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标題:面對面丨超高壓輸電線路上的“舞者” 專訪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帶電作業工王進
五一前夕,國家電網山東超高壓公司開展500千伏長龍線檢修工作,輸檢中心帶電作業班副班長王進在現場對檢修工作進行督導檢查。作為特高壓帶電檢修工,王進是完成±660kV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世界第一人,作為創新團隊領頭人,他還是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超高壓帶電操作中最危險的環節
王進取得的成就和榮譽,全部來自電力檢修中最艱難也最危險的環節——帶電檢修高壓超高壓乃至特高壓輸電線路。
高壓線路,尤其是超高壓和特高壓輸電線路,是一個地區的電力輸送大動脈。線路常年在外風吹雨淋日曬冰凍,難免會有零部件老化損壞。但如果動辄斷電維修,就會對大範圍的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産造成影響。因此,在電力保障領域,就有了帶電檢修這樣一種高危工種。
王進:帶電作業最危險的就是觸摸導線的一瞬間,我們觸摸導線的一瞬間導線電壓比屏蔽服電壓高很多,它有一個放電的過程。我們第一次正兒八經摸電的時候是50萬伏,教練說你去摸一下,不去,後來發現必須去的時候,真的在手指尖距離導線20厘米的時候是有放電的,你能看到清晰的一個藍色電伏打到手,抓的那一刹那刺痛特别嚴重,類似于針紮,但比針紮疼得多。
2001年,王進和另外六個基本功紮實的工人,被從一百多名從事線路專業的人員中抽調出來,組成了當時的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超高壓公司的帶電檢修班。他們身着屏蔽服,爬上高高的鐵塔,腳踏手扶導線,随時維護着高壓線路的安全暢通。
王進:我們的鐵塔都比較高,20年前幹的時候一般是36米,按居民樓來算是13層樓,現在山東最高的是215米,是70層樓高,我們身上的衣服是帶電的,帶50萬伏到100萬伏電壓。
記者:屏蔽服是帶電的,它為什麼要帶電?
王進:其實就是一個法拉第籠原理,保障我們屏蔽服相當于一個籠子,罩住我們的人,而這個籠子的電阻特别特别小,電隻走它,而不走我們人體來保證我們的安全,如果我們的屏蔽服出現了破損我們反而會危險。
高空中的發明家
當時,500千伏屏蔽服的面部是裸露在外的,帶電作業中,面部會有不适感。但正是這種不适感,驅動王進開始發明創造。
王進:等電位作業相當于人站在或坐在強電磁場中心,面部裸露部分會有三種感受,蛛網、針刺和電風,蛛網就是面部好像落一個蜘蛛網但是你抓不掉。針刺就是針紮,最後一個是電風,強電磁場中心的電荷集中在你的汗毛上,随着電場的波動而波動,就類似于感覺有風,實際可能沒有風。我跟我們老師傅老班長提出了疑義,我說咱能想想辦法弄一下,實在不舒服,這種情況下我們拿了舊摩托車頭盔不斷改造,拿屏蔽服同等面料整個包裹之後,前面加了鐵絲網改造成了面罩,後來發現相當好用,在我們内部來說推廣相當好。
從500千伏屏蔽服的面罩開始,王進帶領他的團隊,又先後發明創造出走線手套、防扭間隔專用扳手、改進型接地線、快速連接絕緣杆等等,這些發明創造顯著提高了帶電檢修的作業效率。有人把帶電作業形容為“高空舞者”,但他們的每一次作業,分分秒秒都是在穿梭生命禁區。
王進:好多創新真的就是為了安全高效完成工作,我怎麼更快完活,幹完下來這就是我們真正的夢想。夏天帶電作業,500千伏戴上帽子基本類似全封閉,山東一般三十七八度,全封閉套那兒人不用動就一身汗,爬到鐵塔上我們基本上都會中暑。我曾經非常嚴重地在導線上嚴重中暑暈那兒了,一個工人帶着工器具或者帶着傳遞繩暈在導線上誰都救不了你。冬天零下十度二十度到了上百米高空,我們有規定屏蔽服外面不準穿任何衣服的,因為放電把衣服會點着,屏蔽服裡面衣服不可能穿太多,因為我們500千伏一把是四根,任何兩根子導線之間距離隻有40厘米,你穿多了鑽不進去,所以隻能凍着幹,不創新都不行,真的想快點把活幹完趕緊下來,而且高空很危險,盡量在高空時間越短越好。
帶電作業世界第一人
2010年,西起甯夏靈武,東到山東青島的銀東線即将建成投入運營。這是世界上首條±66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每天可将近1億度電送至山東用電負荷中心,占山東“外電入魯”的40%,也被稱為“不能停電的線路”。但這也意味着王進他們的帶電檢修面臨着一個新的高度和挑戰——此前的各種高壓線路帶電檢修,國際上已有經過驗證的成熟的安全防護标準和規定。但±660千伏超高壓線路帶電檢修,世界上還無先例,也沒有任何經驗可循。
