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灸如何灸透?春夏督脈灸的理論探讨冉國平 I 馮婷 I 陳鏡竹 I 黃碧青 I 彭佳 I 羅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督脈灸如何灸透?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春夏督脈灸的理論探讨
冉國平 I 馮婷 I 陳鏡竹 I 黃碧青 I 彭佳 I 羅玲
艾灸具有疏風解表 、 溫散寒邪 、 活血逐痹 、 拔毒瀉熱 、 回陽固脫 、 升陽舉陷 、 溫通經絡 、 消瘀散結 、 防病保健 、 延年益壽的作用叫艾灸的取效受多種因素影響 : 艾灸的刺激量 、 艾葉的儲存時間 、 艾絨的純度和産地 、 施灸時采用的方法和機體特異性叫如艾灸的治療作用與施灸溫度和面積關系密切叫李夢等冋發現在艾灸 “ 中皖 ” 穴後 , 當穴位周圍的皮溫超過 45t 時 , 與鎮痛相關的延髓背側網狀核神經元的激活驟然加強 , 表明該核因介導Tc- 纖維傷害性感受器的信号傳導 , 發揮熱灸的鎮痛效應 。同時 , 熱灸鎮痛也需要空間. 研究證實 , 當施灸面積直徑小于1.5<m 時産生的鎮痛效應非常有限 , 隻有在艾灸面積直徑達到2~3cm 時才可産生比較充分的鎮痛作用叫因此 , 面積大 、 灸量足 、 時間長以及較高溫度的督脈灸能發揮艾灸的治療作用 。
《 莊子• 養生 》 曰 : “ 緣督以為經 , 可以保身 , 可以全生 , 可以養親 , 可以盡年 。 ” 傳統督脈灸施灸時取穴多采用大椎穴至腰俞穴間督脈段及夾脊穴和膀胱經第一側線與第二側線上的穴位 。《 難經• 二十八難 》 曰 : “ 督脈者 , 起于下極之俞 , 并于脊裡 , 上至風府,入于腦 。 ” 督脈與心 、 腦 、 腎 、 胞宮等都有密切的聯系 。 督脈總督一身之陽 , 與手足三陽經 、 帶脈 、 陽維脈交彙 , 因此 , 督脈又被稱為 “ 陽脈之海 ” “ 十二經脈之海 ” 。 夾脊穴位于督脈與膀胱經之間 , 是溝通聯系兩經的樞紐 , 劉力源等 E 将夾脊穴歸于督脈 ,通過督脈的經絡理論解釋夾脊穴 , 從而擴大了夾脊穴的治療範圍 , 形成了一個 “ 治療帶 ” 。 足太陽膀胱經又稱 “ 巨陽 ” , 其臉穴分布從頭至足 , 是陽經中循行最長 、 穴位最多的經脈 , 為人體陽氣之藩籬. 膀胱經的背俞穴 , 是髒腑精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臉穴 , 與五髒六腑相通. 從而起到調節髒腑功能 、 振奮人體陽氣的作用 。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表裡 , 腎為先天之本 , 激發膀胱經的經氣 , 可間接補充腎氣 , 滋養先天 , 達到強身 、 益壽延年的目的: 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陰肺經相通 , 肺主陰分之開. 可布散津液于體表 , 膀胱主陽分之開,可把衛陽宣散于腸理網 。 《 素問 •經脈别論 》 指出肺有 “ 通調水道 , 下輸膀胱 ” 的功能 , “ 通陽不在溫. 而在利小便 ” 的應用指的是因肺氣的宣降功能失常引起的水的代謝失司可選取膀胱經上的穴位進行治療,起到溫陽利水的功效從現代解剖學對人體的認識來看 , 膀胱經上的背俞穴是治療陽虛 、 氣虛的重要穴位 。 一部分陽氣與神經功能有關 , 脊柱裡脊髓有脊神經 , 在脊柱兩旁走行 , 脊神經的分布與内髒對應 , 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的穴位 , 可以通過對神經的影響實現陽氣的某些功能叫督脈灸結合了針刺 、 灸法 、 中藥外敷等多種療法的優勢 , 起到激發全身經絡的功能 , 調節周身氣血,調整髒腑虛實 , 振奮人體陽氣的作用。
2 春夏養陽與督脈灸
2.1 春夏養陽
