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禮記”、“禮經”、“周禮”、”周官“等名詞的含義在先秦至東漢時期發生了變化,再加上《三禮》的内容比較難讀,導緻大家往往搞不懂《三禮》之間的區别和關系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一、《三禮》之名産生的過程
《史記·儒林傳》說:“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于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西漢時,隻有高堂生所傳的《士禮》,此時《士禮》又被稱為《禮》或《禮經》,也就是後世認為的《儀禮》。《漢書·藝文志》著錄《禮經》,也僅指《儀禮》,《禮記》在百三十篇之記中,《周官經》别附于後。因此,西漢時人,僅認《儀禮》為《禮經》,在“三禮”中的位置最高。而現在所稱的《禮記》,是指西漢戴聖所編的四十九篇《小戴禮記》。十九篇《禮記》與之前的十七篇《禮經》容易産生混淆,因此,後起的四十九篇《禮記》的名字便替代了原來的十七篇《禮經》,《禮經》變名為《儀禮》。
《周禮》之名在先秦至東漢時期也發生了變化。先秦時,《左傳》中常提及的《周禮》,可能是周公的舊典,不一定是今日的《周禮》。現在的《周禮》,大約出現于戰國時期。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封禅書》稱為《周官》,班固在《漢書·藝文志》稱為《周官經》,隋唐《漢書·藝文志》的顔氏古注中稱為《周官禮》,東漢荀悅在《漢紀》中稱為《禮經》。王莽時,因劉歆奏請,《周官》被列入學官,更名為《周禮》。
因此,關于“禮”的著作便有四十九篇《禮記》、十七篇《儀禮》與《周禮》三種。後來鄭玄為三個著作作注釋,因此便有了《三禮》之名。
二、分述《三禮》的成書過程、内容和注本
(一)《周禮》
1.成書過程(有争議)
(1)成書時代:
《周禮》在西漢時期是突然被發現的,沒有師承關系可考,先秦文獻也沒有提到此書,因此《周禮》的成書年代是有争議的。曆代學者為此開展了曠代持久的争論,形成了不同說法,包括西周說、春秋說、戰國說、秦漢之際說、漢初說、王莽僞作說等。今天多數學者認為《周禮》成書于戰國時期。
(2)成書過程:
最早發現《周禮》的記載,見于《漢書·河間獻王傳》。
賈公彥《周禮正義序》載:“《周官》孝武之時始出,秘而不傳”;“既出于山岩屋壁,複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秘書,始得列序,著于《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記》足之”。
《周官》直到劉向、劉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獻才發現,并加以著錄,東漢初注家蜂起。到東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為之作注,《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
鄭玄《周禮注疏序》雲:“世祖以來,通人達士大中大夫鄭少贛名興,及子大司農仲師名衆,故議郎衛次仲,侍中賈君景伯,南郡太守馬季長,皆作《周禮解诂》。”
關于《周禮》的成書問題,是曆來經學家争論得最為激烈的問題之一,約有五種說法:
①漢武帝時發現(唐賈公彥《周禮義疏》序《周禮》興廢引《馬融傳》)
②漢代河間獻王所得(《漢書·河間獻王傳》)
③漢代河間獻王時李氏所得(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引或說)
④與《古文尚書》等同時發現于孔壁(唐孔穎達《禮記正義》《曲禮篇》引漢鄭玄《六藝論》)
⑤與《逸禮》同為孔安國所獻。
清孫诒讓《周禮正義》認為四、五兩說虛妄,不足憑信;一、二、三說也參差不同。
2.内容
(1)共六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百工》(已亡佚,補以《冬官·考工記》)。《周禮》記述官制的書,在每個系統下面分設若幹官員,并分别記述他們的職責。
(2)内容的真實性(有争議)
關于《周禮》的真僞和成書年代問題成為聚訟千年的公案。《周禮》成書時代和過程的可疑之處已見上文,關于《周禮》内容的懷疑,呂思勉在《經子解題》中認為不出三派:
①《周禮》内容非常詳密,隻有周公才能做到。
②《周禮》内容過于煩碎,不能實行,因此不是周公所作。
③是周公所定,但并沒有實行,或者是因為立法必須詳盡,但實行的時候可不必一時盡行。
漢武帝曾說《周禮》“渎亂不驗”,何休認為是六國陰謀。呂思勉認為,”渎亂“是指《周禮》有雜湊之謂,正指其矛盾之處;”不驗“是指《周禮》的内容與群經不合;而《周禮》與《管子》這種道、法、縱橫諸家之言類似,因此何休稱為是陰謀之書。因此《周禮》與《禮經》,沒有幹涉,也并非成周舊典,“蓋系戰國時人,雜采前此典制成之。”但《周禮》亦有其寶貴之處,即“此書雖然渎亂,但必皆以舊制為據。”
李學勤在《周易溯源》中也指出:“《周禮》是西漢早年重新出現的先秦舊籍,本來是很清楚的,但此書在漢代已遭一部分學者排斥,後世懷疑的人更多,甚至以為是劉歆僞作。清代以來,一些著作進行了細密的考證,如汪中、陳豐、孫诒讓、劉師培、陳漢章等,提出許多證據說明《周禮》的可據。”“實際上,凡是研究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的學者,盡管對《周禮》如何诟病,他們的作品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引據《周禮》,罕有例外。近幾年,由于金文研究的進展,有更多的人認識到《周禮》的價值。”
