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的,但是誤差還是有的。
《山西電子技術》期刊有論文,《淺談汽車車速裡程表設計》上面講:由于累計裡程和車輛的使用壽命、保養間隔有關系,所以裡程表誤差不能太大。
裡程小計為10km的時候,對比實際裡程,誤差為正負2%。
也就是說:你的車子裡程表顯示10km,實際跑的路程應該在9.8到10.2km之間。
裡程表通過輪胎轉速算出裡程國家計量規定有的,JJG 779-2004《車速裡程表标準裝置》上面講:用于指示車輪在行駛過程中,運轉總轉速對應的裡程的儀表,稱之為“裡程表”。
翻譯一下就是:裡程表是通過車輪胎轉速的多少,來推算出行駛裡程的,不是真的拿尺子在那邊量,這個不一樣。
因為車子出廠的時候,車輪的直徑和周長是固定的,所以隻要知道車輪轉了幾圈,然後再把周長一乘,不就是知道裡程數了嗎?
就好像我們不知道一段路有多長,可以拿步子去量,跨1步、跨2步……1步多少遠,乘一乘也是能算得出來的,對吧?
裡程表是如何工作的裡程表根據工作方式的不同,會分成機械式裡程表和電子式裡程表。
機械式裡程表老車上比較常見,長得和旅行箱上面的密碼鎖有點像,一排排在那邊轉的數字撥盤。
機械裡程表是有1根軟軸,一頭接着裡程表,另一頭接着輪毂或者變速箱的輸出軸的。
很簡單的道理:變速箱輸出軸不是在轉的嗎?它的轉速和輪胎轉速成正比的。
所以知道輸出軸的轉速,就已經可以推算出輪胎的轉速了,不用直接去輪胎上面量。
當輪胎轉的時候,這個軸不就一直轉嗎?因為是這軸先轉的,軟軸被帶動了,然後就傳遞到裡程表裡面,然後裡程表就被撥上去了。
比如說:這個輪胎的周長是1m,轉了1000圈,就是1000m(1公裡)了,是這麼來的。
但是,機械式裡程表容易壞。
《汽車實用技術》期刊上面有論文,《車速裡程表的工作原理及優缺點》上面講。
機械式裡程表在高速行駛的時候,因為車輪轉速太快,經常會導緻鋼絲軟軸疲勞,甚至是斷裂,從而使裡程表失效。
修起來也很麻煩,就直接壞掉了,幾乎就淘汰掉了。
現在大部分的車子用的是電子式的裡程表。
電子式裡程表是車速裡程傳感器來統計輪胎的轉速的,一般是裝在輪毂或者變速箱的輸出軸上面的。
主要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2種。
原理差不多的,都是:輪胎或者變速箱輸出軸,來帶動特定的磁鋼或者是齒輪産生一定量的電磁信号。
最後,行車電腦或者單片機根據電磁信号的多少,來推算出輪胎轉了多少圈。
接觸式的傳感器,軸頭會随着輪胎同步轉動的,就會磨損。
輪胎轉我也轉,月亮走我也走。産生磨損,後面就失效,成本也就更高了。
所以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都是非接觸式的車速傳感器了,這裡給大家詳細講一下。
它是由傳感器和特制齒輪2個部分組成的,齒輪是裝在輪胎或者是變速箱上面的。
齒輪随着輪胎和變速箱的轉動的時候,齒輪每一個齒,一檔一檔的,是會掃過傳感器的。
就導緻傳感器的磁場,不是發生改變了嗎?生成一個叫做“電磁脈沖”的東西。
轉一下就相當于我手扇一下,有個風吹過來,能感覺得到的那種。這個“風”是電磁脈沖,就傳到行車電腦上去了。
最後行車電腦隻要根據收到的“扇的風速”,脈沖數量,就可以簡單地算出來輪胎的轉速和裡程了。
輪胎會影響裡程準确度裡程表本身誤差是挺小的,2%了,但是有可能會有一些外在因素去影響精度的。
《中國計量》期刊上面有論文,《為何出租汽車計價器顯示裡程與汽車裡程表不符》有個說法。
輪胎型号、胎壓大小或者相關齒輪的磨損,都是會影響裡程表的準确性的。
假設我原來是205/55R17的輪胎,後面換了個205/55R16的輪胎,17寸變16寸了。
輪胎半徑是相差了25.4mm的,裡程誤差也會達到3.9%,幾乎是廠家允許标準的2倍了。
所以以後自己換輪胎,尺寸還是要注意一下的,尤其喜歡改裝的朋友們。
還是用前面跨步子算距離來說:我知道自己一下子能邁個1.2m,但今天穿了條緊身褲,就是邁不開,一腳就隻有1m,最後算出來的有可能差别就比較大了。
倒車算不算行駛裡程
既然裡程表是根據輪胎轉速來算的,我考你個問題:倒車的時候算不算?是加的還是減的?
裡程表其實我們平時用用,精準點、不精準點其實也相差沒那麼多,關鍵是什麼?買賣二手車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這個表是可以調的。
怎麼調?我們還拍了一個視頻,有興趣你可以看一看,防患未然。
當然,知道了怎麼調,怎麼查出人家是調過沒有,也是有着落了,對吧?
關注「備胎說車」,回複關鍵詞「儀表」就可以了。
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幹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你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