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鳑鲏魚最為活躍的季節,從早到晚這些小精靈都會成群沿着河岸遊動,除了覓食就是繁殖後代。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鳑鲏是一種體型很小的五彩魚,身體扁扁方方的,像一片樹葉一樣,看上去十分可愛。在一些地方,大家形象地稱其為“石滾皮”,意思就是其身體的形狀,就像被石磙碾壓過去一樣,隻剩下一張皮了。
但“石滾皮”可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隻有硬币大小。近日江蘇徐州一位釣友在戶外垂釣的時候,就遇到了鳑鲏的侵擾!讓釣友深感驚奇的是,這種印象中的小精靈,竟然長到手掌那麼大,難道是變異了?
鳑鲏魚在我國共有十幾種,我們常見的多為中華鳑鲏。相比一些30MM左右的個體,為何有些鳑鲏能夠長這麼大?有人稱這是和鲫魚雜交了,基因變異造成它們體型增大。
對于這種說法,小編也表示懷疑。鳑鲏屬于鳑鲏亞科,其産卵方式和其它魚類有很大區别。它們習慣将魚卵産入河蚌的口腔内,屬于和河蚌共生的一種魚類,因此和鲫魚雜交的可能性并不大。
這種體型超大的鳑鲏,可能是另一個亞種。
雖然這些“石滾皮”看上去很招人喜歡的,但釣魚人卻并不歡迎它們。徐州這位釣友就表示:巴掌大的鳑鲏釣了不少,小一點的釣了幾十條……大的有一兩重,雖然看着還不錯,但還是很讨厭它們……
為了釣了這麼多魚,還心存不滿?這總比空手而歸好很多吧?對于這樣的想法,很多網友并不理解。
其實,釣魚人讨厭它們的原因,主要還是其覓食策略讓安心垂釣的釣友頭疼不已。一旦魚餌抛下去,鳑鲏魚便采取狼群戰術,蜂擁而至,三下五去二便将餌料搶光,有它們在,根本别想釣到大魚。
“鳑鲏”雖小,但其“狼群戰術”卻讓釣魚人頭疼!它們搶食太兇了,釣起來沒勁,又沒法吃,還影響作釣效率,這是它們讓釣友頭疼的幾點原因。
它們搶食兇猛,但奈何嘴巴太小,根本無法吞下魚鈎,所以釣魚人隻能坐在岸邊觀看浮漂上下舞動,卻無可奈何。偶爾能夠釣上幾條,大多是因為“車禍”挂上來的。有一些釣友甚至會将它們摔死後扔在水裡,但這仍吓退不了這些水中“狼群”。
當然也有不少釣友會樂于享受這種“騷擾”,當換上專用的小鈎細線,去釣取這種争先恐後搶食的“石滾皮”,半天少說也能釣上幾十條……相比于硬币大小的鳑鲏,體型稍大的“巴掌鳑”更容易讓釣魚人釣到。
鳑鲏究竟能長多大?很多釣友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其能長到一兩重,但有的釣友也表示釣到過二兩多的巨型鳑鲏,看上去甚至比一個手掌還要大!釣起來也相當過瘾。
不過,這樣大的巨型鳑鲏魚,釣魚人都見過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