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拯救了世人而命運卻辜負了他? 看到孩子不成器,人們常常形容他們為“扶不起的阿鬥”;或看到安逸享樂的生活,用樂不思蜀去批判那麼“扶不起的阿鬥”、“樂不思蜀”的主人公究竟到底是不是軟蛋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他拯救了世人而命運卻辜負了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看到孩子不成器,人們常常形容他們為“扶不起的阿鬥”;或看到安逸享樂的生活,用樂不思蜀去批判。那麼“扶不起的阿鬥”、“樂不思蜀”的主人公究竟到底是不是軟蛋呢?
阿鬥,是劉備的長子劉禅的小名。在公元223年,終生為興複漢室的劉備在白帝城病故,後劉禅繼位,被稱為劉後主。在後人的眼中,對于劉禅的印象,從頭到尾都是個碌碌無為的庸主、亡國昏君。通過閱讀各類史籍,一些讀者對此提出質疑:假如劉禅是個昏庸無能之主,扶不起的軟蛋,那麼他又何以領導蜀國四十餘年,所以事實上劉禅雖無雄才大略,但也談不上是個昏庸無為之輩。
作為一個皇帝,劉禅可以平穩的管理蜀國四十多年,這和他的過人之處是分不開的。在他長達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得到了諸葛孔明、姜維、蔣琬的相繼輔佐,然而珍珠的璀璨又豈比皓月的光芒,面對父親和老臣的光輝事迹,劉禅的璀璨又怎麼會體現出來?根據史書《三國志》的描述,劉備在臨終前曾經這樣囑咐劉禅:“汝于丞相從事,視之如父”,所以在諸葛亮還活着的時候,劉禅對諸葛孔明就相當的尊敬,将其視之為父親,把軍政大事全寄托于諸葛亮身上,自己則當起甩手掌櫃,對諸葛亮的決策不加幹涉,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劉禅面對諸葛亮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一切就按丞相說的辦吧”。
後來諸葛亮堅持進行北伐戰争,即便劉禅自己心中對一味北伐有成見,也仍憋在心裡不說,這就充分體現了他遵照劉備的教導和對長輩的尊重。從這件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劉禅在軍政管理上不與諸葛亮争執,其實是他穩定自己統治階級的一種手段,臣子位高權重,在曆史上哪個君王沒進行抗衡鬥争,他這樣做全是為了穩定蜀國的安定,使平民百姓可以安穩生活。諸葛亮去世後,劉禅仍然依舊可以領導蜀國三十年,做到百姓休養生息,堪稱“無為而治”的典範,就單單從他可以維持這麼長時間的皇權,統治期間國内沒出什麼禍患來看,劉禅就絕非史評中的那麼昏庸。再縱觀封建曆史,中國多數的末代帝王幾乎都是橫征暴斂、政治腐化、宦官專權、戰争不斷,從而導緻民不聊生。例如,唐後主李煜除了會寫詩詞之外,真正治國的大智慧估計連劉禅的一半都不如。
“扶不起的阿鬥”其實在各方面都顯示出自己的睿智,諸葛亮去世後,劉禅廢除了丞相制度,命蔣琬主管政治、費祎主管軍事,将原先集于諸葛亮一身的權利一分為二,使主管軍政的兩人相互制衡,劉禅采取的分權制衡在當時是明智的抉擇,這可不是一個昏庸的廢柴可以想出的辦法。公元263年,當魏國的三路大軍兵臨城下之時,劉禅毅然選擇了投降,這一舉措在很多人看來他是個懦弱的昏主,将大好江山拱手送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劉禅此舉避免魏蜀之間的戰争,使百姓免受戰争之苦。投降魏國後,劉禅的各種行為表現被世人嘲笑為樂不思蜀,但這就是劉禅聰明之處,他成功的使司馬昭放松對自己警惕,以明哲保身。然而在這種僞裝下,每當想起蜀國的那片土地,想起父親的亡靈,自己遠在他鄉,其中的悲傷之情又有誰人知曉。劉禅管理下的蜀國在三國中雖處于弱勢一方,但卻能在亂世中安慰發展四十餘年,這又豈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所能做到的。
想了解更多曆史,點擊關注,毛驢帶你看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