春夏養陽即在春夏之時保養陽氣的養生法則 。 在大自然中 , 位于北半球的我們可以觀察到 : 由春至夏 , 白日變長,氣溫逐漸升高 , 植物萌芽漸至蕃秀 , 動物日趨活躍,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此時陽氣是一個生長 、 升發的過程 , 而夏至陽盛到次年的冬至 , 則是一個陽收 、 陽藏的過程 。 因此 , 在立春至夏至的時間段 , 氣溫開始逐漸回升 , 陽氣由沉而升,夏至為陽氣上升至極點後逐漸開始收藏的時節 。 如此四季更替 , 陽氣處于一個不停的運動狀誠 。
故在春夏之時補陽是為了幫助那些陽氣生發不足或本身陽氣虛弱之人 , 推動陽氣能夠順利到達夏至 , 進一步助推陽氣能夠順利到達來年的冬至,使人體内的陽氣得以和四季中陽氣的變化同步,起到養身保健 、 防病治病的作用 。
2.1.1 春季養陽 《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汨 : “ 春三月 … 夜卧早起 ,廣步于庭 …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 ” 春季在五行中屬木. 與肝相應 , 肝主疏洩 , 喜條達而惡抑郁 , 其在志為怒 , 肝氣的升發與春氣對應 , 春季一陽生 , 木性舒展條達 , 故應順其舒展之性 ,使情志舒緩生發 , 勿抑陽之生發円 。 當陽氣生發不足或自身陽氣虛弱之時 , 就會出現畏寒肢冷 、 神疲乏力 、 少氣懶言 、 情緒低沉等一些臨床表現 。 因此 , 在情志方面 , 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升發之性,保持心情愉快 , 心胸開闊 , 不應随意動怒 , 以免損傷肝木生發 , 影響陽氣的生長 。 《 素問• 髒氣法時論 》 曰 : “ 肝主春 , 肝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 , 肝色青,宜食甘 , 粳米 、 牛肉 、 棗葵皆甘 。 ” 在飲食方面 , 春季時肝木與五味中的酸對應 , 多食酸則容易引起肝木過旺而影響脾土的功能 , 因此飲食中應多食甘味之品 , 以起到補益脾土的作用 。 在生活起居方面 , 由于春季陽氣初生未盛 , 天氣乍暖還寒 , 人體陽氣升發開始趨于體表滕理 , 抗寒能力弱 , 宜采用 “ 春捂 ” 的方式保養微弱之陽氣 , 晚睡早起 , 适當參加戶外活動 , 順應陽氣的生發之性 。 這是春季的養生養陽之道 ,
2.1.2 夏季養陽 《 素問• 六節髒象論 》 曰 : “ 心者,生之本 … … 為陽中之太陽 , 通于夏氣 。 ” 夏屬火 , 與心相應,夏季是四季中陽氣最盛的季節 。 在夏季 , 天氣炎熱 , 萬物生長繁茂 。 《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 曰 : “ 夏三月 , 此謂蕃秀 … … 夜卧早起 , 無厭于日 , 使志無怒, … … 此夏氣之應 , 養長之道也 。 ” 說明夏天陽氣較盛,天氣炎熱,容易出現身熱 、 汗出 、 口渴等症狀 。 而火性炎上 , 順其升發之性則使華英秀麗,呈現生機盎然的景象 , 使氣洩而不郁 , 不因天氣炎熱而煩惱 , 猶如所愛在外 , 心中沒有郁怒叫當夏季陽氣升發不足或自身陽氣虛弱時就會出現汗出不暢 , 甚至無汗 , 煩躁郁怒等臨床表現 。 因此,在生活起居上 , 宜适量運動 , 使身體出汗 , 讓體内陽氣能夠宣通開洩于外 。 在飲食方面 , 由于陽熱亢盛于外 , 伏陰潛藏于内 , 故不可過食寒涼之物 , 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 , 多清淡飲食 , 少食肥甘厚膩之品 , 減輕脾胃的負擔 , 通過脾土的運化作用 , 推動陽氣的運動 。 這就是夏季養生養陽之道 。
