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認識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認識教學設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4 02:27:57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認識教學設計?《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教學内容:教科書17—19頁内容和相關練習,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認識教學設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認識教學設計(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1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認識教學設計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内容:教科書17—19頁内容和相關練習。

教學目标:

1.使學生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

2.使學生經曆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3.培養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具學具: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附頁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同桌兩人都有一套學具,我們來看看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

師:如果把他們分分類,你會怎樣分呢?請同桌讨論一下,分分看,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設計意圖: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生1:長方體、正方體是一類,圓柱、圓錐、球是一類。

師: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2:長方體、正方體是一類,圓柱、圓錐是一類,球是一類。

師:你這樣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生:長方體、正方體都是平面圍成的。圓柱、圓錐、球有的不是平面。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前我們已經研究過了,它們都是什麼特征?(點、線、面……),我們來看是不是,請先拿出長方體、正方體,摸一摸它們的每個面是不是都是平面?(生:是)

先看圓柱,它有沒有平面(有),是不是全部都是平面?(不是),哪一個不是?(側邊的這個),對,我們把它叫曲面。

再看圓錐,有沒有平面?(有),都是平面嗎?(不是),這個面叫什麼?(曲面)。師:有心的孩子,學得真快。

師:球呢?有沒有平面?(沒有)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一種曲面立體圖形——圓柱的認識。(闆書課題)

(二)觀察比較,建立表象。

師:圓柱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你都在哪見到過圓柱呢?(生1、生2、生3)

師:看來還有很多,請同桌互相說一說。我也收集了一些,請看大屏幕,這是什麼?這個呢?它們都是圓柱形的,那麼圓柱有什麼特征呢?請同學們拿出圓柱摸一摸,看一看,你能發現什麼?

生:有上下兩個圓。

師:這兩個圓叫做圓柱的底面。那這兩個圓有什麼關系?(生:完全相同),師闆書。

師:誰還有什麼發現?(生:還有一個曲面),

師:對,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有幾個側面?(1個)師闆書。

師:接下來請看,這裡面的藥水呈什麼形狀?(圓柱)。觀察藥水的變化,你看到了什麼?你認為這個針管裡面藥水的多少和水柱的什麼有關?(生:和水柱的高有關。)

師:那什麼是圓柱的高呢?學生嘗試說,(生:兩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它的高)(師闆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這是一個裝滿牙簽的圓柱形盒子,這些牙簽能不能說是圓柱的高?(能),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再細一些,想象一下,一直細下去,能裝多少根?

師:由此你可以得到一個什麼結論?(生: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這無數條高之間有什麼關系?(都相等),師闆書。

師:那麼面對這數不清的高,你認為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理由呢?測量時候應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分析,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師:你們的想法和他一樣嗎?生一樣,師:确實如此。)

小結:現在誰來說一說剛才我們研究了圓柱的哪些特征?(生:兩個底面、一個側面,無數條高),下面我們根據這些特征做一道判斷題。好,讀讀要求。請大家用手勢表示(師的手勢給大家看),好掌握的不錯。再看一道,這道題的要求是什麼?(生:找高)師評價。

(三)操作感知,歸納圓柱各面的特征。

師:接下來請拿出來昨天讓剪好的課本附頁圖,昨天特意沒讓大家把它們粘在一起。是因為現在有一個思考性問題挑戰一下大家。

師:請看,已知剪好的圓直徑是5cm。不用尺子量,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寬又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先觀察、再思考、也可以動手圍一圍,看來大家有結果了,誰來說一說)

生1:我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圓的周長是一樣的,3.14×5=15.7cm;我不知道寬是多少,但是我知道長方形的寬就相當于圓柱的高度。

師:我們來看是不是這樣的?生操作,他剛才說得有道理嗎?誰再來說一遍。

生2:因為這個長方形卷起來的時候,長度要和圓的周長正好匹配,而寬度就是卷起來以後圓柱的高度。

師:同學們不妨再量一下,看看長到底是不是15.7cm。看來我們的理解是正确的。寬呢?(不知道)。對,這個寬和圓沒關系。寬和圓柱的什麼有關?(寬=圓柱的高)。

【設計意圖:反轉形式與過程——“不用尺子量,你知道我們剪的哪個長方形的尺寸嗎”,如此變式,逼着學生通過觀察與想象,借助操作與推理,思考側面卷曲過程,思考側面與底面之間的對接。同樣是理解兩者的關系,但學生經曆了一個更充分、深刻的探究過程,這樣表象清晰、理解到位。】

師小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師:再看,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課件),它的長是31.4cm,寬是15.7cm。如果把它當作圓柱的側面(手勢),再給它配兩個圓當作底面,要配的圓的直徑該是多少厘米呢?先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生1:用31.4÷3.14=10cm。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

生2:也可以把15.7cm當底去配圓,那就是15.7÷3.14=5cm。

師:這樣的兩個圓柱一樣麼?

