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确診患者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走向轉運救護車。圖/新華社
“無論任何時刻,我們都堅持生命至上,救人為先。”“您有權采取措施自救,或及時緊急避險,但請謹記:在自救和避險時,不要損害他人生命。”
這兩天,鄂爾多斯政法委11月3日發布的通告刷屏了網絡。4日上午,鄂爾多斯宣傳部方面回應稱,為了預防隔離期間遇到其他省市出現的問題,市裡就想提前預防下,所以發布了這則通告。
鄂爾多斯這則通告為什麼刷屏?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為一句:說人話,有人性,有力度,有溫度。通觀全文,沒有華麗辭藻,也沒有情緒鋪陳,無論是“堅持生命至上、救人為先”,還是明确市民的自救權和緊急避險權,更多的是重申常識。但對“人是目的”常識的重申,本身就充滿力量。
這次通告所說的,正是防疫的“正确打開方式”:防疫要拿捏好善治分寸,就該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疫情防控第一要務”的本義。
如果把防疫看做超算系統運轉,那“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的人本算法應該是其底層邏輯。在執行優先級極高的“控制疫情”任務時,整套系統也該考慮到很多突發和緊急情況,留足冗餘空間,這樣才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一以貫之。
前幾天,保定一男子為幼兒買奶粉撞卡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事件最終在罰款100元、送上奶粉的柔性化處理中收尾。網開一面的處理,呼應了社會期許,也将疫情之下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的議題帶入了公衆視野。
很多突發緊急情況需要及時處理、靈活應對,跟伴随防疫而至的流動性受阻之間有矛盾時,這就需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以平衡。
鄂爾多斯政法委發布的通告。截圖來自微信公号“平安鄂爾多斯”
在此之前,針對緊急就醫之需,國家衛健委就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千方百計保障封控期間群衆的緊急就醫需求,各地應在定點醫院開辟綠色通道,不得以健康碼、核酸報告、中高風險區等理由拒診急症患者。這本質上就是要求,防疫要力度與溫度兼顧,不論是防疫還是保障緊急需求,都要堅持以人為本。某種意義上,更好地保障那些緊急需求,也是精準科學防疫的一部分。
這次鄂爾多斯通告彰顯的人本立場與生命至上主張,也與之一脈相承。通告中既有對基層單位與末梢關卡的原則性要求,也有對民衆權益的确認。正因其人性化,通告得到廣泛贊許。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間,包括浙江、河南、内蒙古、甘肅等多地都要求,要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從群衆的需求、感受和訴求出發來改進工作,确保群衆困有所幫、難有所助,讓疫情防控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針對容易誘發民生痛點的靜态管理,河南、内蒙古、甘肅等地也明确,要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有序放開,劃定風險區域要精準到樓棟,不能因為出現一兩個病例就封住整個小區,不能無差别無休止地管控和限制等。這其實也是要回歸以人為本。
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不為過:防疫必須既有力度也有溫度,它的底色就該是人性化。而“以人民的生命健康為中心”,也理應體現在一件件個案、一個個細節中,這是防疫不可背離的初心與不能遺忘的本心。
撰稿 / 佘宗明(媒體人)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