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兵人回來的感動瞬間?■本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黃 超 馮胡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盤點那些兵人回來的感動瞬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本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黃 超 馮胡怡
“拿着路上吃,有機會一定要回來看我們!”8月30日一大早,連夜趕了3個多小時路的維吾爾族群衆卡德爾一家,來到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某中隊門口,看着一個個熟悉的“兵兒子”就要離開,57歲的大娘古麗巴哈爾眼淚汪汪地把還熱乎的馕餅使勁往退伍戰士手裡塞。
每年老兵退伍時,維吾爾族大叔卡德爾一家都要來中隊送别“兵巴郎”。這個習慣,他們已堅持整整34年。緊緊擁抱着退伍戰士徐明輝,67歲的卡德爾眼淚止不住地流,“沒有這些‘兵巴郎’,我的日子恐怕都沒法過。”
上世紀80年代,中隊組建。由于中隊營區和卡德爾家隻隔着一塊菜地,“兩家人”像一家人一樣生活着:開春,卡德爾施肥育苗,官兵們幫忙松土種菜;秋天,大叔收割莊稼,官兵們幫忙搬運。
有一年,卡德爾意外受傷導緻左眼失明,妻子又體弱多病,一家人生活特别艱難。了解情況後,中隊決定幫鄰居渡過難關:安排戰士幫忙割草料、打掃羊圈、收割成熟的莊稼,請來獸醫為羊羔治病,邀請農技專家給果樹除蟲……
此後,卡德爾一家遇到困難時,中隊官兵總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2015年初,一場大雪壓塌了卡德爾的老屋。正當卡德爾無助絕望時,支隊與他所在的伊甯市巴彥岱鎮墩巴紮村簽訂了扶貧幫困協議。大叔做夢都沒想到,在中隊指導員蘇忠永的陪同下,扶貧工作組駐村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他家蓋新房。工作組先代表支隊援助卡德爾3萬餘元救急資金,又協調當地政府在政策範圍内為他辦理富民安居房補助。很快,新房破土動工。
衆人拾柴火焰高。開工那些天,每天都有官兵前去幫忙,攪拌水泥、搬運磚塊、粉刷牆面,大夥幹得熱火朝天。新房建好後,中隊還為卡德爾量身打造“養羊 養鵝 打馕”的脫貧路子,并聯系支隊保障處對口協調銷路。卡德爾手藝好,馕烤得又香又軟;他又愛鑽研養殖技術,養的鵝、羊都肉肥味美,很受歡迎,日子很快紅火起來。
官兵付出真心,群衆回報真情。卡德爾大叔經常在家裡擺上一桌飯菜,邀請官兵來做客。在不少官兵的記憶裡,他們的生日都是在卡德爾家過的。
2018年12月,中隊移防,營區離卡德爾家遠了很多。沒想到冬季老兵退伍時,卡德爾大叔一家居然騎三輪車頂風冒雪來到中隊。望着滿頭雪花、棉衣濕透的卡德爾大叔,官兵們感動不已。
每年送别退伍老兵,已經成為卡德爾一家雷打不動的習慣。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一家人擔心不能前去送老兵,急得幾個晚上睡不好覺。後來,得知伊甯市“解封”,老兩口激動得直抹眼淚。
考慮到路上要經過好幾道防疫安檢,大叔全家人這天淩晨兩點多就起床了。他和老伴忙着烤馕餅、炸馓子,用幹淨的布一層層包好;小孫女麥迪娜則對着鏡子梳妝打扮……
淩晨4時許,一家人穿着厚厚的衣服,打着手電出發了。一想到“兵兒子”們就要走了,卡德爾一個勁地催女兒女婿快點。
載着退伍老兵的大巴緩緩開動。“敬禮!”當大巴通過大叔一家人面前時,車上的退伍老兵整齊列隊,向他們敬了最後一個軍禮。目送着退伍老兵們離去,古麗大娘早已泣不成聲。
大巴漸行漸遠,退伍老兵們透過窗戶向後望去,卡德爾一家還站在原地不停揮手,一家人的身形越來越小,慢慢消失在晨光裡……退伍老兵們知道,即使離别,他們還會和卡德爾大叔一家彼此牽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