3.注本
(1)舊疏皆好:賈公彥《周禮注疏》
(2)清人新疏:孫诒讓《周禮正義》
(3)初學者、愛好者:林尹《周禮今注今譯》
(二)《儀禮》
1.成書過程(有争議)
西漢時,高堂生所傳的《士禮》即今之《儀禮》。關于《儀禮》的作者問題,在古文學派中,認為《儀禮》和《周禮》都是周公所作(參見賈公彥《儀禮疏》);在今文學派中,認為《儀禮》是孔子所定(參見皮錫瑞《三禮通論》)。
2.内容
(1)共十七篇:《士冠禮》、《士昏禮》、《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儀》、《聘禮》、《公食大夫禮》、《觐禮》、《喪服》、《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特牲饋食禮》、《少牢饋食禮》、有司》。
(2)關于《儀禮》的完缺問題有争議
古文學家主張《逸禮》是漢武帝時與《古文尚書》同發現于孔子住宅的壁中,雖然《逸禮》現今已佚,但《逸禮》三十九篇可信,因此認為現存的《儀禮》十七篇是秦火的殘餘;今文學派主張十七篇已經是所有的《儀禮》(邵懿辰《禮經通論》)。但此問題因《逸禮》已佚,所以無從考證。
3.注本:
(1)舊疏皆好:賈公彥《儀禮注疏》
(2)清人新疏:胡培翚《儀禮正義》
(3)古書的事例散見各處,比較難讀,可以讀以類别來編次的朱熹《儀禮經傳通解》、江永之《禮書綱目》。
(三)《禮記》
1.成書過程
(1)成書時間和作者:在《三禮》中,《禮記》的成書最晚,為西漢戴聖所編纂,共四十九篇。
(2)小戴所作《小戴禮記》是否是從《大戴禮記》中删除一部分所得的?(有争議)
最早的目錄書籍《漢書·藝文志》中隻有“《記》,百三十一篇”的記載,班固注:“七十子後學者所記也”。東漢鄭玄《六藝論》:“戴德傳《記》八十五篇,則《大戴禮》是也;戴聖傳《禮》四十九篇,則此《禮記》是也。”,此時開始分别二者的篇數。
①《小戴禮記》是從《大戴禮記》中删一部分所得。
a.開始有小戴戴聖删《大戴禮記》而成《小戴禮記》的說法。
唐初,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引晉司空長史陳邵《周禮論序》說:“戴德删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戴聖删《大戴禮》為四十九篇,是為《小戴禮》。後漢馬融、盧植考諸家同異,附戴聖篇章,去其繁重及聽叙略,而行于世,即今之《禮記》是也。”
b.開始有小戴删《大戴禮記》從四十六篇被馬融增加三篇變為四十九篇的主張。
《隋書·經籍志》:“漢末,馬融……又定《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樂記》一篇,合四十九篇。”
②《小戴禮記》不是從《大戴禮記》中删一部分所得。直到清代,學者們才開始力駁小戴删大戴的話。
a.馬融增加三篇的看法不可靠。戴震認為劉向《别錄》已說《禮記》四十九篇,小戴弟子橋仁已撰《禮記章句》四十九篇,則馬融增益三篇的主張絕不可靠。
b.《小戴禮記》其實正合《大戴禮記》的篇數。錢大昕認為《小戴記》四十九篇,《曲禮》、《檀弓》、《雜記》皆以簡策重多,分為上下,實止四十六篇,合《大戴記》八十五篇,正合百三十一的數目,所以《小戴記》并非删《大戴記》而成。
2.内容
《禮記》讀起來比稱為“經”的《儀禮》更有意義,所以後來就升格為“經”,而且取代《儀禮》成為《五經》之一。今天用來了解先秦的社會習俗也極有用處。
《禮記》一書的内容,梁啟超在其《禮記題解》中分為五類:
①通論禮意和學術思想的,如《禮運》、《經解》、《樂記》、四十《學記》、《大學》、《中庸》、《儒行》、《坊記》、《裘記》和《缁衣》等篇;
②解釋《儀禮》十七篇的專篇,如《冠義》、《昏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和《喪服四制》等篇;
③記載孔子言行或孔門及時人雜事的,如《孔子閑居》、《仲尼燕居》、《檀弓》和《曾子問》等篇;
④記古代制度禮節,帶有考證性質的,如《王制》、《曲禮》、《玉藻》、《明堂位》、《月令》、《郊特牲》、《祭統》、《祭法》、《大傳》、《喪大記》、《喪服大記》、《奔喪》、《問喪》、《間喪》、《文王世子》、《内則》和《少儀》等篇;
⑤古代格言的記錄,如《曲禮》、《少儀》、《儒行》等篇的一部分。
3.注本:
(1)舊疏皆好:孔穎達《禮記正義》
(2)清人新疏:朱彬《禮記訓纂》、孫希旦《禮記集解》
(3)初學者、愛好者:王夢鷗《禮記今注今譯》
參考材料:
[1]呂思勉,《經子解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3]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嶽麓書社,2010年版。
[4]徐喜辰,《說<周禮><儀禮><禮記>》,史學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
歡迎大家參加《禮記》交流會,請随時取用《禮記》交流會用書~
不讀不懂,多讀多懂,不懂處渴望請教,讀懂處期盼交流。望減少疏離和孤獨感、獲得相對意義的快樂。
願,吾道不孤,必有鄰。
歡迎大家關注讀不懂書屋和b站up主以夢為鹿515~
若想進“讀不懂”交流會群,在公衆号聯系我進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