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老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五年前的你身強體壯,而現在的你也許一身病痛。你已不是從前的你了。
我們生命從出生開始,我們成長,我們發展,然後死亡。
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會死,那麼和人類發育最不一樣的昆蟲呢?
昆蟲會死于衰老嗎?
答案是肯定的,昆蟲确實會死于衰老。
活着是一個受混沌支配的過程,身體隻能維持這麼長時間。即使是肉眼無法看到的細菌細胞也會衰老,在分裂時就會因為分裂不均勻而産生兩個不同的子細胞。
當然,自然界中,也有一些例外,少數的水母,比如燈塔水母,是可以逆轉衰老的,可以從生命循環中成熟的水母體逆轉變回水螅體。
但是,大多數昆蟲活不到一年(不包括休眠階段),極個别的昆蟲壽命驚人,也是因為它們在惡劣環境中有休眠行為。
例如:有些種類的蟬生命周期可以長達17年,蟬之所以會活那麼長時間,是因為它們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生活在地下一動不動。
而我們人類卻不能如此,所以當蟬一動不動的時候,也許你已經從出生成長到了高中畢業了。
成年壽命極其短暫的蜉蝣,實際上也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發育成成蟲,而發育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于環境條件。
昆蟲由于環境的變化,壽命也會不一樣,但是昆蟲終究逃不過衰老而死的命運。
在野外,死于老年的昆蟲是幸運的。大自然非常殘酷,當你開始衰老虛弱時,大多數昆蟲會凍死、中暑、餓死或成為别人的午餐。
昆蟲的死亡率非常高,為了種族的延續,它們隻能通過繁殖大量的後代來對抗高死亡率。
如果不是在野外,而是在圈養的情況下,昆蟲變老會發生什麼?
蝴蝶、飛蛾和蟑螂
當昆蟲成年後,它的皮膚不再蛻皮。
蛻皮是昆蟲自我修複的過程。傷口可以在蛻皮過程中愈合,大多數昆蟲甚至可以在蛻皮後再生四肢。當昆蟲一旦停止蛻皮時,也就意味着它們的愈合功能受到了影響。
由于四肢和翅膀不能被修複,正常磨損造成的損傷會逐漸累積,并随着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明顯。
像燕尾蝶這樣古老的昆蟲,也會因為翅膀受損,而導緻飛行困難。而此時的燕尾蝶可能不會死于衰老,而是成為捕食者的午餐。
蜜蜂
蜜蜂的衰老迹象和蝴蝶、飛蛾和蟑螂相似。
它們的翅膀也以同樣的的原因折損,身體上薄薄的一層毛發在進入和離開蜂房幾個月後也會掉落。
工蜂的行為也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成年後,它們開始成為看護蜜蜂和照顧幼崽的管家,後來它們被提升為覓食者,它們尋找花粉并把信息帶回蜂巢。
但在它們生命的最後幾天裡,它們會更加積極地保衛蜂巢,甚至犧牲自己去襲擊入侵者。
你若很不幸經常被蜜蜂蟄,你就會發現,蟄你的蜜蜂大部分就是光秃的“年老蜜蜂”。
螳螂、食蟲椿象和粉虱
有的昆蟲沒有明顯的衰老迹象,所以很難區分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昆蟲。
螳螂和獵蝽衰老後,移動速度開始變慢,開始難以捕捉獵物。不久之後,它們停止下蛋,然後在某一天死在了籠子裡。
值得注意的是,螳螂或獵蝽在野外死于高齡的概率很小,大多數昆蟲在第一次霜凍後就會死亡,根本沒有機會死于老年期。
是什麼使昆蟲衰老?
新陳代謝是調節昆蟲實際壽命的最重要的過程。
大部分由衰老造成的損害,在昆蟲身上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
新陳代謝中,有氧呼吸會産生“自由基”,這種自由基會破壞DNA,導緻突變。自由基還會産生一些化合物(如脂褐素,又稱老年素),昆蟲無法代謝。
盡管每個機體都存在循環和修複機制,但這種損傷最終會累積并導緻細胞功能下降和細胞死亡。
我們也遭受着這種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熱衷于追逐抗氧化産品。
與衰老有關的調節系統非常非常複雜,但衰老損害在很大程度上是細胞再生系統衰退和代謝副産物損害累積的綜合結果。這就像汽車發動機一樣,當頑固的副産物堵塞系統時,發動機的物理磨損就聽其自然了。
如果昆蟲能自然死亡,那麼它們會如何死亡?
如果把昆蟲關在籠子裡,并且保護它們不受捕食者、疾病和自然因素的侵害,那麼昆蟲死亡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脫水。
當他們開始衰老虛弱後,無法為自己獲取食物和水,一旦昆蟲不能養活自己,就沒有什麼能讓它活着。
總結
昆蟲的死亡原因多種多樣,但通常不是由于年老。
許多昆蟲表現出勞損的迹象,因為它們失去了治愈的能力,這使它們很容易成為捕食目标。
而有的昆蟲可能沒有明顯的衰老迹象,但是最終,這些昆蟲會變得虛弱,無法為自己獲取食物或水,大多數會死于脫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