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梯安全的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産生電梯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很多,如電梯質量不過關、維保存在缺陷、檢測結果與實際安全狀況不一緻、使用單位主體責任意識缺失等。筆者認為,透過這些表象,構建科學高效的電梯安全監管機制非常必要。在我國,電梯是被納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體系進行管理的,具體執行單位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電梯安全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行監管:一是資質認可,如對電梯維保單位資質或電梯從業人員資質的認可;二是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對轄區在冊電梯進行檢查,主要查看維保記錄及管理制度等文件,通過檢查與糾正,推動各方落實主體責任;三是檢驗檢測,依托專業技術機構對電梯進行安全性能檢測,目前這項工作主要由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負責實施,特檢院為政府下屬事業單位。
引入物聯網技術,提升電梯監管信息化水平。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使設備通過互聯網建立相互連接,從而實現設備間高效及時的信息交換,也為數據的智能處理提供了基礎。将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電梯安全監管工作中,具體而言就是在電梯上加裝傳感裝置,獲取電梯日常運行狀态參數并上傳至電梯安全數據庫,由此建立起高度互聯互通的電梯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電梯管理相關方共享所有數據,包括監管部門、使用單位、維保單位、檢驗機構等。轉變監管視角,加大生産安裝環節監管力度。随着電梯安裝的普及,電梯使用單位越來越多且分布零散,給基層監管造成了很大壓力。筆者認為,應依托專業機構對電梯出廠質量和安裝質量進行更為嚴格的檢驗,對電梯維保質量進行分析評估,充分發揮多方面優勢,共同保障電梯安全。對于電梯使用單位,着重督促其落實主體責任,市場監管部門要善于把有限的監管力量用在“刀刃”上。
随着我國電梯保有量的增加,電梯安全定期檢驗任務也不斷加重,僅靠政府檢驗機構難以保證工作質量和時效。因此,筆者建議适當開放電梯安全定期檢驗市場,有效利用優質社會資源緩解政府檢驗機構的工作壓力。使用單位可以自由選擇第三方檢驗單位,政府通過各種行政手段對第三方檢驗單位進行督導,防止出現惡性競争,确保檢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變“獨角戲”為“齊抓共管”。在基層電梯安全監管實踐中,基本上是市場監管部門唱“獨角戲”,履職壓力巨大。筆者認為,把更多的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調動起來,共同加強電梯安全管理工作,是提升電梯安全監管效能的有效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