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老讀者知道我有一隻叫老黑的貓。
重達21斤,跟個小豹子似的。
尤其是那個将軍肚,随我。
前段時間,家裡貓砂用完了,我之前在電商平台上買的貓砂又在半路上。
貓砂剛空,老黑就來感覺了,跑到了貓砂盆裡。
我慌了,蹲在它旁邊,對它說,你别拉,我怕。
它看了我一眼,喵了一聲,意思是你别怕,我這不是拉。
然後在一片荒蕪的貓砂盆裡噴射了。
确實,噴和拉,不是一回事。
我徹底放棄了幻想,不打算繼續苦等快遞,而是在美團外賣上找了個寵物店買了貓砂。
因為我知道,這個時候,還是它靠譜。
我可以等,貓等不了。
其實貓也能等,但貓的屁股等不了。
他不像我,每天都提肛。
我以前買東西會直接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現在反而會先在外賣平台上搜索。
我家裡有很多小物件,數據線、電池、馬桶搋,都是直接通過外賣來解決的。
2
核心原因就是:電商慢。
講道理,在全世界範圍内,中國電商已經真的很強了。
如果不是偏遠地區,你隻需要兩三天就能收到包裹,如果是自營電商平台的商品還會更快,隔天就能到,甚至有能做到上午十一點之前下單,當天到的。
但比起30分鐘就能拿到手裡的外賣,電商配送的速度仍然是龜速。
強者的宿命,是被另一個強者打敗。
在時效性上,外賣為什麼可以暴打電商,是因為外賣的核心本質是:短途、即時配送的購物。
【短途】意味着外賣員把商品從店鋪送到你家裡,中間不需要經過任何商品中轉站。
【即時】意味着,理論上你在下單的瞬間,外賣小哥就可以接到訂單,立刻前往拿到商品開始直接送過來。
【即時】也意味着,哪怕兩個人同時在同一平台上購買同一家商家的同一款遊泳帽,但如果這兩單之間隔着半小時先後産生,那也極大可能是兩個外賣小哥來送。
分秒必争。
一旦習慣了這種級别的時效性,再快的電商對你來說,都是很慢的購物方式。
3
人的本質,就是嫌麻煩的懶宅。
所以消費零售的進階,永遠是圍繞着【懶】來改善。
過去二十年,遠程電商為什麼可以一點點蠶食線下零售?
是因為便捷。
是因為拯救了懶人。
在電商沒有實現普及的年代,很多人去其他城市,一定會帶特産回去給家人和朋友。
現在你隻需要動動手指,不需要出門就可以在電商貨架上買到另外一個城市的特産。
電商過去暴打線下零售,但現在外賣正在用同樣的方式叠代。
因為外賣更便捷、更省事了。
電商和外賣打得你死我活,但懶人才是最大的受益方。
由奢入儉難,由快入慢難,由簡入繁難。
體驗了更快、更即時、更簡單的外賣即時消費以後,很多人的日子就回不去了。
先是三餐,然後是鮮花,然後是救急用的藥品、充電器,再然後是不需要那麼着急的日用百貨。
我很多朋友出差的時候也已經不帶換洗衣服和洗面奶了,到了酒店直接叫個美團外賣就行。
過去給伴侶過生日,還需要至少提前好幾天去準備,現在提前一個小時在美團下單就可以。
蛋糕、玫瑰花、玩具抱枕都可以在外賣平台上搞定。
外賣平台當然也看到了這種消費趨勢。
為了實現“萬物皆可外賣”的宏圖大志,為了吞食遠程電商的市場,外賣平台在不斷增加商品品類。
畢竟外賣平台擁有一個現成的、可以改造成具備規模效應的即時配送系統。
外賣平台的日活,本來就要比電商平台高,因為一日三餐的高頻需求會産生足夠豐沛的流量。
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都開始習慣了在外賣平台上買日常百貨,那麼如此豐沛的流量也會驅使外賣平台上的商家競争起來,向電商平台上的商鋪靠攏。
你賣一塊,我就能賣九毛。
你賣九毛,我就能多給你送個贈品。
價格最終會和電商平台上趨同。
價格差不多,速度還比你快。
你說電商平台慌不慌。
慌死。
所有的電商平台都在加碼即時零售,向外賣看齊。
懶和宅,是人性的究極終點。
外賣,看透了一切。
4
外賣這種即時購物可以産生一種【爽】,一種即時滿足的爽感。
在消費這件事情上,不要搞什麼“延遲滿足”,就是要【所見即所得】。
所謂活在當下,就是要消費在當下。
而且“當下”的顆粒度要細。
就是現在,就現在這個moment!既然當下有需求,那就不僅僅是當下就買到它,而且是當下就見到它。
新鮮感過去了,我可能就不需要了。
