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相忘江湖,不如點擊上方“嶽麓書社”關注
國學日課
老 子
導 讀
此章為王弼本第四十一章,可分三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主要講三種不同精神境界的士人對于道的理解方式。其實也可以說,對道的三種不同理解方式決定了士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層是老子引用古代的格言來說明他理想中的道與德在經驗世界裡所表現中的各種假象。
第三層是最後的兩句話,意思是回到他自己的思想出發點,即道是隐藏于無名的狀态,但它對萬事萬物都有正面的作用。
本章王本“大白若辱”一句放“上德若谷”之後,“廣德若不足”之前,明顯不妥,故略加調整,變成現在的樣子,更合适。本章中出現的“大”字,當作道之名來理解,而不應該理解為一般性的形容詞。
“
上士1聞道,勤而行之2;中士聞道,若存若亡3;下士聞道,大笑之4,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5有之:
明道若昧6,進道若退,夷道若颣7。上德若谷8,廣德若不足9,建德若偷10,質真若渝11。大白若辱12,大方無隅13,大器晚成14,大音希聲15,大象無形16。
道隐無名,夫唯道善貸17且成18。
注
釋
1上士:最高等的士人。此處非實指周朝政治制度下的元士,而是指精神境界上的最高等的士人。正如孔子改變了周代“君子”一詞的内涵一樣,老子則改變了周朝“士”的内涵。下文中士、下士以及其他章中“善為士者”等亦如此,皆非實指政治制度中的士人。
2勤而行之:勤,勉力而為。行,在生活中實踐、運用。
3若存若亡:若,好像。存,在也。亡,消失。整句形象地描述了中士之人對于道的心态,有的時候意識到了道的存在與作用,有的時候又忘記了道的存在與作用。
4大笑之:極盡嘲諷之能事。之,代指道。
5建言:即古代格言。
6昧:昏暗也。
7颣:不平也。
8上德若谷:上德,最崇高的德。谷,山谷,虛也。
9廣德若不足:廣德,最廣大而無所不包之德。不足,有欠缺、不豐盈之狀。
10建德若偷:建德,即剛健有為之德。建,通“健”。偷,偷樂也,放松而無所為的樣子。
11質真若渝:質,人之内在本性。真,純真。與道之精粹相關。渝,污漬。嬰兒剛出世,其性最為純真,而其外貌好像是不幹淨的。
12大白若辱:大白,即道白,污也。将白色的絲與布染成黑色,稱之為辱。白色象征純淨,道之純淨恰是不明不昧,玄而又玄。故道白看起來像黑色,看不清。此句在次序上與王本略有不同。
13大方無隅:大方,即道方,亦即絕對的空間。隅,角也,城角或牆角是也。大方無隅,類似《易傳》“神無方而易無體”之說,意謂道有體而不定其所在,不定其所在則無不在也。莊子曾谑稱“道在矢溺”,亦此意也。
14大器晚成:大器,即道器,亦即道之為器,如“有物混成”之物。晚,或作免。晚、免為雙聲疊韻字,義同。晚成即免成。免,去也,釋也。道之為物,惟恍惟惚,無所謂成也。莊子有“萬物以不同形相禅”,又主張“物化”、萬物無成無毀,皆老子“大器免成”之意也。
15大音希聲:大音,即道音。希,少也。相對人耳聽覺而言,非無聲也。
16大象無形:大象,即道象。無形,沒有固定的形式或形狀。
17貸:給予。
18成:成就、實現。
譯
文
上等士人聽到了道,勤勉地實踐道;中等士人聽到道,有時候意識到有道,有時候又覺得道不存在;下等士人聽到道,對道大加嘲諷。下等士人如果不對道加以嘲諷,[我們說的道]也就不足以作為道了。古代格言有這些說法:
明明白白的道看起來是昏暗的,前進的道看起來是退縮的,平坦的道看起來是崎岖不平的。最崇高的德看起來像山谷一樣空虛,最廣大的德看起來有所欠缺,剛健之德看起來是放松輕閑的樣子,本性最純真的看起來是有污漬的樣子。合乎道的純白看起來是黑色的,合乎道的處所是沒有隅角的,合乎道的器物沒有最終的完成,合乎道的樂音聽起來似乎沒有聲音,合乎道的形象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道隐藏在無名的狀态之下,但隻有道善于給予而且讓萬物實現他自身。
本解讀摘錄自嶽麓書社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老子》
原文 導讀 注釋 譯文
精裝盡享版,閱讀無障礙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
每天三分鐘,輕松懂國學。
今天是你堅持學習的第幾天?
朋友圈或者在文末留言
來打個卡吧!
公衆号: 嶽麓書社
覺得今天的推送還不錯?
順手關注一個呗!
(長按識别左方二維碼即可~)
▼點擊“閱讀原文”重溫【國學日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