王進:我們接到消息,想的就是怎麼去帶電作業,不是我一個人想法,是我們整個團隊整個班組都是這個想法,當時很撓心,真的線路建好了我們幹不了怎麼辦?帶電班幹不了帶電作業,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要想對±66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進行帶電檢修,首先要找到它的最小安全距離,這是一切操作的基礎。最小安全距離,指的是帶電檢修人員身體各部位,包括手持工具與不同電位任何部件之間所需保持的最小空氣距離。如果超過了這個最小距離,即使帶電作業人員穿着屏蔽服,也會被強大的電流擊穿。
王進:當時借助公司力量在北京進行了各種實驗,當時有一個最小安全距離實驗,當時做實驗的時候把一個假人穿上屏蔽服按照真人比例來實驗,裡面放塊肉,當時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測底,突破底線去測量,當時有一次我們導線660千伏的電打到屏蔽服上穿透了,肉直接就糊了,可以想象如果那是我們工人的話,這個人就沒了。當時我們也是揪心了很久,但還是咬牙堅持下來。
找到最小安全距離隻是第一步,在±66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上帶電作業,還需要對以前的各種維修工具進行重新設計,因為原來的工具不能适應超高壓電壓和導線重量的沖擊。
以卡具為例,原先使用的材質是鋁合金,但其拉力根本承受不住±66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導線的重量。怎麼辦?難題擺在了王進他們面前。
王進:當時我徒弟年輕人提出為什麼不用最好的材料,當時能想到的是航空航天,航天材料钛合金,當時找的軍工廠家幫忙給定制,用钛合金定制的工具進行專業拉力實驗,即使用了钛合金都曾經發生過把工器具拉壞的現象,沒辦法,再局部地進行删減增加,一次次計算一次次更改才完成,曆時用了将近一年。
經過一年的反複實驗和檢測,王進和團隊終于為銀東線的帶電檢修做好了充足的準備。2011年2月,±660千伏銀東線正式投運。同年10月,銀東線山東德州段發生銷釘脫落故障需要開展帶電作業。第一次真正直面正負660千伏超高壓直流強電場,生死未蔔,王進決定自己上。
機會總是更加青睐有準備的人,2011年10月17日,王進用了不到1個小時成功完成檢修。比起停電檢修,此次帶電檢修為社會節省的電量達到了1000萬千瓦時,避免經濟損失500多萬元。王進也成為在±66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上帶電檢修的世界第一人。
登上國家科技進步最高領獎台的工人
安全,不僅需要每次作業時的謹慎與果敢,也需要日常的創新和鑽研。王進和他的夥伴們——一群一線的電力工人,成功确定了±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最小安全距離,明确了±660千伏直流線路帶電作業安全防護指标及措施,編制完成首個《±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導則》,填補了世界範圍内的技術空白。
憑借“±660千伏直流架空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和工器具創新及應用”成果,2015年1月9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王進作為工人創新的優秀代表,登上國家科技進步最高領獎台,和很多大科學家同台領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進:當時答辯也好,後來跟别人介紹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以工人的身份介紹我們工作方法多麼先進我們工器具多麼先進,專家說你們工人制定的标準通行世界,是中國的标準,是高大上的,我們很幸運地把接地氣跟高大上結合在一起。
2012年,王進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他把那些熱愛創新的工友聚到一起,投身到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專業的攻堅克難中,更多的創新和發明專利不斷地湧現出來。如今,王進的徒弟們已經成長起來,開始挑起大梁。
記者:很多情況你徒弟去就行了,什麼情況下遇到了疑難雜症,需要你現在親自去維修的?
王進:非常抱歉,我們團隊的年輕人真的很給力,最近兩年沒有發現需要我親自處理的事情,我們全擺平。真的現在年輕人成長速度很快,他們直接搭建平台,直接引入無人機引入攝像頭,現在做的和我們想的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二十年前,我剛幹這份工作的時候很害怕,覺得很苦很累,但是我必須好好幹,因為那是飯碗,要養家糊口。但是我們現在整個團隊都很驕傲的,雖然整個社會基本上沒有人知道我們這群人在幹什麼,但是看到整個晚上燈火輝煌,看到北京的華燈,那就是我們那種驕傲。
記者丨董倩
責任編輯:姚怡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