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大衆集團2015年對外發布電動車MED平台,已經過去了差不多7年,而2015年國内主流的電動車型還是北汽新能源的EV系列,那時候在國内還有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基于電動化平台打造的車型,而且電動化平台也是個模糊的詞彙。不過你要說大衆集團高瞻遠矚吧,事實上大衆的ID系列又并未捷足先登,甚至在國内很多新勢力品牌的車型開始走量後,大衆才把ID系列帶到國内市場。當一衆新勢力渴望重新洗牌之時,傳統大廠正式加入了戰鬥,故事也變得有意思了。今天的主角上汽大衆ID.3,也是扉旅汽車小編近期很想體驗的一台車,原因有2:一個是ID.3是小編覺得目前ID家族賣相最好的一台車(下面會講原因),另一個是自己也動心,如果體驗不錯可能就下單了。那麼結果怎麼樣呢?最後告訴大家。
#目前ID家族最值得買的一台車(個人觀點)
ID.3在歐洲市場銷量長居前三,多數時是第一。這與不同地區的用車場景和用戶偏好有直接關系,畢竟自始至終,兩廂車都是歐洲市場的硬通貨,燃油車是,新能源車也不例外。結合上國内用車場景和用戶偏好來看,ID.3賣的不如ID.4,或者說ID.3賣不過三廂車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多數國人以大為美的傳統觀念擺在那。
回複小标題,結合定位,目前ID.3的對标競品真不多,但ID.4以及ID.6的競品可就太多了,自主品牌、新勢力品牌乃至于老對手豐田、本田,基本上都想要在20-30萬元新能源SUV市場紮根。在燃油車市場,大衆在國内打下的基礎沒啥品牌能撼動,但當燃油車情懷逐漸消失,新能源這條全新的跑道也是全新的開始,就賣相來說,ID.4和6還不到說脫穎而出的标準,積累用戶的主要方式還是百年燃油車曆史積澱下來的底盤質感,雖然技術底蘊這一塊不是一個新誕生沒幾年的品牌能夠短時間拿到手的,但論炫技和營銷能力,很多新品牌的車型都成為了黑馬。綜上,進入新能源跑道,一切不能說重新開始,但新老品牌之間的差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被縮小了很多。
ID.3,全系14.9888-18.2288萬元,四舍五入就是15-18萬元。你會發現能找出來的直接競品還真沒啥,或者說是都有些牽強。合資的現在沒有,自主的按照尺寸和定位來看,比亞迪海豚、歐拉好貓,也就是它倆了,大體上來看都屬于是比較有個性的兩廂電動車,而且和ID.3的潛在用戶畫像很接近,要是這樣比的話,那ID.3就有一個比較客觀的“短闆”了,就是價格比不過。沒試過這台車之前,我确實也是這麼想的,但試過之後,我發現了ID.3能在歐洲市場一衆兩廂電動車中賣的最好的原因。就好像是高爾夫一樣,賣的價格和速騰差不多,乍一看沒啥性價比,但卻是大衆投入心血非常多的一台車。
#開起來:噱頭少,有樂趣多質感也不錯
提到電動車,與駕駛樂趣挂鈎的自然有犀利的加速,但這台ID.3并不能在這方面給你帶來強烈的感官體驗,換句話說這并不是這台小車刻意去注重的點。57.3kWh的三元锂電池、單電機的總功率為125kW,峰值扭矩310N·m,我們用手機測了一下它的百公裡加速,最好的一次成績是8.1秒,和1.4T的高爾夫差不多,所以老實說,你不用對它的動力表現抱有太大期待,但在城市裡開,它的動力儲備卻能讓你開着的非常爽。
0-60km/h的加速表現可以用迅猛來形容了,0-100km/h的加速成績主要也是因為後半段占用更多時間,所以城市通勤這種工況下,你可以理解為它是一台電動GTI(感性層面),動力表現以及響應速度都非常幹脆,電動車先天的線性優勢,不會讓駕駛員感到一絲不悅,各個速域都是非常平順。比起很多品牌的電動車,ID.3的加速踏闆表現的更跟腳,能夠很好的感知到駕駛員的意圖,“給就有,松就停”。很多朋友可能不理解我這麼說的意思,舉個例子,燃油車加速要靠變速箱完成換擋動作,難免有頓挫等銜接問題,電動車則不需要考慮這一點,本應很平順,但很多電動車動力輸出的調校卻不太理想,也會出現輕踩踏闆加速慢、沒勁兒,稍微深踩又蹿出去的感覺。ID.3不會,這就是跟腳的感覺。