2.1.3 春夏養陽的現代研究 《 素問• 六節藏象論 》 曰 : “ 心為 ’ 陽中之太陽 , 通于夏氣 ’ … … 肝為 ’ 陰中之少陽 , 通于春氣 ” 四時中 , 肝 、 心分别與春夏相對 。 “ 春夏養陽 ” 就是讓元陽化生充足 ,衛陽之氣充盛 , 使 “ 正氣存内 , 邪不可幹 ” ㈣ 。 《 時空免疫學 》 研究證實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人體外周淋巴細胞數量在 7-9 月份最高 . 12~3 月份最低;而中性粒細胞 、 巨噬細胞數量則與此相反 。 血清免疫球蛋白亦有季節性 .IgAJgM,IgG 均在秋冬季節8~1 月份 ) 達到年變化峰值, C3 補體的含量冬季高于秋季 。 許多人體免疫功能 , 如免疫吞噬 、 對抗原的免疫應答 、 自然殺傷細胞 ( NK) 活性以及對毒物的反應具有季節性冋,西醫的免疫功能類似中醫的陽氣,反映了人體免疫與自然具有相同的節律性 。 現代研究證明 , 穴位敷貼能調整植物神經系統和大腦皮層的功能 , 改善機體反應性,選取溫陽散寒 、 溫肺化飲的中藥和背部與肺脾腎相關的背俞穴 , 在陽氣最旺的伏天治療 , 可以起到扶正祛邪 、 溫陽散寒的作用 。 穴位敷貼可以降低人體細胞因子 IL-4 及 IL-13 的水平 , 提高 IL-10 的水平 , 證明穴位敷貼對人體免疫有積極作用. 肯定了中藥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 1 叫徐君逸等冋在治療陽虛型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中 , 選取天突 、 大椎 、 肺俞 ( 雙側 ) 三組穴位 , 在 7-9月納入支氣管哮喘 103 例 , 總有效率為 92.23%, 說明冬病夏治效果明顯 。 顧麗梅等網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成兩組 , 每組各20 例均辨證口服中藥 , 治療組在口服中藥基礎上選取關元 、 足三裡 、 腎俞 、 命門等穴位進行穴位敷貼 , 共治療 8 周 , 治療前後檢查免疫功能 ( 包括 T 淋巴細胞及亞群 , 白介素 -2 ):兩組治療後免疫功能均有改善 , 部分免疫指标治療組改善更為明顯 , 表明加用穴位敷貼可進一步提高部分免疫功能 。 洪标華 2 将脾胃虛寒型慢性腹瀉的患兒分成兩組 , 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 , 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 , 予理中丸加味聯合穴位敷貼治療 , 結果表明治療後試驗組的 IgA 、 IgG 和 CD4/CD8 顯著高于對照組 。 由此可見 , 運用春夏養陽的方法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 , 改善機體的反應力 , 增強抗病能力 。
2.2 春夏養陽與督脈灸春屬木屬肝 , 夏屬心屬火 , 在春夏之時養其陽氣是順應四時養生的法則 , 順應春夏的生長 、 升發之性 ,對一些素體虛弱 , 身體陽虛之人适合在春夏之時補其身體中的陽氣 , 從而達到 “ 正氣存内 , 邪不可幹 ” 的目的 。 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督脈灸可以振奮陽氣 , 調節髒腑功能 。 筆者研究生導師羅玲教授在傳統督脈灸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 将艾灸 、 針刺和中藥三者相結合 , 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 , 總結出因陽虛引起的肺系疾病 ,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喘嗽;脾胃虛寒引起的納呆 、 腹痛 、 腹脹 、 腹瀉 ; 以及生殖系統疾病. 如女性寒凝胞宮引起的痛經 、 月經不調 、 不孕和男性的陽痿 、 精冷不育等豐富的治療經驗 , 具有良好的效果 。 在春夏時節,通過大面積的督脈灸配合針刺及辛溫的中藥外敷 , 可培補人體真陽 , 彌補秋冬季節陽氣不足 , 達到抗禦陰寒之邪 、 預防或減輕疾病發作的目的. 這也是 “ 冬病夏治 ” 的廣泛運用 。
3 春夏督脈灸的臨床應用
