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拳友在練拳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疑問,我們練習太極拳練的是什麼呢?我們隻是為了練這些動作本身嗎?我們練習太極需要動作合規合矩,但是這隻是開始,不是目标。
下面介紹一下孫氏太極拳的太極學(式),即無極式的下一個動作。
【動作】接前式(無極式),兩肩松開,右足尖擡起,以足跟為軸向裡扭住,與左足成45度角,身體同時亦向左扭轉,如半面向左轉之意。兩眼向斜角看去。
【要點】身體扭轉之時,要與心意、丹田、上下内外、如同-氣旋轉之意。心穩住,氣下沉,腰用意塌住,不可用拙力,呼吸自然。舌頂上腭,谷道上提。
明代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陽明心學”創始人,曾經說過他對太極的理解,那就是太極是一氣遊行。
本式腳一轉動,即有了意念和動作,從無到有,道自虛無生一氣,此即太極是也。先哲雲:“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
太極從無極中來,習拳者先要尋求其自身原有的一種最中和最虛靈的元氣,此氣或隐于内或現于外,在内為德(德:謂修養而得之心,故在内),在外為道(道:謂事物當行之理,行于外者)。這是說,内外兼修,才能達到周身虛靈無滞。做到内外兼修,一氣之流行,含陰陽之氣。陰陽調合,這便是練得内勁的作用,所以此内勁實乃人身的基礎。
太極一氣無處不在,随處各有共名,各有其用。在自然界曰命,在人類曰性,在事物間 曰理,在拳技中曰内家拳術,亦名内勁,名不同而理則一,所以名太極。
古人雲:“無極而太極。”不獨拳術為然,推而及于儒家的執中(執守中道),佛家的圓覺 (圓滿清澈的認識),道家的谷神(調養性靈至虛空不測之變化),作家所用名詞雖殊,要皆用此 一氣流行的結果。故此,内家拳術實與道家相表裡,道理至深,豈僅止于健身益壽!執中、網覺、谷神皆是儒佛道三家各自修養達到的最高境界。
人生是一場修煉,預祝各位拳友早日體悟到太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