ID.3提供多種駕駛模式,但不同模式下的反饋區别并不大,ECO模式下加速同樣輕快,運動模式下和舒适模式差不多,就是動能回收力度更明顯,B擋的動能回收最強,也可以看作是“單踏闆”模式,不過ID.3的B擋還不足以讓駕駛員徹底解放右腳的左右移動,動能回收力度不算很強,到不了“松油門就刹車”的地步,市區通勤代步使用的情況下,還是别吝啬踩制動踏闆。
重頭戲來了,ID.3是時下比較難得的采用後驅方式的電動車,理論上來說,可玩性絕對比高爾夫要高。換句話說,高爾夫做不到的漂移, ID.3可以小玩起來。重點是ID.3的輪胎寬度隻有215mm,而尺寸卻達到了20寸,典型的又大又窄,如果你想嘗試讓ID.3的後輪打滑,找一片空曠無人的場地,帶着一定方向将加速踏闆踩到底,車尾就能滑動起來。小編簡單比劃了一下,滑起來不難,但真想要在滑動中很好的控制車輛方向,或者說保持一段漂移姿态,那真心不容易,車比較重,而且重心比較高,又沒有LSD加持,心裡感覺有點懸。但話說回來,ID.3也不是為了讓你去漂移的,後驅的形式,也隻是關于更多駕駛樂趣的加分項。
這裡說下輪胎,我們拿到的這台頂配車型,輪胎尺寸是215/45 R20,是很冷門的型号,生産這個型号的輪胎品牌本來就少,再加上ID.3國内的保有量還稱不上多,所以要想換胎,大概率就要去4S店了,小編了解到的米其林PS4S一條胎要2300元左右,預計4S店更換原車輪胎,價格大概也得2000多,絕對不便宜。
ID.3的行駛品質,老實說有些部分是不如高爾夫的,比如說對噪音的抑制,高速行駛時會覺得車内的安靜成度沒有高爾夫做的出色,但來自底盤方面的反饋,我覺得很接近,或者說差不多。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後多連杆式獨立懸架,和高爾夫一樣的感覺,充滿韌性。懸架初段較為硬朗,路感挺清晰,中段又能化解掉一些比較大的颠簸,通過減速帶,車内絕對不會覺得過于颠簸,這是區别于同價位内絕大多數新能源車的一點。另外,“德國車跑高速穩”這個老傳統,在ID.3上也有體現,盡管時速在120km/h風噪和路噪都不小,但底盤方面的反饋依舊顯得很紮實,不會提醒駕駛員“車已經發飄了,減速吧”。
ID.3和之前試過的ID.4,在轉向方面都給我帶來了巨深刻的印象,接近于不可思議的轉彎半徑,能讓它們在普通車根本無法一把掉頭的環境下,從容的一把轉過來,如果你第一次開,一定吓你一跳,尤其是ID.4。而ID.3的最小轉彎半徑時5.05米,你會發現輪胎的角度能轉的非常大!行駛方面做個小總結,ID.3的整體性非常好,雖然它不能帶來上頭的體感加速,但不上高速的情況下,它也能當作一個小鋼炮來開了,靈活性比高爾夫還棒,市區穿梭通勤讓駕駛員的極為輕松。整體行駛品質比海豚、好貓這樣的車型更出色,尤其是底盤感受。不過ID.3的坐姿比高爾夫高了不少,介于一般轎車和SUV之間,坐姿和運動不太搭邊兒。
#看起來:說它不好看的年輕人很少吧
如今的車型設計百花齊放,普遍都還不錯,但LOW的也大有人在。ID.3的設計,總結起來的話,應該是很少有年輕人覺得不好看吧。可能在燃油車時代,你可以說大衆太保守,但來到新能源時代,那你就是冤枉它了。
還是那句話,審美這東西沒有個标準答案,所以對于ID.3的設計,小編也沒必要再面面俱到的去給大家找形容詞,幾個數據給到大家。ID.3的軸距是2765mm,比高爾夫長了134mm,比速騰長了34m,數字大家聽了可能沒啥直觀感受,這麼說吧,超過100m,也就是10厘米,就等同于是越了一個級别。
