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貧困縣脫貧攻堅目标任務

貧困縣脫貧攻堅目标任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9 03:44:13

高粱穗打包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去年,地處半山區的延壽縣興山村,在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帶領下,種上紅高粱,企業按訂單收購,效益竟然是玉米的兩倍多。今年,村民“甩開”村幹部直接與企業搭上鈎,高粱種植面積一下從200多畝增加到3000畝。

種植結構的調整,讓興山村很多貧困戶的腰包鼓了,而調整的背後體現的是延壽縣精準扶貧的準确度。

怎麼讓精準扶貧更有效?在延壽縣委書記封殿輝看來,必須确立一套精準扶貧制度,依靠制度,全面保障扶貧攻堅“誰來扶、扶什麼、怎麼扶”三個環節都精準、都有效。

貧困縣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之路)1

發展鴨田稻特色種植業實現精準扶貧。

A 誰來扶? 五方“組團”形成精準扶貧合力

走進延壽,你在村屯裡随便拉住一位扶貧幹部或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問他延壽扶貧有啥高招?他會脫口說出一個數字——11677。

數字簡單,它卻濃縮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精準扶貧的總體思路。

前兩個1,一個是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标,一個是實行縣委的統一領導;6是做到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6個精準;第一個7是組建專業扶貧隊伍、精準幫扶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社會幫扶力量、行業脫貧攻堅推進組、中省縣幫扶部門、貧困人口本身7支扶貧力量;第二個7是實施發展産業、易地搬遷、生态補償、注重教育、發展電商、開發旅遊、社會保障7項脫貧措施。

11677,既提出了目标,更給出了辦法。

最關鍵的,就是明确了誰來精準扶貧的問題。扶貧、扶貧,僅僅由貧困戶、貧困村自己出力想辦法,“扶”從何來?所以,11677的第一個7就明确了精準扶貧的7支力量,而這7支力量的後盾,是由政府、企業、銀行、社會、貧困戶五個方面來“組團”。

五方“組團”,形成精準扶貧合力,這是延壽着力布下的第一手好棋。引進紅山草豬養殖項目,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首先,政府搭台。去年3月,延壽縣派出專項考察團,趕赴通遼紅山草豬養殖基地考察。品種好、易飼養、效益高,讓延壽決心引進紅山草豬這一精準扶貧項目。

随後,企業唱戲。全國最大的紅山草豬經營企業——億利新中農公司,在延壽建立養殖基地,并通過合作方式,向貧困戶推廣紅山草豬飼養。

項目有了,可貧困戶手裡沒有錢。此時,銀行出場。凡入社貧困戶均可申請貸款購買豬崽兒。

最後,經過規範飼養的紅山草豬每頭可使貧困戶獲得平均1000元的淨收益。

一家炖肉滿屯香,這是貧困戶對紅山草豬肉好吃的形象描述。

香從何來?正是延壽縣精準扶貧的各方力量形成了合力,使草豬養殖富了養殖人、闖出脫貧路。

貧困縣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之路)2

發展特色種植産業助力精準脫貧。

B 扶什麼? 産業造血為貧困戶貧困村量體裁衣

這是一個家庭的脫貧故事——

“我要進10噸化肥,最低多少錢?”早春二月,延壽鎮福山村村民王雪坐在電腦前,正在與化肥廠砍價。

王雪是個返鄉大學生,母親上了歲數、身體不好。王雪一隻手天生有殘疾,其他貧困戶可以吃辛苦、幹些體力活兒,她卻做不到。但王雪有個活泛的腦瓜,一個電商項目,讓她實現脫貧夢。

去年,王雪在村委會一間辦公室裡成立了淘寶服務站,注冊了“一心一意為鄉親”的ID。她的淘寶店裡農産品、日用品一應俱全,還可以按村民需求,預約進貨。王雪還幫村民組織團購,價格比正常的團購還便宜。

“我曾5天賣出過30多噸化肥,厲害不?”提到自己的淘寶店王雪十分驕傲。小店火了,王雪家也脫貧了。她打算在鄰村開設分站,帶動更多年輕人創業緻富。

這是一個鄉村的脫貧故事——

“點爐子生火做飯,在我們村早就過時了。”在新能源材料加工車間裡,加信鎮新建村黨總支書記孫立臣侃侃而談。

新建村的新能源開發專業合作社可以回收村民的稭稈,加工成顆粒燃料。村民告别了柴草燃料,沒了煙氣灰土,顆粒燃料還為村裡換回了真金白銀。

新建村的合作社不止一家,水稻、葡萄、畜禽等一共7個。引進項目、抱團創業,全村121戶貧困戶,有的加入合作社,有的成為雇工,不僅自己脫了貧,而且村集體經濟也逐年壯大。

貧困戶和貧困戶不同、貧困村和貧困村也不同,努力讓每個貧困戶、貧困村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脫貧項目,解決“扶什麼”的問題,這是延壽縣精準脫貧的關鍵所在。

