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繼凡去看望當地五保戶老人
方繼凡在茶園指導村民對茶園進行冬季管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方繼凡幼年出身于一個貧窮的茶農家庭,幼年曾經的夢想就是能頓頓吃上紅燒肉。讓他沒想到的是,通過多年的努力,他成了一名企業家,而且帶着當地很多村民一起走上了緻富路。
方繼凡發家緻富靠的是家鄉的特産太平猴魁。通過十幾年的努力,方繼凡将太平猴魁一步步推上了全國十大名茶的寶座,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猴魁新茶王。日前,記者奔赴黃山市黃山區猴坑村,實地探訪了太平猴魁這一百年品牌發生的變化,目睹了這片神奇土地上今非昔比的面貌。
童年艱苦
他想走出大山深處
1965年,方繼凡出生在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家在大山深處,沒有可耕地,一家人就以幾畝茶園為生。父母親一輩子在茶園操勞,養活了方繼凡兄弟6人。
幼時的艱辛生活給方繼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他記事起,兄弟6人就擠在一個床鋪上睡覺。床上根本沒有褥子,鋪的是稻草,上面再鋪個床單。方繼凡說,就是這稻草還是借來的,是父親用扁擔從幾十裡外的親戚那挑來的。
說起小時候的物資匮乏,方繼凡笑着說,那時他的夢想就是能頓頓吃上紅燒肉。艱辛的生活磨煉了方繼凡的意志,也讓他立下了奮鬥目标——走出大山,為自己、為家鄉尋找一條能改變現狀的道路。1982年,17歲的方繼凡無意中看到了征兵信息,他決定去試試。可是,他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隻好向一個做泥瓦匠的姐夫借了件衣服去面試。他向帶兵的軍人講述了他走出大山的渴望和對軍營的向往,可能是他滿含深情的講述起了作用,方繼凡如願以償走出大山,來到了浙江某部,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4年的軍營生活鍛煉了方繼凡的體魄、磨煉了他的意志,同時大山外的生活也讓他開闊了眼界。
多方受挫
終找到發家緻富路
1986年轉業歸來,方繼凡被安排在縣汽運公司工作。工作兩年後,方繼凡難以忍受刻闆單調的生活,決定辭職創業。讓方繼凡沒有想到的是,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
他辦過家禽養殖場、飼料加工廠,開過漁具店,做過小買賣。為了能在商海闖出一條路,他四處漂泊,吃了很多苦。方繼凡到現在還記得,在銅陵養雞期間,他一個人在雞舍值班,曾經有5年春節都沒有回家。方繼凡說,那些年的打拼盡管沒有做出什麼事業,但是他借此積累了廣泛的人脈和社會資源,對于他後來事業的起步幫助很大。
在銅陵期間,方繼凡偶爾會帶點家鄉的茶葉過去。晚上,一個人的時候,家鄉的茶也可以“安慰”一下方繼凡的思鄉情緒。看着茶葉在沸水中翻滾沉浮,方繼凡如有所悟,這産自深山的茶葉是個好東西,為何不花點心思,把它推銷出去呢?一方面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同時也可以為大山深處的茶農尋找一線生機。
1992年,方繼凡開始推銷家鄉的太平猴魁。但是,這來自深山的茶葉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何讓大家能認識、接納、欣賞、鐘愛“猴魁”,讓方繼凡大傷腦筋。
要推介就去大地方。信心滿滿的方繼凡帶着100多斤太平猴魁去了北京。他用的是最原始的推銷方式,騎着自行車在大街上推銷。然而,當别人看到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偉重實的芽葉後,紛紛搖頭,“你這是什麼菜吧?好茶哪有這麼粗笨的芽葉?”多次碰壁而歸後,方繼凡陷入了深深思考,太平猴魁再這樣做下去隻有死路一條。
正當苦苦為太平猴魁尋找出路時,方繼凡偶遇了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家王鎮恒教授。方繼凡向王教授虛心求教太平猴魁應該怎麼走出去,王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猴魁要走品牌發展之路。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2001年,方繼凡不惜花費重金,從商标持有人手中将“猴坑”商标贖買回來,成為“猴坑”牌太平猴魁商标的合法持有者。從這時起,方繼凡開始将太平猴魁一步步推上了中國十大名茶的寶座。
