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美食随處可見,從“豬肉炖粉條”、“小雞炖蘑菇”到“鍋包肉”,但鮮有人知道“尖椒幹豆腐”,紅紅的尖椒搭配薄如蟬翼的幹豆腐,居然在東北享有“國菜”之美稱。
因是最普通的食材,加最簡單的做法,就能做成最親民的佳肴,所以尖椒幹豆腐成了普通百姓最愛的菜肴。
幹豆腐——東北特有的食材,不同于豆腐皮(南方的油皮),也非豆幹。
幹豆腐的制作看似平常,但其中門道頗多,技巧性高于大豆腐的制作,且受地域、水源、大豆品質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幹豆腐往往有着獨特的口感和風味,甚至形成了品牌,那些出名的幹豆腐品牌,其制作手藝多是密不傳人的絕活。
賣幹豆腐的在東北處處市場皆有,味道口感也是千差萬别,但每個城市叫得響的,卻隻有那麼一兩處。出了東北,地道幹豆腐更是重金難求。
東北人都知道,在距錦州不過20多公裡車程、隸屬葫蘆島市的虹螺岘鎮才是幹豆腐正宗精品的原産地。
自家井水做的原汁原味的幹豆腐,而且味道最地道的就那麼幾家,虹螺岘的幹豆腐之所以好吃耐嚼,關鍵在于水好。
秘制工藝,一些人家都半夜起來做幹豆腐,工藝獨到、不外傳。
從泡豆、磨豆、熬漿、過濾、點腦、打碎、瓢潑、上榨、起張、撘鹽等十大工序精工細作後,幹豆腐薄得鋪一張報紙能看到字,一斤幹豆腐能達到30-40張之間,它所具備的幹、薄、細在全國絕無僅有。
泡豆時選用虹螺山的天然礦泉水,隻有虹螺岘獨有的山泉水做出來的幹豆腐才能“幹、薄、細、韌、軟、鮮、香”。
泡豆時間也有嚴格的要求,用溫水泡時間就要短一些,用涼水泡時間就要稍長。
磨豆則采用純手工制作,即毛驢拉石磨進行磨豆。大多數虹螺岘的幹豆腐也已經采用現代機械化生産方式,手工石磨做法在虹螺岘已經基本找不到了,傳統制作工藝瀕臨失傳。
制豆則是鐵鍋熬豆漿、大缸過濾豆漿、鹵水點豆腐、手工潑腦、上榨、起張、搭鹽等十道工序,都是制作虹螺岘幹豆腐的重要環節。
這樣制作出的虹螺岘幹豆腐集“幹、薄、細、韌、軟、鮮、香”七大特點于一身。幹爽細膩薄如翼,鮮香柔軟韌如筋。
幹豆腐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随便怎麼做都好吃。
幹豆腐卷大蔥,将新鮮大蔥葉洗淨蔥涕,直接卷在抹了大醬的幹豆腐中直接食用,有句土話叫“幹豆腐卷大蔥,幹啥啥成功”。
做成涼拌菜,酸辣可口,開胃又管飽。
配上尖椒,就能做成在東北家喻戶曉、老少皆宜、佐酒下飯、物美價廉的尖椒幹豆腐。
一盤“大地回春”,集齊鮮嫩的青菜,諸如小黃瓜、香菜、大蔥等,再卷上金黃的幹豆腐,就是一個爽口!
甚至還能搭配肥美的五花肉一起做成幹豆腐焖五花肉,葷素搭配,不油不膩。
做成老湯炖幹豆腐,也是絕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