不時還有烏鴉的叫聲,秋色漸濃漸凄涼。
邊走邊看,突然發現路裡邊的石頭不同尋常,一層一層厚薄不同,質地不同,顔色也不同,層次感分明,質感肉眼可見,心下突然明白,地質是指石頭的質地以及形狀,這些都是目之所至,觸手可及的,心中豁然開朗,我們實際上就是與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肩前行,與他們共享風雨,共吞雲霧。
石頭縫裡有水流出來,應該是高處的雨水通過石峰滲出來的,一滴一滴不斷滴落下來,滴水穿石,大概就是這樣來的吧。石頭縫裡還有些小草倔強地挺着小小的身軀,我不僅感慨小草的生命力真的頑強,隻要給它一點土壤,哪怕是石頭縫裡也要輝煌一生。
白石山亦被稱為愛情打卡地,一路上有很多唯美的愛情宣言,如“全世界隻有你不知道也沒關系”等等。中年人不需要愛情,隻需放松心情放飛自我,尋找一處心靈的港灣,讓疲憊的心沉浸下來,享受一場視覺盛宴。
打卡白石山,遇到最美秋色,這便心滿意足。
拐進小洞天裡,這是一處山間隧道,堅硬的花崗岩被鋼釺一下一下鑿出來的,洞頂有水滴落下,整個洞裡濕漉漉的。摸着堅硬的石頭,我好像走進了大山的内心深處,一道道鋼釺鑿在了他的心上,他也會哭泣,也會流淚,這不他真的哭了。鋼釺留下的痕迹光滑而又深長,但我相信是一座倔強的山,是一座堅強的山,他獨自承擔着一切,不被摧毀,不被風化,不被同化。
大自然這個造物主經常讓人出其不意,遠遠的看一座高峰隐在雲霧裡,擋住了去路,等走近一看才發現峰與峰之間有石縫,真真滴“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進石縫“初極狹,才通人”,不用複行數十步就出來了,眼前便是另一種景色,很有趣!
過石縫,眼前一亮,花色石頭的高台上有一棵樹葉全黃了的大樹在雨中更顯風韻,台階上落了許多黃葉,在積了水的石頭上更顯秋色凄迷。取景、拍照,回頭時才發現剛剛穿過的兩峰高低不一樣,低的在雨霧中像一隻即将躍出水面的海豚,據旁邊的景點介紹這個孤立的山峰由15億年前的巨角礫岩組成。
沿着棧道前行,這一片的石頭基本都是巨角礫岩,這種岩石排列似乎沒有規則,顯得雜亂無章,朝上的石頭表皮布滿黑色的苔藓,好像是保護着下面白色的石頭,中間有些裸露的石面看起來溫潤如玉,或許就是玉料,每一塊石頭上都灑滿了雨水,濕漉漉的,水靈靈的,還有點反光。
巨角礫岩還有斷層,一層一層石頭一改前面一段的雜亂無章,黑色、褐色、白色層層夾雜,像有人專門擺放整齊的一樣,大自然的力量真的無法解釋。水滴從層層岩石上滾落下來,晶瑩剔透,像仙釀瓊漿一般,不知道是不是從王母娘娘的瑤池中灑落下來的。
,時長00:32
山越深霧越濃,我們似乎到了瑤池仙境,回廊曲折,仙霧缭繞,彩樹争豔。大姐說:“神仙出動霧塵塵。”我們猶如仙人一般在這雲霧勝境裡穿行,不知道電視劇《西遊記》有沒有來這兒取景。
我們邊走邊說,邊走邊看,遇一大坑,裡面有一塊巨型石頭,像一本斜放着卷了邊的大書,旁邊景觀介紹:“疊層石(萬卷天書)”垮塌的含波狀疊層石的巨礫,因成分差異而風化程度不同,呈現出猶如巨厚書頁的獨特景觀。億萬年前這兒是一片濱海,這本天書記錄了古海洋環境的沉積信息,為人們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材料。書頁上沾滿了落葉,但一頁一頁的紙張依然清晰可見,我懷疑是《西遊記》唐僧師徒遺落的那經書。
前行的路起起伏伏,霧氣在身邊濃不可化。雲霧中,清晰可見細微的水粒彌漫在身邊,這對我們來說,又是一份新奇。
近處的草木漸漸變黃,黃綠相交,層林盡染,草葉上水珠懸挂,像一粒粒晶瑩剔透的水晶,泛着點點微光,像黛玉的眼淚,像西子浣紗濺起的水珠,簡直美呆了!遠處山巒像駱駝,像奔馬,像老虎,像仙人都隐在雲霧裡享清閑。
雲盤谷是白石山有名的景點,經常有白雲聚集盤踞,這是白雲山最大的峽谷,谷中峰崖林立,岔溝入枝。可惜霧大不能看見峽谷,探頭望出去,隻覺得峽谷深不見底,或許有萬仞。
側身崖的崖縫長十米左右,僅容單人側身通過,據介紹這條縫由于地殼運動,自東向西結構擠壓形成的。我稍胖,需要側身通過,兩面的石壁直逼腦袋而來,臉貼着牆壁,石頭上的紋理清晰可見,但又無法仔細觀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真讓人驚歎!
