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英語:World War I、WW I、Great War)是一場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然而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卷入這場戰争。
(1).戰争起因:15世紀以來,居住着許多塞爾維亞人的波斯尼亞一直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在1878年卻被已經是世界列強的奧匈帝國單方面強行吞并,這引起了塞爾維亞人強烈的仇奧情緒。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學生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開槍打死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黑手黨成員,這個組織目标是南斯拉夫的統一和從奧匈帝國統治下獨立出來。薩拉熱窩暗殺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強烈反應,最終演變成全面戰争。奧匈帝國發出通牒,要求塞爾維亞采取行動懲罰肇事者,當奧匈帝國認為塞爾維亞沒有做到的時候,進而對塞爾維亞宣戰。由于種種集體協定防禦條約和複雜性的國際結盟關系,在數周内主要歐洲列強紛紛卷入戰争。
(2).結成的集團:普法戰争後,德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擔心法國報複,因此采取結盟政策,以孤立法國。他本來讓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俄羅斯帝國結成三帝同盟,可是後來在1878年柏林會議上,俄國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1879年,德國選擇與奧匈締結了秘密的德奧同盟。此外,意大利在争奪北非突尼斯失敗,讓法國在1881年兼并該地。為了争取支援,意大利跟德國和奧匈結盟,是為三國同盟。1904年英國終與法國簽訂《英法協約》,但此協定并非軍事同盟,而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定;相對于德奧同盟或法俄同盟,其合作無疑是較為松散。不過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機中,此協定充分反映英法堅定的合作夥伴關系。受到法國鼓勵,英俄雙方終于在1907年結束其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條約》。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有感德國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是以組成三國協約。2.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争。
(1).戰争起因:1938年3月,德國并吞了奧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數民族的利益為借口,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兩國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四國首腦阿瑟·尼維爾·張伯倫、愛德華·達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貝尼托·墨索裡尼在德國的慕尼黑開會,簽訂協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強行把蘇台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曆史上把這次會議成為“慕尼黑陰謀”。3.日本入侵中國開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争,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2).經過: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3).影響:“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