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遺址考古出土的各種不同器形陶器。(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央廣網杭州2月26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魏炜 範雨婷)1月15日至3月14日,“萬年浙江,從這裡開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展覽由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組成,展示了考古發現的萬年稻米,還有大口盆、陶杯等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特色陶器,帶領觀衆穿越萬年曆史的變遷。
據介紹,上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經過考古專家碳14測定,年代距今約11400年至8400年,其中上山文化遺址發現的碳化稻米,被考古學界認為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上山遺址發現的百分之八九十的陶器裡面都摻有稻殼,這充分說明一萬年前的上山人已經在吃大米了。我們又發現了他們碾磨脫殼的工具,就是石磨盤和石磨棒。通過實驗考古,脫殼效果很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表示。
浦江上山遺址被發現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便開展了專題性的考古調查,在錢塘江上遊的金衢盆地及附近地區共發現紹興嵊州小黃山、義烏橋頭、仙居下湯等18處上山文化遺址。“這是目前東亞地區規模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遺址聚落群。”蔣樂平說。
上山文化中的義烏橋頭遺址,還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精美陶器。資料顯示,橋頭遺址距今約8000-9000年,自2012年發掘以來,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數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關注。這些彩陶,陶衣鮮亮,以紅衣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數量最多。其中,還有一些陶器上還繪有不同形狀的圖符,這些圖符代表什麼意思?專家表示,其含義至今仍待解讀。另外,橋頭遺址當中還發現了符合釀酒工藝的痕迹,證實了1萬年前,人們已經開始掌握釀酒的工藝。
2019年12月,“上山文化”作為浙江省唯一的考古研究成果,亮相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由于上山文化遺址分布範圍廣,涉及行政區劃多,2020年9月正式成立了“上山文化遺址聯盟”,各遺址地将形成合力,把上山文化推向世界。2020年11月,中國考古學會正式将上山文化确定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提出建議,未來希望上山文化申請世界文化遺産。“稻作農業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這樣的文化,這樣的遺址,當然是有資格申請世界文化遺産的。”嚴文明表示。
目前,19處上山文化遺址已經批準或正在申報成為不同級别的文物保護單位,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上山遺址考古出土的大口盆内紋路細節。(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上山遺址考古出土的石磨盤(下)和石磨棒(上)。(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上山遺址考古出土的石球、穿孔石器、石端磨器、石片石器。(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上山遺址考古出土的一顆萬年碳化米粒。(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彩陶,器型規整,色澤鮮亮,陶衣以紅衣為主。(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高頸壺。(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貼耳壺。(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雙耳罐(飾彩紋)。(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一組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彩陶。(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橋頭遺址考古出土的陶壺,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盛酒器,橋頭遠古米酒是上山稻作文化精髓内涵。(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下湯遺址考古出土的各類器形陶器。(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下湯遺址考古出土的雙耳桶形罐。(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下湯遺址考古出土的雙耳罐(左)和四耳簋形器(飾紅彩帶)(右)。(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下湯遺址考古出土的不同器形陶器。(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兩位觀衆在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參觀。(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展覽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特色陶器。(央廣網記者 魏炜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