生3:一個粗,一個細;一個短,一個長。

師總結:不同的操作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圓柱。(讓學生體會采用不同的卷曲方式會得到不同的圓柱)

【設計意圖:學生獲得新知後,教師馬上呈現跟進練習。其一,由例題強調的是“圓需要配什麼尺寸的長方形”,而此處“長方形需要配怎樣的圓”。其二,例題的結論是唯一的,而這個練習的答案變成了兩種,學生更牢固的掌握了圓柱側面與底面的關系,進一步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我們剛才是把長方形配上兩個合适的圓,圍成圓柱的。那麼同樣還是這兩個直徑是10cm的圓,還可以配一個什麼圖形來圍成圓柱呢?

(課件呈現兩個圓形。學生意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問題,一個個盯着屏幕,積極地思索起來。)

生1:還可以配一個正方形。

生2:那當然可以,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長方形嘛!

生3:我覺得配一個平行四邊形也行。(教師适時呈現圖)

(此話一出,學生意見不一,有人認為行,也有人認為不行)

生4:平行四邊形怎麼可能呀?它左右兩條邊是斜的,圍起來以後會彎,哪還對得上呢?

生5:一邊彎了,另一邊也會彎,還是能對上的。

…………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問題争議比較大。關鍵是左右兩條邊是斜的,折起來以後是彎的,怎麼辦?有一種很簡易的辦法——拿一張這樣的紙,試試就知道了。

(教師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紙,彎曲成一個圓柱的樣子,兩條邊恰好緊密對接,學生興趣盎然)

師:同學們,兩個圓配一個平行四邊形能圍成圓柱,這個問題并不難。難的是,你知道這個平行四邊形和圍成的圓柱之間的關系嗎?

(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再次産生,學生對圓柱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有争論,教師适時拿出剛才的紙包在一個圓柱體上)

師:同學們,請觀察,現在這條線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左右兩條邊,它怎麼會是圓柱的高呢?現在我們先在這個圓柱上畫一條高,再展開,請注意觀察哦!

(随着圓柱側面平行四邊形的展開,學生清晰地看到,圓柱的高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

【設計意圖:使學生所得不局限于剛剛經曆的一道題或一節課的學習。“還可以配一個什麼圖形來圍成圓柱呢”拓寬教學思路,平行

四邊形行不行,為什麼,他和圓柱之間有什麼關系,促使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使學生深刻經曆一次雖超越教材卻内涵豐富的探究之旅。】

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用兩個圓配以合适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都要注意這條邊都和圓的周長相等(手勢)。都能圍成一個圓柱。事實上,圓柱除了可以這樣圍之外,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得到。請同學們看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課件)

生:我知道,用一個長方形搓着轉起來,會成為一個圓柱的樣子。

師:同學們都想象得到吧,真厲害!老師這裡就有一個長12cm、寬5cm的長方形,如果以12cm這條邊為軸轉起來,我們會得到一個怎樣的圓柱呢?

生1:底面直徑5cm,高12cm。

生2:不對,底面半徑5cm,高12cm。

師:誰的對呢?請同學們想象它轉起來的樣子。

(先讓同學們想象,再課件動态演示,如圖8,學生清晰地看到半徑的确是5cm)

師:那麼,以5cm的邊為軸轉起來,得到的圓柱尺寸又是怎樣的呢?

生:那一定是底面半徑12cm,高5cm的圓柱。

師:是呀!那麼,這兩個圓柱的大小一樣嗎?

(學生有猜一樣的,有猜不一樣的,教師不語,課件動态呈現。學生一看紛紛嚷起來“第二個大”。)

師:以長方形不同的邊為軸旋轉,得到的圓柱不一樣。不一樣的圖形,旋轉後得到的立體圖形也是不一樣的。這裡有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你能想象它們旋轉以後會變成怎樣的立體圖形嗎?(先讓學生想象,再課件演示,學生情緒高漲)。最後一個思考:球是由什麼平面圖形旋轉而成?

【設計意圖:教師意識到得出圓柱有兩種不同方式,但後者可能對學生空間思維的發展更為重要,于是有了研究長方形旋轉成圓柱的環節,運用變式“如果以5cm的邊為軸轉起來,得到的圓柱尺寸又是怎樣的呢”“這兩個圓柱的大小一樣嗎”,再次促使學生提升觀察、比較、空間想象能力。最後讓學生想象三角形和梯形的旋轉,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空間的感悟達到了新高度。】

(四)全課小結:

我們經過一節課的研究探索,認識了圓柱。你能談談有哪些收獲嗎?

*章老師讓數學學起來更簡單*

*如對你有用,可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