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為什麼不來造訪地球呢?在我們思考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先弄清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外星人靠什麼方法找到我們?
宇宙廣袤而空曠,恒星與恒星之間的距離動辄幾十光年、數百光年,所以對于一個文明而言,要想确認另一個文明所在的位置是頗具難度的。
夜空中,每一顆閃亮的星星都是一顆遙遠的恒星,如果我們想要探尋另一個文明,該向哪一個方向找尋呢?當然是有辦法的,要找尋另一個文明,首先必須确認一個恒星附近是否存在行星,接下來再逐步确定這顆行星的大小、質量以及是否處于宜居帶之中,而要确定這些,主要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就是“淩日法”。淩日法是一個比較普遍也比較簡便地尋找恒星附近行星的方法,它的原理在于探尋恒星亮度的變化。
假設在距離太陽系50光年以外的地方存在着一個外星文明,他們正在觀測太陽,而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所以當地球繞行到太陽與外星文明中間的位置時,會遮擋住一部分太陽光。
于是外星文明就會發現太陽的亮度下降了,隻要持續觀察,他們就會發現太陽的亮度變化是周期性的,這說明有一顆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行。既然知道了地球的存在,接下來就可以通過計算得知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球的遮擋可以使太陽亮度下降多少呢?從外星文明的角度來看,地球和太陽就是兩個圓盤,所以亮度下降的幅度就等于兩個圓盤的比值,也就是地球半徑除以太陽半徑後所得結果的平方。太陽的半徑可以通過觀測計算得出,所以便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半徑。所以,雖然外星人無法通過觀測直接看到不會發光的地球,但是可以通過淩日法發現地球的存在,并獲知地球的基本信息。
淩日法雖然簡單,但缺陷明顯,它對于觀測者與被觀測恒星的位置關系具有嚴格的要求,如果觀測者所處的位置不當,那麼行星的運行則無法遮擋恒星的光亮,也就無法使用淩日法來尋找恒星周圍的行星。
所以就有了另一個适用性更為廣泛,但略顯複雜的方法,視向速度法,1995年,日内瓦大學的兩位科學家梅因和奎羅茲使用視向速度法發現了飛馬座51附近的行星,并因此斬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視向速度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要從恒星與行星的相互繞行說起。不是行星繞行恒星嗎,怎麼又變成相互繞行了?其實一直都是相互繞行,而并不是地球單方面繞行太陽。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都具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天體之間自然也不例外。
地球在引力的作用下繞行太陽,同時,太陽也在引力的作用下進行着周期性運動。
其實準确來講,地球并不是在繞行太陽,地球和太陽都在圍繞着二者共同的質心運動。隻不過由于太陽與地球的質量差距太大了,所以這個質心位于太陽的内部,而且距離太陽的中心很近,所以讓我們誤以為太陽是不動,而事實上太陽一直在圍繞這個質心顫抖。
太陽是發光的,而光會以波的形式一波一波傳到外星文明所在的地方,而由于太陽是運動的,所以當太陽向外星文明的方向運動時,外星觀測者就會發現波與波之間的長度變短了,而光速等于波長乘以頻率,光速恒定不變,所以波長變短,就意味着頻率變大,紅色的光頻率最小,而橙黃綠藍紫依次變大,所以這種現象就被稱之為“藍移”。
當太陽朝着與觀測者相反的方向運動時,外星觀測者會發現太陽的波長變長,也就是頻率變小,而紅光的頻率最小,所以這種現象就被稱之為“紅移”。
如果持續觀察,外星觀測者就會發現太陽存在着周期性的紅移和藍移變化,這意味着太陽存在着周期性的運動,所以據此就可以推斷出太陽的周圍存在着一顆行星。與淩日法相比,視向速度法相對要更加複雜,也需要更加精密的設備才能夠發現這種紅移和藍移現象,但優點在于,它應用範圍廣,對于觀測者所處的位置要求較低,因為無論觀測者所處的位置如何,太陽的運動都會産生紅移和藍移的變化,所以兩位地球科學家才能夠用這種方法發現50光年以外不會發光的行星。大膽設想,也許在數十光年以外的地方,不少外星科學家也早已使用這種方法獲悉了地球的存在,并推斷出地球可能是一顆宜居行星,隻不過他們和我們一樣,還沒有辦法進行如此遙遠的星際航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