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
這話聽起來朗朗上口,便讓張姐深信不疑。
半個月前,張姐聽人說黃芪補氣生血,裡面還含有多糖類的物質,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于是她托兒子買了幾包上等的黃芪。
可沒想到黃芪吃了一段時間,張姐的氣虛不知道有沒有補好,倒是出現了一系列的上火症狀,有天最近還出現了流鼻血的現象。
張姐想着是藥三分毒,該不會是黃芪把身體搞壞了吧。緊接着,她便去了附近的醫院,可哪些得醫生說是上火,可能是吃黃芪所導緻。
張姐不明白了,黃芪明明是補氣的,怎麼還會上火呢?
《日華子本草》記載,黃芪能“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
與張姐了解到的情況屬實,黃芪确實具有補氣的作用。但是補氣類的中藥都存在一個特點,大多是溫性類藥物。
黃芪甘溫升補,入脾、肺經,健康人群服用能幫助陽盛熱氣,但是如果是陰虛火旺、脾胃虛弱,或者本身就容易上火的人群服用黃芪,便會适得其反,出現上火的情況。
換句話說,本身“火旺”的人,吃黃芪相當于補“火”,時間長了就容易上火。
黃芪被稱為補氣之王,常被人用來補氣,但是吃不對容易上火,那麼西洋參補氣是不是更好呢?
小編從兩者的性狀來跟大家說說它們之間的區别:
黃芪
上面我們說到,黃芪是溫性藥物,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作用,比較适用于體内寒氣過多的人。這類人吃黃芪,可以起到趕走體内寒氣和補氣的作用,例如氣虛或者陽虛的人。
西洋參
西洋參在性狀上,與黃芪不同。西洋參性寒,除了補氣生津之外,還可以清火除煩,因此比較适用于氣虛的人,服用後不利于出現上火的情況。
那麼,對那些不得不吃黃芪,但是吃了又上火的人,應該如何化解呢?
01 控制用量
我們可以控制黃芪的用量,每日的攝入量盡量保持在5-10g,也就是大概5-10片左右。
02 搭配3種中藥服用
黃芪上火的原因是因為它是溫性類的藥物,我們可以搭配麥冬、金銀花、栀子等等中藥來配伍,這些藥物為寒性,搭配起來能降低黃芪的藥性。
黃芪雖好,3種人少碰
01 腎陰虛、濕熱者
腎髒是人體的代謝器官,若已經出現了腎陰虛的現象,不建議再吃黃芪,或會加重腎虛。濕熱者本身具容易上火,吃黃芪反而會适得其反。
02 肺結核
肺結核患者往往會出現口幹舌燥、身體發熱、頭痛等症狀,這時服用黃芪,可能會加重頭痛等症狀。
03 孕婦
懷孕時服用黃芪可能會引起腹内羊水減少,增加分娩時胎兒的風險。
黃芪被稱為“補氣之王”,很多人都會用它泡水來補氣。
但中醫講“是藥三分毒”,在服用黃芪這類中藥時,需辨别清楚自己的體質再服用,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資料:
[1]None.黃芪一身寶,可惜3類人需忌口[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9:42-42.
[2]江燕.黃芪藥理作用及在方劑配伍方面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232-233.
[3]福如海.人參和西洋參要區别對待[J].東方藥膳,2014:51-5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