苦心經營
他把猴魁推上巅峰
2002年,方繼凡攜帶太平猴魁參加了中國蕪湖國際茶博會,榮獲茶博會金獎,并以每500克7萬元的價格拍賣成功。就是在這次茶博會上,方繼凡果斷拿出200斤優質猴魁,舉辦了一場萬人免費品茶活動,賺足了大衆的眼球,讓這種像“樹葉子”的茶葉,一下子就迷住了衆多對太平猴魁茶不甚了解的各方茶客。太平猴魁一時名聲鵲起。此後,太平猴魁一舉斬獲多項國内外大獎,成為中國十大名茶。
方繼凡很快意識到,盡管茶葉的名氣做出來了,但是品質不能有任何下降,不然就隻能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在擔任猴坑村村委會主任後,方繼凡決定在猴坑村按照現代農業企業和茶葉産業化模式運作。每年茶葉開園采摘時,方繼凡都派專業人員到農戶家中現場指導、傳授技術,保證和提高太平猴魁的品質。
為了維護太平猴魁茶品牌聲譽,方繼凡精心策劃了對太平猴魁核心産區的保護工作。他帶領猴坑村民,本着“地域大保護,核心小保護”的原則,與猴村村民和派出所制定了《村民公約》和《警民共建》,禁止任何人将外地的鮮葉和幹茶運往本地進行加工銷售,保證了太平猴魁的純正性。保護了這一品牌能夠一直以可靠的品質赢得消費者的認可。
殚精竭慮
要讓小山村大變樣
猴坑村原來地處大山深處,出去沒有旱路,隻有乘船一條水路。要想富,先修路。可是,修路要平整土地、拆除障礙,肯定要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方繼凡就挨家挨戶去做工作。讓方繼凡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一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做工作到深夜,最終打動了這個村民,村民對他說:“方書記,我服你。”然後起身到廚房下了兩碗面條,倆人一起吃了起來。方繼凡說,他感覺那一碗面條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
為了給大家鼓勁,方繼凡個人拿出50萬元用于修路啟動資金。幾年以來,當地先後建成了猴村道路、三合公路等一批交通重點工程,新修建了多條村組機耕道路。此外,方繼凡又把矛頭對準了村裡的旱廁。他用了3個月時間,拆除了村裡的旱廁,修建了新式廁所。在方繼凡的倡導和推動下,村裡推掉了一個小山丘,建成了寬敞明亮的猴坑村廣場。
經過多年的努力,當地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現在的猴坑村已經成為集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獲得了全國百佳名村等稱号。
不忘鄉鄰
帶領村民齊奔小康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方繼凡說,有一次在外地,當别人知道他來自猴坑村後,滿臉羨慕地說:“猴坑村是個好地方,那裡的人茶葉賣得好,有錢。”方繼凡說,那一刻他感到特别有面子。
李明是猴坑村村民,現在也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是規模較小。李明說,看到方繼凡做茶葉做得風生水起,村裡很多人也想效仿。方繼凡就鼓勵他們并帶着他們一起幹。尤其讓人感動的是,方繼凡在出去參加一些茶葉博覽會時,都會自己花錢帶上他們一道去見識大山外面的世界。
“你們是有競争關系的,你這樣做不是對自己的公司不利嗎?”面對記者的詢問,方繼凡大度一笑:“短時間内是有一部分客戶流失。但是沒關系,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開放的大市場,市場運作成熟後,每個從業者都是受益者。能把大家一起帶動起來我也很高興,讓大家一起富起來也一直是我的目标。”
李明說,這些年來,從推銷茶葉的方式上就能看到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是茶農挑着擔子坐船出去推銷茶葉,很辛苦而且掙不到什麼錢;現在銷路打開了,很多人坐在家裡通過網絡就可以給客戶發貨了。
據悉,目前當地茶農人均年收入已達2萬元以上,其中核心區茶農人均年收入已超過20萬元。
把太平猴魁做成一個響當當的品牌、帶動村民緻富奔小康,這仍難令方繼凡感到滿足,方繼凡說,他要把猴坑村打造成中國生态名茶第一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