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奇葩,因為我們腳下的地球不論從外表還是元素構成來看,都是一顆普普通通的岩石金屬天體,唯一有點不同的就是地球表面的70%都被海洋覆蓋。
但考慮到海洋最深不過12千米,而地球的半徑達到了6371千米,所以地球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岩石金屬橢圓球體,和生命産生不了半點聯系。
提出“地球是活的”這一想法的,其實是美國地質學家,因為他們最近在分析20世紀的地下核試驗産生的地震波數據時,意外發現了“地球的呼吸”,即一種周期為6年的,來自地核的神秘震蕩。
這可是個了不得的發現,因為之前的地球形成理論一直認為内地核的轉速是恒定的,地球誕生45億年來雖然地殼和地幔會發生些許變化,但蘊含地球絕大部分質量和能量的地核應該是恒定自轉的才對。
但現在這一理論被打破了,地核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了,而是會以6年的周期進行反複運動,實在是有點像地球的呼吸。
從目前科學界給地球制作的剖面模型來看
我們腳下的地球其實就是一個洋蔥,從最表層的地殼到地幔再到地核,其中地幔還能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還能分成外地核與内地核,外地核說白了就是液态鐵鎳流動,它們的流動産生了籠罩整個地球的磁場,而被液态鐵鎳包裹的内地核,就是地球真正的心髒,它的大小僅相當于一個冥王星,但質量卻占到了地球的16%。
新取得的地震波數據表明,内地核的周期性活動一直在影響地球的自轉周期,進而導緻了地球自轉會以6年為一個單位發生變化。
比如1969年至1971年期間,地球内地核的轉速要略慢于地幔的轉速,而在1971年至1974年期間,地球内地核的轉速要略快于地幔的轉速。
總體而言,内地核的轉速至少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在以6年為周期往複振蕩,這意味着每隔6年時間人類的各種計時器就要人工校準一次,否則就會出現“一分鐘有61秒”的情況。
但除了地核周期性的活動外,還有其他證據證明地球是活的嗎?
上世紀60年代末,英國大氣科學界和美國生物學界一起提了“蓋亞假說”,他們認為整個地球大氣圈與生物圈,就是一個具備生命力的龐大有機體,有機的生命和無機的岩石一起讓地球變成了一個具備自動調節能力的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命在适應環境的同時也在改造環境,而環境反過來又會給生命帶來各種影響,除了生命之外地球本身的大氣環流帶來的各種天氣活動,也是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之一。
正是在無機物與有機物的共同協作之下,地球才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而一旦共同體内部發生了不可逆的轉化或者意外,比如小行星撞擊之類的事件,那麼這個共同體将無法維持原來的平衡,地球也将進行自我調節來恢複出廠設置。
于是乎地球上就發生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物種大滅絕都能被看作是地球本身的一次格式化,在這個基礎上産生的新物種會和整個環境構成新的共同體,直到下一次平衡再被打破,地球再一次進行格式化為止。
但人類很明顯是個例外
因為也許地球自己都沒想到有機物能産生智慧,而具備這種智慧的人類文明不但有能力大規模改造環境,甚至還能輕易離開地球一走了之。
目前來看隻要人類在地球環境到達極限之前,就掌握大規模宇航技術離開地球,前往月球或者火星甚至更遠的星球,那麼地球的周期性振動也好,蓋亞假說造成的周期性格式化也好,都無法對人類文明産生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