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眼裡
古代“大V”們一個個潇灑飄逸
教科書上的他們
仿佛出場自帶仙氣
可是!一旦走進真實的他們
不禁讓人感歎:
這這這這這是同一個人????
是什麼,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
是什麼,将他們拉下神壇,仙氣全無?
我們熟知的那些詩人畫家
竟然還有兩幅面孔
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坐穩扶好
接下來即将進入
揭曉吧!黑曆史
1、【不修邊幅】《太平禦覽》卷八六○引王隐《晉書》文:“王羲之幼有風操。郄虞卿聞王氏諸子皆俊,令使選婿。諸子皆飾容以待客﹐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
2、【沉迷吸鵝】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性好鵝,會稽有孤姥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歎惜彌日。”
1、【田園派創始人】《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彈無弦琴】蕭統《陶淵明傳》:陶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适,辄撫弄以寄意。
3、【著名酒鬼】《五柳先生傳》: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家庭原因】李白父親是商人,先世是罪人,李白父親因避難、避仇、避官事而逃到四川。按唐代規定,李白這一出身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
2、【做官被貶】李白居翰林期間的交遊,使他不自覺地介入了隐性的朋黨之争,直接導緻了他被賜金放還的結果。
3、【被王維拉黑】李白和王維誕生于同一朝代,有共同的好友,卻從未有過任何交流。原因衆說紛纭,一說是因為性格,一說是因為信仰,還有文人相輕等說法。
1、【15首詩】分别是:《贈李白》(二年客東都)《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隐居》《八仙歌》《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蘇端薛複筵簡薛華醉歌》《不見》《昔遊》《遣懷》。
2、【杜甫摔馬】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騎馬忽憶少年時, 散蹄迸落瞿塘石。
3、【反駁養生論】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何必走馬來為問,君不見嵇康養生遭殺戮。
1、【帝都買房】長慶元年(821年),時年50歲的白居易終于回到長安,官居主客郎中知制诰,後任中書舍人(正五品上),他也在帝都終于買了房,位于新昌坊。
2、【單身狗】《長恨歌》創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當時白居易35歲(古人算虛歲)。808年,37歲的他才與楊氏完婚。
3、【批評皇帝】《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八載,白居易任左拾遺時,屢屢當衆指摘憲宗皇帝“陛下錯”,使憲宗十分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1、【不洗臉】《宋史·王安石傳》:“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2、【吃魚餌】中華書局《大名人小故事:怪才宰相王安石》
3、【騎驢逛街】《中華活頁文選》高一版2007年第7期
1、【患病照吃肉】蘇轼《子瞻患赤眼》: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2、【吃肉誦經】《誦經帖》:東坡食肉誦經,或雲:“不可誦。”坡取水漱口,或雲:“一盌水如何漱得!”坡雲:“慚愧,阇黎會得!”
3、【星座黑】蘇轼《退之平生多得謗譽》:乃知退之磨蠍為身宮,而仆乃以磨蠍為命,平生多得謗譽,殆是同病也。
4、【嘲笑盜賊】蘇轼《梁上君子》:近日頗多賊,兩夜皆來入吾室。吾近護魏王葬,得數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當是不知耳。
1、【洗衣降職】《翰墨志》和《雞肋編》等書均有記載。
2、【挑選女婿】《兩般秋雨盦随筆》:“既拂矣,又去塵,真吾婿也。”
3、【坑皇上硯台】何菹《春渚紀聞》:宋徽宗召米芾書艮嶽大屏,指禦案間端硯,令就用之。書成,即捧硯跪請雲:“此硯經臣濡染,不堪複以進。”——宋徽宗無奈,賜之。米芾舞蹈以謝,抱硯而出,餘墨沾染袖袍。宋徽宗道:“「颠」名不虛得也。”
1、【夢想參軍】陸遊《觀大散關圖有感》:“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2、【本質貓奴】《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贈粉鼻》
3、【為貓寫詩】兩句詩均出自《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共二首)。
4、【婆媳矛盾】陸遊早年和他的姑表妹唐氏結婚,夫妻和好,可是陸遊的母親卻不喜歡這位兒媳,百般幹預,終于離婚。
1、【毫無理财天賦】《金聖歎先生傳》清·廖燕
2、【口出狂言】原句:自古迄今,隻我一人是大才,隻我一人獨沉屈。
3、【動心論】《清代七百名人傳》:題目為:如果你到了40歲,設想碰到某個場景,你還是否動心?他便寫了39個“動”字。
4、【異常樂觀】《清稗類鈔》:“字與大兒看,酸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
怎麼樣?
是不是原有世界觀受到了沖擊?
是不是忍不住發出感歎:
你居然是這樣的王安石/李白/蘇轼……
之所以揭發他們“接地氣”的一面
并不是真想看他們口碑翻車
而是想讓更多的孩子發現:
原來課本中他們并不是冷冰冰的文字
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犯過錯、出過醜、丢過臉
依然可親可敬
甚至還有點可愛
正是這些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奮
在我國的文學、史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們的博學和思想
如今依舊照耀着今天祖國的花朵們~
注:文章轉載自新東方中小學全科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