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進行傳統殡葬儀式時,擡棺人萬萬不可讓棺材落地?如果不小心落地了,又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是否真如老人們所說,棺材落地會讓逝者的靈魂也跟着落地,然後徘徊在生者周圍,久而不散呢?動動你的點個贊,帶你了解本期内容。
擡棺人
擡棺萬萬不可落地在中國的傳統喪葬文化中,出殡儀式最為莊嚴浩大,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就描述過秦可卿下葬時的場面,那可謂是風光無限,甯榮街上白漫漫人來人往,壓地銀山浩浩蕩蕩占滿長街,靈幡紙鶴更是一眼忘不到邊際,當然,這是古代貴族出殡時的場面,農村老百姓自然是達不到這樣奢侈的規格,但該有的禮制和流程那也是極其講究,什麼摔瓦盆、轉棺、路祭等等,都是各有說法,而這諸多的儀式中,有一項最讓人感覺到神秘,那就是“擡棺不可落地”,意思就是說,隻要擡棺人将棺材擡起,走在了出殡的路上,無論如何也不可讓棺材落在地上。
擡棺出殡
這項古人流傳下的規矩流傳了幾千年,被後人世代沿襲下來,為何會有這樣的規矩呢?民間普遍的說法是:人死後并非煙消雲散,靈魂還是會徘徊在親人身邊,出殡時棺材如果落地,代表往生者還對人世間存有留戀,便會待在原地不舍得走,然而我國古代講究入土為安,往生者的靈魂遊蕩于世間,一來對他們不尊重,二來也會造成一些你懂得的麻煩,然而這些說法終究是怪力亂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們還是要相信科學,“擡棺不能落地”這項殡葬規矩,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農村土葬出殡時,擡棺人一但擡起棺材,無論如何也不可落地!為何殡葬儀式中會有這一條規矩,“擡棺不可落地”的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不為人知的含義?
擡棺落地
擡棺不能落地的含義在中國農村土葬的出殡儀式中,為了防止棺材落地,擡棺人數都會進行嚴格的規定,一般情況下都是16個人,然後進行兩班倒,中午換班時,棺夫也必須将擡棺的杠子,直接挪移到接替者的肩膀上,總而言之,棺材一但擡起便不可落地,而這項規定會出現的最大原因,則是因為棺材本身的重量,傳統土葬所使用的棺材,一般都是用楠木、松木、柏木等材料制成,但不管是什麼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這些實木做成的棺材本來就有個700來斤,然後還有往生者的遺體,還有各種陪葬品。
擡棺下葬
這雜七雜八加起來,上千斤的重量,八個壯漢擡起來走那麼遠的山路,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曹刿論戰》中曾提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雖說講的是戰争的士氣,出殡儀式中的擡棺環節,需要衆人合力做到的,所以道理是一樣的,擡棺者剛開始士氣滿滿,精氣神十足,若是中途棺材落地,會讓杠夫士氣大減,本就疲憊的身體再将棺材擡起就非常困難了,而且古人對出殡下葬的時間有着嚴格的規定,不能延誤時辰,擡棺上山本就重心不穩,一鼓作氣直達目的地,能夠避免節外生枝。
擡棺不可落地!中國傳統殡葬習俗中,出于對擡棺者的考慮,所以流傳下了這樣的規矩,那麼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促成了這條“擡棺不可落地”的規矩呢?如果棺材意外落地,又該如何處理呢?
相信科學除了對于杠夫的身體考慮,棺材不能落地的背後,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傳統土葬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避免遺體腐爛表示病菌,還有就是避免遺體被動物啃食,因為這對死者的親屬是一種痛苦和傷害,而随着古人文化的發展,人們将土葬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認為給死者豪華莊重的喪葬儀式,會讓他們把這富貴帶到來生,往生者下葬的位置以及葬入的時辰,都是經過慎重的挑選的,如果不能按時按點将其葬入,人們會覺得這是對往生者的一種不尊敬,傳統喪葬習俗中,有“落地為墳”的說法,也就是說棺材落在哪兒,就得把人葬在哪兒。
殡葬禁忌
起初這個習俗還是為了防止盜墓賊,所以選擇随即下葬,保證死者不被打擾,但漢民族的傳統中,又講究提前定好下葬的位置,如果棺材落地就得現挖一個墳,這顯然不太現實,所以才有了棺材不可落地的說法,話說回來,如果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擡棺繩子斷了,棺材不慎落地,那麼也有補救的辦法,那就是在落地之處,拿一把土放在棺材上,就可以了,不過各地的風俗還是不一樣,有些地方也會準備兩條長凳,需要停棺時可将棺材放在凳子上,但無論如何,擡棺不可落地,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些習俗都是出于生者對死者的情感和美好的祝願,還有對于擡棺人的保護,還有各種實際狀況的考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