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對于賈府舉足輕重的人物資料:
【父母】:賈政、王夫人
【同胞兄弟】:賈珠、賈寶玉
【異母兄弟】:賈環
【丫鬟】:抱琴
【生日】:正月初一
【排行】:第二
【性格】:賢孝才德,身份高貴,養尊處優,雍容大度
【身份】:賈政嫡長女、宮中女史、鳳藻宮尚書、賢德妃
【判詞】:畫着一張弓,弓上挂着香橼。還有一首歌詞雲: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通行本裡寫作虎“兔”相逢)
【紅樓夢曲】: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抛。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賈元春的結局,看得出是很悲慘的。她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誰呢?那就是在曆史上著名的袁督師——袁崇煥。
【證據1】
賈元春最風光的時候,也是賈府最風光的時候,是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袁崇煥最風光的時候,是崇祯元年,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第二年,加封為太子太保,并賜給蟒衣銀币。
賈元春是鳳藻宮尚書,這顯然是作者杜撰的,但作者為什麼要給後宮妃子杜撰一個“尚書”的官職?可巧的是,袁崇煥曾經當過兵部尚書。
賈元春是封了貴妃,按品級來說,明朝皇貴妃是一品,貴妃是從一品。袁崇煥加封為太子太保,很巧,也是從一品。從一品,這也是元春和袁崇煥做到的最大官銜品級。
【證據2】
金陵十二钗每人都有一幅畫和一首詩。這是《紅樓夢》模仿《推背圖》的寫法,通過那幅畫和那首詩來暗示人物的命運結局,所以在揭秘紅樓人物時候,不可能抛開這畫和這詩不談。賈元春那幅畫是什麼樣的?
隻見畫着一張弓,弓上挂着香橼。
畫面很簡單,弓上挂着香橼。一個後宮妃子,暗示她命運的畫,怎麼畫一隻弓?難道她還好弓箭不成?元妃娘娘是不是好弓箭,無從知曉,但從字面上意思以及結合詩最後一句“虎兕相逢大夢歸”可以得知,弓,是借指刀兵;虎兕,是指戰争。
刀兵也好,戰争也好,看似與一個後宮妃子毫不相關的兩個符号,怎麼同時出現在這麼重要的畫和判詞裡面?黛玉畫裡的玉帶、寶钗畫裡的金钗、探春畫裡的風筝、湘雲畫裡的飛雲、香菱畫裡的蓮枯藕敗,都是與她們各自的人物形象和命運相符合的。可是這麼雍容華貴的元妃娘娘,竟然用弓、虎兕這樣兇煞之物代表她,隻能解釋為她與戰争有着密切的關系。
【證據3】
香橼,其實就是枸橼,在廣東叫佛手柑。盛産于嶺南地區。香橼(yuan),又有一個yuan字音,其實暗示了賈元春的故鄉在嶺南地區。可巧,袁崇煥的故鄉正是在嶺南地區——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那裡盛産香橼。
香橼,原本主要價值是藥用,而非食用水果。不能因為外表好看又香,就想當然地認為很好吃。香橼是不是真的是佛手柑?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很可能不是,因為佛手柑在紅樓夢裡也出現過,在第40回劉姥姥再進榮國府的時候,闆兒看到‘左邊紫檀架上放着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内盛着數十個嬌黃玲珑大佛手。’闆兒要吃,“探春揀了一個與他說:‘頑罷,吃不得的。’”
反正不管香橼是不是佛手柑,它們都有相似點,都是很苦吃不得的,都是産于廣東嶺南地區。 用香橼象征元春,難道賈元春是個外表漂亮但卻讓人酸苦難當的香橼?
對崇祯帝來說,袁崇煥絕對是個香橼:在外人看來,袁大将軍是金光燦燦、威名赫赫、威名遠播,崇祯皇帝也是對他抱有極大的希望,接連對他加官進爵,結果“己巳之變”,崇祯帝對袁崇煥印象大變,就好比梁王滿滿地咬了一口香橼,結果一肚子的酸苦,讓他苦不堪言。加之中了反間計,惱羞成怒,将袁崇煥淩遲處死。
【證據4】
賈元春判詞的第二句:“榴花開處照宮闱”,很多紅學家都認為這是暗示賈元春已經懷孕了。然而如果仔細查找“榴花”,我們就會發現在廣東東莞有一座著名的“榴花塔”,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建造的目的在于紀念抗擊元軍的民族英雄熊飛。
而袁崇煥的家鄉正是廣東東莞,榴花塔是為了紀念抗元英雄,袁崇煥則是抗金英雄,這難道真是巧合嗎?
榴花開處照宮闱,袁督師當年被崇祯皇帝從東莞召到紫禁城左安門,袁督師向崇祯信誓旦旦地保證要“五年複遼”。崇祯皇帝大喜過望,對袁崇煥加官進爵,言聽計從,熱切期盼他能徹底擊敗後金,然而美好的願望終于破滅,袁督師最終被淩遲處死。這句話,是不是很貼切地反映了這段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