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的農村,吃飯穿衣都很困難,手表是很稀罕、很少見的東西,是奢侈品,農村生活節奏慢,時間觀念不強,判斷時間主要看天、聽廣播。印象中隻有公社和縣裡的幹部才會在左手腕戴一塊明晃晃的手表,這是身份的象征。
七十年代的一天,離家多年的“墩實”從煤礦退休回來了,親戚鄰居們都去看他,一身深藍色的中山裝裹在身上,比原來更墩實了,五短身材,紅光滿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左手戴一塊明晃晃的手表。見到熟人就大聲問候,送上香煙和糖塊,還不時往上卷袖子。
當初和他一起外出謀生的五、六個同伴,怕死在外面,都偷偷跑回來了,隻有他心眼直,隻知道死心踏地地幹活,後來被領導相中,當了炊事員,不用下井,就這樣一直幹到退休。他有五十多元退休金,又不需要幹農活,生活得潇灑自在。
看到墩實戴着手表,很多人就經常問時間,其實,墩實不識字,腦子也笨,連羅馬數字也認不全,每到這時,墩實就潇灑地翻一下手腕:8點了。問的次數多了,有人就發現,幾乎每次都回答“八點了”,就知道他在胡扯,于是給他取個外号:“老八點”,并且一見面就問時間,借機取笑一陣子。
後來,墩實也發現總是回答“八點”不合适,再有人問時間的時候,就先看看天再看手表,如果不到中午就說九點、十點,差不多中午就答十二點。但是,一到下午和晚上墩實就犯迷糊,他不知道廣播裡說的十三點是什麼意思,明明手表隻有十二個數,廣播裡偏說二十點,因此,隻要吃過中午飯,别人再打聽時間,一概回答“八點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