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80p标清分辨率到720p高清再到1080p全高清緊接着到最近的4K、8K超高清分辨率,不管是電視還是投影機屏幕分辨率一直在不停的提升。分辨率越高,我們所能看到的畫面就越清晰,色彩就越豐富,細節自然也就越突出,所以現在4K投影市場已經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目标。我們天天講的4K究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有着什麼樣的标準呢?
分辨率越高畫面越清晰色彩越豐富
其實早在2012年8月,ITU(國際電信聯盟)就推出了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以下簡稱Rec.2020)超高清電視廣播系統與節目源制作國際标準。Rec.2020為超高清定義了兩種16:9數字顯示規格的物理分辨率:3840×2160與7680×4320,即4K和8K的物理分辨率,自此拉開了4K超高清的序幕。
2014年,德國天空電視台便通過衛星首次4K直播了德甲拜仁慕尼黑和雲達不萊梅的比賽,開啟了4K的新征程,但是一直沒有什麼較大的發展,正當人們以為4k的勢頭有所削弱的時候,目光超前的投影機廠家就推出了4K家用投影機,由此4K開始逐步升溫,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
4K清晰度是1080P的4倍
2015年3月26日,索尼中國專業系統集團在CCBN展會上向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交付中國第一輛4K轉播車,這也是國内首次具備4K/高清同播能力的現場制作系統。現在随着越來越多的演唱會,發布會和現場直播等活動開始采用了4K轉播系統,以及各大電影制作開始轉向4K技術等衆多的因素促使4K時代逐步向我們走來。
4K普及之路片源很關鍵
4K時代雖已逐步向我們走來,但是也并不代表普及之路會很通暢,首先4K片源問題就是普及之路上的一大障礙。
片源問題就是普及之路上的一大障礙
真正意義上的4K電影是由4K攝像機拍攝,用4K放映機放映的。但是有些4K電影是由35mm膠片拍攝的,然後再轉成4K的數字格式,由于膠片電影的分辨率與4K分辨率大緻相當所以轉成4K數字格式之後也能保證擁有較好的清晰度。
理論上35mm膠片拍攝的電影後期轉成4K格式也已經到達了要求,但是由于各種限制因素35mm膠片拍攝的視頻的清晰度是無法達到 4K 放映要求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換用70mm膠片拍攝。
此外4K直播的實現需要更換一整套完整的錄制、采集、制作、轉碼設備,在影片的錄制和制作中成本較高。
網速達不到令人很頭大
網速達不到令人很頭大
與1920x1080分辨率的影片相比,4K視頻内容對網絡速度的要求更加嚴格。播放真正意義上的4K影片往往需要50Mbps及以上的網絡速度作為支撐,但是根據數據顯示,大多數中國家庭還在使用着不到30Mbps的網速,這種網絡速度顯然難以支撐4K視頻的播放。我們誰都不想花高價買來4K投影後,一直緩沖中觀賞4K影片。
4K視頻存儲壓力大
除了片源和網速制約4K發展外,4K視頻的存儲壓力也非常大。我們現在下載一部高清影片往往需要幾G的空間來儲存,更不用說畫質更清晰的4K資源了,需要的可不止是幾G的空間。
4K視頻儲存壓力大
我們都知道iPhone 6S支持4K拍攝,從iPhone 6S4K視頻拍攝的設置界面來看,錄制1分鐘4K視頻需要375MB空間,如果我們想拍攝一個小時左右的視頻大概需要21.97GB的空間來儲存,20多G這可不是個小數字。
4K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素衆多,但好在各個領域都開始“對症下藥”,各種限制4K發展的制約因素開始被逐一擊破,相信不久的将來,會有更多的用戶體驗到4K帶來的獨一無二的觀影享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