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21:39:20

我沒有去過濟南。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濟南的泉,尤其是小學課文中對濟南趵突泉的描述,讓我無數次對這個北方的城市心生向往。

後來讀到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這種向往也就更加強烈了,無論是文中那搖籃一般的小山,還是“害了羞”露出一點粉色的雪,無論是城外渺遠的山坡,還是終年醞釀着熱氣的水藻,都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是一處寶地。

隻是很可惜,雖然依舊年近不惑,卻依舊少有走出去看看的機會,一則是沒時間(當然這隻是借口),至于其二,還是因為囊中羞澀(這才是根本原因)。

不由得很是羨慕先生——文章寫于1931年,當時先生不過32歲,他就已經去過了倫敦,去過熱帶,再加上他從小長大的北平,從北平到倫敦,再從倫敦到濟南,間隔何止千萬裡。“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過而立之年,先生就已走過了大部分人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旅程。

當年讀書的時候,老師帶着我們逐字分析,我們感受到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體會到了先生對濟南深沉的愛。

現在想起來,當年的那些理解,多少還是有些浮于表面——從表面看,先生寫了濟南的“溫晴”,但是往深裡挖,我們不難發現,充盈在字裡行間的,滿滿都是人間的溫情。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這樣溫晴的濟南)1

(圖轉網,如侵删)

文章開篇,就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溫情。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迹”,先生是北平人,對北平的熱愛,早已寫進了他的骨子裡。

所以,在《駱駝祥子》中,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京味,隻是很可惜,這樣的京味,未必全都是美好。别的不說,單單北平冬天的風,就已經讓先生心生畏懼。

無獨有偶,魯迅先生在《風筝》一文中,也曾這樣寫道——“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秃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筝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這樣充滿“寒威和冷氣” 的北平,自然不被先生所喜。隻是先生不是魯迅,不會用那樣充滿尖刺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内心的憤怒,但這樣的評價,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先生心中的失望與憤懑。

1924年,先生赴英國交流學習,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一個中國人能夠在外國大學擔任教師,也算是一種榮耀了。

隻是,倫敦再好,終究不是先生的母國,六年之後,他毅然回國,來到了濟南。

倫敦是霧都,晴天少很正常,但是從新聞上看,倫敦的晴天還沒有到“奇迹”的地步,也許先生所說的日光,并不僅是自然的日光,而是祖國的日光。

這樣溫晴的天氣,這樣和煦的日光,就是先生的理想國,是先生給自己選定的靈魂居所。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這樣溫晴的濟南)2

(圖轉網,如侵删)

在先生眼裡,濟南的山是充滿溫情的。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在這個溫馨的地方,先生内心充滿甯靜,不聲不響的濟南,在先生的眼裡,就是安睡的孩童。

“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群山環繞,呵護着濟南,也呵護着城裡的人。

外面的世界戰火紛飛,寒風凜冽;被呵護的濟南溫馨暖和,慈善和藹。

說濟南很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似乎也一點都不為過。

一切景語皆情語,因為内心的甯靜,就連山上的雪,也是充滿溫情的——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這是希望的光;“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是母性的溫柔;“樹尖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這是救贖的力量……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一個“卧”字,躍然紙上的是無處不在的溫暖,是随時可見的慵懶與舒适,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幹啥還希望别的呢?”

從網上的文字看,文章寫于1931年的春天,下半年就發生了“九一八事變”,這樣的溫情,像極了暴風雨之前的甯靜。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這樣溫晴的濟南)3

(圖轉網,如侵删)

在先生的筆下,濟南的水更充滿溫情的。

我們都知道“春江水暖鴨先知”,自然溫度的變化,最先表現在水上。看一個地方冷不冷,主要是看結的冰厚不厚。

濟南的水是溫暖的,“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為了對抗冬天,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都拿出來了”,因為這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樣慈善的水,這樣充滿溫情的水,隻屬于濟南,也隻屬于濟南的冬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我不知道,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先生有沒有想起這句話,但是看得出來,在先生的筆下,濟南的水是充滿靈性的,因為她能感受到水藻的精神,她知道“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面對這大自然蓬勃的生機,水也變得溫柔起來。

也許,在濟南的水眼裡,這樣的生命力和愛美心性,是需要被呵護的。

所以,“空中,半空中,天上……整個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在這塊水晶裡,有紅屋頂,有紅草山,明亮而不刺眼,溫情而不強烈。

(隻是很可惜,七年之後的12月27日,濟南淪陷了,空靈的藍水晶破碎了,所有的美好,都湮滅在了炮火裡。)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這樣溫晴的濟南)4

(圖轉網,如侵删)

一處風景,如果沒有了人,是沒有生氣的;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了人,是沒有靈魂的。

對于先生來說,最美的還是濟南城裡的人。

雖然,在文章中,作者把大部分筆墨都放在風景下,但是在字裡行間,我們都能找到濟南的人——

“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着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溫情的濟南城裡長大的濟南人,自然也就擁有了濟南的特征,他們面上含笑,不管對事還是對人。

先生在濟南生活了七年時間,這七年裡,行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聆聽着濟南人和藹的聲音,感受着濟南人含蓄而明朗的笑意,自然也就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如果說濟南是一個搖籃,那麼城裡的人,都是搖籃中的嬰孩,大家待人以善,彼此和諧,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洋溢在濟南的空氣中,就算偶有烏雲飄過頭頂,先生也會給他們加上濾鏡。

對于一個經曆過人情冷暖(北平),遭遇過背井離鄉(倫敦)的人來說,這樣充滿溫情的城市不僅是最好的歸宿,更是心靈永恒的居所。

所以,在先生眼中,濟南的一切才會那麼美好,才會讓人戀戀不舍,先生才會覺得,就算已經是冬天了,但濟南依舊是濟南。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這樣溫晴的濟南)5

(圖轉網,如侵删)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先生内心的溫情。

我們都知道,作為作家,老舍的筆下有诙諧幽默,有雅俗共賞,但是更多的時候,先生給我們呈現的是厚重、滄桑的現實主義風格和對社會、人生冷靜的思考。

但是在《濟南的冬天》裡,我們感受到的卻是輕快、自然的筆觸和樸實、親切的語言風格。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在先生的内心深處,充盈着對濟南的一腔深情,這深情雖娓娓道來,卻厚重綿長。

所以,作者選擇了大量溫情的意象來描繪濟南冬天溫晴之景,讓文章充盈着溫婉的語感。

從表面上看,作者寫的是濟南的“溫晴”;往深裡挖,文章表現的卻是濟南的“溫情”。

套用張俊夢老師的一句話—— “溫晴”是所見的外在現象,是借以表現心理感受的媒介;“溫情”是心靈感受,它蘊涵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以及審美感受。

這樣溫晴的濟南,滿滿都是人間的溫情。

濟南的冬天獨具一格(這樣溫晴的濟南)6

(圖轉網,如侵删)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