任何東西,在錯過了那個真正需要的時間段以後再出現,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在恰當的時間節點出現,就是寶藏。
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就是垃圾。
我有個朋友是一個沒有啥計劃性又比較粗心的人。
他最近一段時間想泡楊梅酒,洗好了楊梅,準備泡了,才發現罐子沒到。
第二天,罐子到了,酒還沒到。
第三天,酒到了,楊梅卻已經快爛了。
很多人規劃自己的閑暇時間就是如此,往往是突然興起,突然就想做個東西。才意識到需要采購好幾樣工具,不得不為每一樣工具、物料的到達留出等待時間。
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天,可能是兩天,有可能賣家發貨出了點問題就是半個月。
等待是一生最無聊的時光,減少等待時光就是在變相延長壽命。
外賣不但是在幫你省時間,其實還是在幫你續命。
人生苦短,能少等,就少等。
5
很多人在電商大促的時候,會囤一大堆東西。
因為真的很便宜。
牙膏、洗發水、衛生紙,囤得滿滿當當。
覺得自己占盡了便宜,薅秃了羊毛。
這就是【隻算小賬、不算大賬】的做法。
占便宜了嗎?
占了。
但算上房價,其實虧死。
你辛辛苦苦996,每個月背着房貸不敢辭職,被上司PUA,天天做一些幾乎毫無用處的Excel表,為了供這麼個三環内老破小的房子。
不能說是寸土寸金吧,但一平米也有好幾萬。
結果這麼昂貴的物理空間,卻拿來囤一堆不需要打折也很便宜的東西。明明樓下便利店就能随時買到的東西,明明外賣半個小時就能送到的東西,卻花好幾個月時間提前囤。
在大幾百萬的房子裡,放一大堆衛生紙,開心嗎?
到底你是房主,還是衛生紙是房主?
講道理,衛生紙才應該寫在房本的所有權人一欄裡。
還有人說,那萬一遇到緊急情況怎麼辦,也得提前囤貨啊。到時候貨都已經一搶而空了,怎麼辦?
但問題是,就算真的需要囤貨了,到了關鍵時刻,肯定還是用外賣囤啊。
囤貨的第一優先級是速度和時效,而不是價格。
誰快用誰啊。
這時候還用電商,我不是傻嗎?
物流還送得過來嗎?庫存還有嗎?
所以從電商走向外賣,節省了時間,節省了物理空間,提高了規劃的有效性,讓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這種質的變化,帶來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外賣生活方式】。
很多人一提到外賣,就立馬和“宅”、“不健康”劃等号。
膚淺了,朋友。
外賣生活方式,是一種追求效率,也追求質量的生活方式。
在消費行為上,外賣生活方式更着重于【即需】、【即買】、【即達】、【即用】的即時性。
在理念态度上,是在把握當下,是珍惜眼前、也是減少無謂的時間損耗。
這是一種對你自己生命的認真。
畢竟小命隻有一次。
6
現在不需要,就不買。
現在需要,現在就買。
現在買,現在就用。
不做無謂消耗,盡可能利用好每一分鐘。等你将來回顧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當時沒有及時收到快遞而懊悔。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但在過去沒有外賣的時候,你想追求類似的高效率,實際上是需要高成本的。
需要雇傭專職人員服務于你。
你需要雇傭一個助理随時待命幫你買所需的東西,雇傭一個保姆去買菜。
普通人是沒有辦法享受到這種随時随地有人給你送東西的服務。
你和你媽說,媽,我想做個超牛X的木制玩具,需要買斧子、刀子、剪子、棍子、叉子、鑷子、鋸子,現在就要,你能不能直接幫我去五金店買好。
你媽說,我給你個大嘴巴子。
你和老闆說,老闆,開會用的資料都放U盤裡了,但U盤我落在家裡了,你能不能讓你的司機幫我回去拿。
老闆說,你搞清楚自己定位。
但現在你有同樣的訴求,你去跟外賣平台說。
外賣平台并不會問你配不配,也不會讓你搞清楚自己定位,隻會說:
騎手已做好準備。
隻需要花幾塊錢,就能臨時雇傭一個專業人員給你服務。
有一說一,這簡直是一種福利。
多用一次,就是多賺一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