過側身崖,眼前“壁立千仞”,垂直的絕壁出現在眼前,棧道就在半壁上挂着,有恐高症的已經開始驚呼,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半壁上的棧道上行走,“隻緣身在此山中”,隻是霧大沒有看到澗深而已。
漸行漸遠,一滴滴水珠、一叢叢草、一塊塊石頭、一片片黃葉、一棵棵樹、一條條路、一座座山峰還有雨中的我們就變成了一幅幅水墨畫出現在眼裡、鏡頭裡、腦海裡。
白雲岩、大理岩、水平岩、饅頭石、斷層各種各樣不同質地的岩石從眼前掠過,八戒背媳婦、姜太公釣魚、雙雄石、天衣有縫不同形狀的石頭各具形态,讓白石山充滿了靈氣。
轉過佛光頂之後到了天空之鏡,巨大的天空之鏡安放在奇峰之上。不難想像,碧空如洗之時,遊客站在上面,俯仰皆是碧藍的天空和對影的自我,那是怎樣的一種空靈和震撼。可惜今天下雨,鏡面太滑,我們被禁步。轉到空中餐廳吃一碗熱乎飯繼續霧裡看山,雨裡看花。
崔姐念念不忘玻璃棧道,按着指示牌找過去,關門大吉,隻能遺憾地原路返回,在空中餐廳背後看見了雙雄石。兩石并肩高聳,我們按照石頭形狀發現前面石頭的額頭、後腦勺特别像鄧公,後面的石頭像一位頭戴盔甲的将軍,不論是誰,雙雄并立護佑一方百姓平安。
最奇的是我們竟然在霧中遇到了觀音菩薩。濃霧裡有一處景觀像極了打坐的觀音菩薩,頭披紗巾直垂到背,雙手合十,佛性十足,我們驚呼神奇,在白石山上居然見到了觀音菩薩。大家争相拍照留念,希望能見到菩薩真容,忽然發現天色好像突然晃晴,山澗的雲霧也慢慢散去,剛剛看到的觀音菩薩露出了真容,原來是幾塊大石頭組成。随即,霧又慢慢聚攏而來,飄渺中觀音菩薩又出現了,合十拜别觀音。轉個彎,回望觀音石,已經沒有了觀音菩薩的樣子,倒像一尊彌勒佛端坐于山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白石山的石頭啊,變幻無窮,神奇萬分。
,時長00:08
歸來時雲霧慢慢消退,山澗裡“樹樹皆秋色”灌木,紅楓,野草各有各的顔色,各有各的風姿,給山澗暈染了各種顔色,像是打翻了塗料袋一樣,将秋天的白石山渲染成了一幅幅油畫。
松林、奇石、怪柏、懸泉、險峰、重巒讓人着迷,秋樹、落葉、雲霧、紅楓同樣讓人念念不忘,還有可遇不可求的仙霧缭繞,我們還額外得到了菩薩的點化。
奇峰傲立,竣石疊疊,嬌雲漫漫,蒼翠遍野,山間四時風景各異,朝晖夕陰景象不同,我們在雲霧缭繞之時來尋找他的美麗,或許我們還要在晴空萬裡之時再來體驗白石山的神奇之處,白石山真是一處值得再來的好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