督脈灸的臨床應用廣泛 , 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 , 對陽虛質患者能起到改善體質 、 提高免疫力 、 抵禦外邪的作用許春秀等 m 将治未病門診行冬病夏治的 180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随機分為三組 , 對照組予吸入舒利叠治療 , 三伏貼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敷貼治療 , 聯合治療組在三伏貼組基礎上行督脈灸治療 , 觀察臨床療效 ; 結果發現 ,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61.7%, 三伏貼組總有效率為 78.3%, 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1.7%, 表明穴位敷貼聯合督脈灸治療對支氣管哮喘能顯著改善症狀并減少複發 ,改善生活質量 。 賈瓊等 w 探讨了督脈陽虛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聯系 , 提出通調督脈. 進而振奮督陽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新思路 , 為臨床提供借鑒 。 何田田等 “ 研究發現補腎養卵方和督脈灸聯合使用 , 能調補腎之陰陽 , 促使卵泡發育 , 提髙成熟卵泡排卵率 , 有效避免了西藥治療中卵泡與子宮内膜生長不同步的問題 。 劉源香等 ㈣ 認為頸動脈粥樣硬化與痰濕 、 血瘀體質有關 , 将确診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 17 例患者 , 運用督灸療法每周治 1 次 , 連續治療 9 次後觀察療效 , 總有效率達82.35%, 表明通過督灸補虛瀉實 , 不僅可以軟化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 還能改善痰濕血瘀體質,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還有研究者将督脈灸運用于脾腎陽虛型疾病 , 如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 慢性功能性便秘等叫叫都取得較好療效 。
4 讨論
《 醫宗金鑒 • 刺灸心法要訣 》 曰 : “ 凡灸諸病 , 火足氣到 , 始能求愈 。 ” 隻有足夠的灸量 , 才可以産生灸感 , 在灸感的刺激下 , 艾灸的療效才可産生冋 。 督脈灸療法具有艾灸面積大 、 灸量大 、 火力足 、 時間長 、 治病範圍廣 、 療效确切等特點叫現代醫家對此有很多研究 , 高希言等冋在不同灸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研究中表明 , 灸量增加可以增效 , 針刺結合透灸 60min 效果優于針刺聯合透灸 40min 和 5()min 組 , 表明灸量及艾灸的時間是取效的關鍵. 趙俐黎等冋的臨床觀察證實大面積的療法改善亞健康陽虛體質的療效優于傳統的艾灸 , 克服了傳統艾灸的施灸部位小 、 灸熱不均 、 易燙傷等缺點. 值得臨床推廣 。 朱林林等 ㈣ 在火龍灸治療腎陽虛衰型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報道中 , 表明火龍灸依靠強大的溫通作用 , 在治療免疫性疾病方面有着獨特的功效 , 治療時間在 4 月中旬 ,3 個療程之後随訪 3 個月未訴病情複發 , 該病例将 “ 春夏養陽 ” 與 “ 灸法 ” 緊密結合 , 事半功倍 。
春夏養陽理論源遠流經過曆代醫家的發揮和臨床實踐 , 結合現代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 , 逐漸總結出了一系列養生養陽的方法 , 對素體陽虛之人在春夏之時行督脈灸法 , 可以起到調和陰陽 、 改善陽虛體質的作用 , 值得臨床推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