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琴,五年蕭,一把二胡拉斷腰,推拉弓裡的千年傳承。
民樂小編又來啦,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樂器相信大家看了标題馬上就能知曉答案。
對!就是二胡,中國傳統的拉弦樂器。畢竟二胡的經典曲目《賽馬》實在是太出名了,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把群馬嘶鳴表現得惟妙惟肖。給人以驚豔和贊歎"二胡居然能這樣拉!"
二胡,全名二弦胡琴,是最具中國氣質和韻味的拉弦樂器。從發明起始一千多年來,二胡已是相當普及,在民族樂團和戲曲伴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主旋律樂器。
繪花二胡
有人說,"二胡曲子常被演奏地十分悲涼慘凄是因為二胡隻有兩根弦,相依為命。"這種解釋十分有趣,其實呢,是因為内外弦的定音以及琴筒發聲構造才讓二胡發出格外凄涼哽咽的推拉音。此外,街頭巷尾的乞讨者的悲傷人生演繹、二胡著名的曲目《二泉映月》、《寒春風曲》等基調蒼涼,描寫人生慘淡前途灰暗的曲子,都加重了人們對二胡凄涼飄零的印象。
二胡琴頭
下面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二胡曆經千年漫長歲月的發展。
胡琴,作為中國古老的拉弦樂器,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五記自作《凱歌》其三之中。其中有這樣的詩句:"馬尾胡琴随漢車,曲聲憂自怨單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胡琴最早始于西域少數民族,元朝時期蒙古族尤為喜愛。在祭祀、聚會甚至打戰鼓舞士氣時都常演奏胡琴。《馬可波羅遊記》中就蒙古軍隊中的情形寫道,"鞑靼人又有一種風俗:當他們隊伍排好,等待打仗的時候,他們唱歌和奏他們的二弦琴,極其好聽。"
清乾隆款青花瓷二胡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胡琴已經由單一樂器種類分化為幾十種,常見的有二胡、京胡、闆胡、高胡等等,胡琴這種極具東方氣韻的樂器,一千多年來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裡,自然發展流傳,婉轉悠揚地吟誦着曆史每個時代各具特色的動人旋律。
三胡
四胡
上圖分别是三胡和四胡。(小編也很好奇,明明隻是是三根弦和四根弦的區别,怎麼畫風差這麼多呢?)
說到二胡就不得不介紹一下中國二胡演奏史上國寶級的大師:阿炳(華彥鈞,1893—1953),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聽松》和《寒春風曲》都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寓意深刻、璀燦奪目的藝術瑰寶。特别是《二泉映月》,發聲瞬間心即悲傷,傷感怆然間不知不覺眼淚奪眶。
大師阿炳
好了,二胡的故事就講解到此,科普一些民樂的知識,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傳統和傳承。中國千年來的的傳統樂器,永遠在發光發亮,在傳承。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昭玉,如果喜歡的話,請别忘了給我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頭條号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你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内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也歡迎評論留下你的觀點!每一期的留言我們都會仔細閱讀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