延壽縣“11677”第二個7就提出可以通過易地搬遷、生态補償、發展電商、開發旅遊等多種方式、多種産業來精準脫貧。

扶貧從輸血走向造血,産業扶貧是必由之路。産業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立足于區域經濟亮點,延壽縣推進發展了稻米、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光伏、養生旅遊、電商、林果、亞麻、醫藥九個産業。近三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超過10%,半數以上來自特色産業。

産業扶貧,龍頭企業要給力。鼎新生物是延壽縣的一家龍頭企業,已建成沙棘生産線4條,年産沙棘系列産品100萬盒。該企業的首個沙棘種植基地面積超過萬餘畝,其中租賃貧困戶土地3000多畝。土地流轉後,貧困戶不但吃“租子”,還可以通過種植沙棘再掙一份工錢,一個産業兩條來錢道兒。

産業扶貧,政府部門要創新。延壽縣深入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建成1400平方米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與阿裡巴巴集團合作,引進菜鳥物流。目前,全縣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發展到58個,從業貧困人口達200餘人。2016年,農村電商創收1500多萬元。“村淘”的出現,讓村民在把傳統産業做好的前提下,視野延伸到更廣闊的天地,觀念也在與時俱進,脫貧緻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寬。

C 怎麼扶? 注重實效 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

扶貧一盤棋,如何布局、落子,關系到脫貧的成效。

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有硬磕硬的指标,越是做到後面,難點越集中。剩餘的貧困人群所面臨的問題更複雜、更具特殊性,即所謂攻堅克難。

在解決了“誰來扶、扶什麼”的同時,延壽縣打出更有力的“組合拳”,讓扶貧更精準、更有效。

延壽縣對全縣的扶貧職能進行整合,分成“一辦五組”。一辦是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它要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做好各組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促進各工作組發揮職能作用;宣傳報道組要加大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在全縣範圍内營造人人參與脫貧、人人關注脫貧的濃厚輿論氛圍;督查巡查組要經常性開展督查巡查工作,重點對扶貧工作日制度執行情況、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作用發揮情況進行督查檢查,确保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業務指導組要深入研究各項脫貧攻堅政策,并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準确把握新形勢下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為延壽縣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扶貧項目組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開發适宜貧困村的優質産業項目,為貧困群衆、貧困村早日脫貧拓寬渠道;成效考核組要定期開展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激勵、引導全縣各級黨員幹部增強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絕不是花拳繡腿,而是拳拳到肉的組合拳。

比如,成效考核組,由縣委書記封殿輝任組長。有了實施目标,最終還要按責問效。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結的果子甜不甜?這些精準扶貧的“樹”栽了以後,究竟是否取得預期的成果,更需要精準驗收。

扶貧攻堅,重在成效。縣委書記對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工作人員,以及每一戶貧困戶的脫貧狀況進行檢視、考核,既體現了“考核”責任如山,也是在“施加”助推的壓力。有功受獎,有過必糾,有問題必清查,是非曲直,考核組的眼裡不揉沙子。

再比如,項目組組長由縣長丁宇航擔任。從項目的引進到落實,再到換成真金白銀切實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個中困難不少,關鍵節點多多,沒有行政一把手的力度,何談項目實施。

響錘重鼓,究責問效,“一辦五組”确立後,延壽縣的扶貧工作各司其職,一個蘿蔔一個坑。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人出了問題,都要精準問責,釘是釘,鉚是鉚。

在解決怎麼扶的問題上,延壽縣始終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和引領作用,“共産黨員先鋒崗”活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各級領導幹部包保“六個一”活動等“三項載體”活動已在全縣鄉村持續展開。

“共産黨員先鋒崗”活動是延壽縣在全國首創的基層黨建制度創新,通過生産發展、幫弱助困、巾帼創業等8個崗位,讓無職黨員有了用武之地;“結對共建”活動着力雙向培養黨員,突出扶貧帶動經濟發展、幫助解決農村實際問題;領導幹部包保“六個一”活動即每名領導幹部按不同層次和工作實際,要包保一個鄉鎮、一個村、一個農戶、一名學生、一戶企業和一個項目,通過走訪調查,幫助包保對象解決實際問題。

在解決怎麼扶的問題上,延壽縣還創新性地确立了扶貧工作日制度。每周四全縣的扶貧幹部在保證本單位工作正常完成的前提下,都必須深入村屯。變被動為主動,扶貧幹部邁進貧困戶家門,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指點迷津;扶貧幹部還要與村幹部齊心合力,為村屯的整體脫貧和未來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制度的生命力更在于有效執行。”封殿輝說,幾年來,延壽縣摸索總結出一套屬于延壽自己的扶貧攻堅制度體系,關鍵在于結合實際、找準方向、瞄準重點、扭住關鍵、定點突破、精準發力,确保脫貧攻堅工作實現預期目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