再看高度,ID.3的高度來到了1568mm,比高爾夫高了97mm,此前的高爾夫·嘉旅的高度是1574mm,基于尺寸來看,ID.3可真不像是一個歐洲人眼中的緊湊兩廂車,反倒是有種跨界車的感覺。但是利用設計,又營造出了一種很緊湊的感覺,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它非常有特點。
不信你看,高爾夫的後尾門開啟的高度可沒這麼高,但也不用有疑慮,圖中的體驗者身高176cm,身材嬌小一些的小姐姐,關門也不費勁。
#用起來:長軸距真香
ID.3的内裝相比之下沒外觀那麼大膽,總體很清爽。車機系統和方向盤的樣式以及細節之處的操作方式,依舊很有熟悉感。物理按鍵少了很多,而且僅有能看到的像是按鍵的地方,都變成了觸控形式,電子換擋杆放在了方向盤的右側後方,和寶馬i3很像。
雖然保留了一鍵啟動按鍵,但實際上要是揣在兜裡,上車後踩下制動踏闆,車輛即可通電,往前走就向前轉擋杆,倒車就向後轉,停好車按一下P擋,沒有學習成本,開過兩次就很順手了。
座椅出人意料地變軟了,這是我沒想到的,以往一些大衆的燃油車,座椅填充都稍稍偏硬,ID.3則優化了這一點,前排座椅坐起來很舒服,包裹夠、質地軟,高配車型有座椅加熱,但副駕駛依舊是手動調節的方式,這都2022年了,沒必要這樣了吧。
看空間!體驗者身高176cm,坐在ID.3的後排,無論是頭還腿,空間餘量都很充裕,上一次在一台兩廂車型上見到這樣的表現,還是在日系車型上。所以說,ID.3是一台怎麼看都不顯大,但實際上不用去擔心空間的車型。當然了,坐姿也快趕上一些小型SUV了,後排區域的視野也不錯。
後備箱容積表現和高爾夫差不多,放大件行李就得放倒第二排座椅了,日常使用是挑不出啥問題的。但後備箱沒有預留電源,後來小編查了一下配置,發現低配車型有,高配沒有,這有點奇怪。
#充電&Carplay:
ID.3上57.3度的電池容量,可以提供450公裡的續航(CLTC),官方标定的快充時間為40分鐘,但其實這隻是充到80%所需的時間,ID3默認是充電到80%,當然你也可以在設置裡調節成100%,那樣時間大概需要1小時15分鐘左右。
小編在自家的車庫公共充電樁實測充電時間,的确很快,跟官标幾乎無差别。充電功率可以達到73千瓦。按照2元/度電的價格(電費 管理費),充到80%大約90塊錢,可以跑340公裡,就按300公裡算。大約1塊錢可以行駛3.3公裡。
按照每天出行上下班,假設來回20公裡計算,一個月600多公裡,那麼電費大約是200元,如果是油車,按照目前這個變态的油價,怎麼也得Double一下,400元的油費。
ID.3的多媒體自帶Carplay功能,客觀的說,大衆的車機,尤其是在UI和操作上,體驗感都很一般,Carplay的出現能很大程度彌補這個短闆。至于音響效果嘛,隻能說就是這個價位應有的樣子,跟林肯等豪華品牌上的音響效果差别還是有的。
藍牙協議握手,WIFI數據傳輸,ID.3的Carplay支持無線連接,連接速度比較快,但穩定性有待加強,有時候會中途斷開再連接,會出現有畫面沒聲音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小編手上帶的蘋果手表iwatch,可以安裝ID.3(大衆)的APP,實現查看剩餘裡程,空調和車輛位置等功能,算是一個小驚喜。
#全文總結:
先說結論,對于沒有SUV意向、轎車沒有情懷的朋友來說,ID.3是台推薦購買的車型。相比之下,它沒有其它品牌那麼多的噱頭,但卻是很好用乃至于回頭率不錯的一台車。底盤夠出色,也有一定的駕趣,整體非常好開且很好上手。隻是某些配置和車内的用料,還是有可優化的空間。它的主要使用場景還是城市,以北京為例,日常解決通勤需求,周末京郊轉一轉,它都會讓駕駛員覺得很惬意,而且用車方面也不存在什麼富貴病。但如果有長期高速通勤等需求,這類車型就不太适合了。最後回答下小編買不買的問題:在一台燃油車基礎上,選擇一台通勤車,不想買貴的原則下,年底前,20萬以下如果沒有讓小編更心動的車型,那就去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