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講談傳習錄40:浩然正氣

講談傳習錄40:浩然正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23:29:46

【原文】澄問:“有人夜怕鬼者,奈何?”先生曰:“隻是平日不能‘集義’[1],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子莘[2]曰:“正直之鬼不須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惡,故未免怕。”先生曰:“豈有邪鬼能迷正人乎?隻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貨,即是貨鬼迷;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迷;懼所不當懼,是懼鬼迷也。”

講談傳習錄40:浩然正氣(講談傳習錄40:浩然正氣)1

【注釋】[ 1 ]集義 :意思是經常積累善心善行 。語出 《孟子 ·公孫醜上 》 : “其為氣也 ,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 ,則塞于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 ,配義與道 ;無是 ,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 ,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 ,則餒矣 。 ”這是孟子解釋浩然正氣特征的一段話 :作為一種氣節,至為盛大,至為剛烈,以正義培養則無害,充塞天地之間。作為一種元氣,配合義與道。(浩然之氣)沒有這些(義與道),就會萎縮。是聚集道義而産生,不是偶然地做出合乎義的舉動就可假借的。行為有愧于心,氣勢就萎縮了。

[ 2 ]子莘 :馬明衡 ,字子莘 ,福建莆田人 ,官至禦史 ,王陽明最早的福建弟子 。

【講談】讀到這裡,陸澄忽然一轉,變成異峰突起 ,插進一個先秦儒家從來回避不肯講的“怪力亂神”問題: “有人夜裡怕鬼 ,怎麼辦 ? ”

王陽明回答:“隻因為平時不能集義,心中有所愧疚,才會怕鬼。如果平日裡做事都能合乎神明的意志,那又有什麼好怕的?”

這裡談到的“集義”,就是平日做事合乎道義,通俗地說是行德積善,核心是孟子所說的“善養吾浩然之氣”。

先說說,什麼是浩然正氣。氣,本來就充實于天地之間,也充盈于身體之内,這是一種浩然之氣。浩然,是盛大流行的樣子。孟子給公孫醜講解:“這浩然之氣啊,是至大至剛!”朱熹注解說:至大,是無可限量;至剛,是不可屈撓。

再者,何為正氣?孟子所說,“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浩然之氣,必須和道與義相配合,互相幫助,義所當為的,道所當行的,勇決行事,無所疑懼。氣因道義而發憤,道義因氣而贊成,如果沒有浩然之氣,雖然一時的所作所為也可能是出于道義,但正氣不足,難免有所疑懼,就不足以有所作為了。

浩然正氣要靠養,即持久不懈的努力地修養和鍛爍,“以直(正義)養而無害”。如何“直養”?孟子說“必有事焉, 而勿止, 心勿忘, 勿助長。”即要持久不懈地以正義 (直道) 來培養正氣, 要專一修養,不能心浮氣躁;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急于求成。所以,這浩然正氣,也是磊落光明之氣。

人稟氣而生為人。由于我們不懂得養氣,再加上自己後天發展中氣被私欲污染了,結果就氣餒了,氣虛了,氣濁了。而孟子善于養浩然正氣,讓自己的氣始終充盈,這是多麼可貴啊!浩然之氣,是有道義相配,所以對天下之事,無所畏懼,能當大任而不動心。心不動如山,而身體裡充盈着浩然之氣,一切了然,無所疑惑,我心光明,無所畏懼,這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緻良知”,良心、良知、良能。王陽明認為,集義就是做每一件事都應符合良知的要求,這樣才龍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哪裡還會怕鬼呢?

旁邊另一個學生子莘又問:“那正直的鬼,不害好人,我們不怕。但是萬一有那惡鬼,他不管好人壞人都要害,還是不免害怕啊”

陽明先生說:“哪裡有邪惡之鬼能迷正直之人的?有怕的心理,就是此人心術不正的表現,是人的心把自己迷惑了,而并非是鬼迷惑了人。就像人好色,便是色鬼迷;貪财,就是貪财鬼迷;不應當發怒的地方發怒了,就是被怒鬼迷;害怕不該怕的,就是被怕鬼迷。”

總之,浩然正氣被污染了,人的心霧霾了,才會迷亂害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